小趣味

此情
说说看书的事 我从不以看不看书作为择友的标准。因为看书是太私人的事,跟吃饭的口味相似。同理我也极少给人荐书,我觉得好得不得了的也不过暗喜。当然家人如果问我要书,我一定会根据他的口味挑出合适的,这是基于了解。豆瓣上征集对同一本书感兴趣的人,再一起组织活动,这种精准投放是最有效的。而一批口味各异的人,仅仅是因为爱看书,集中到一起来,互相介绍自己喜欢的书,这种举动无异于南甜北咸之争,徒费工夫,没有效果。那种真的根据别人的推荐,忽一阵风看这个,忽一阵风看那个的,我不认为他是读书人。 有一个很有学问的朋友,出于复兴本地读书文化的热忱,组织一个读书会,会上每个人都介绍自己喜欢的书。这个事情,我感动于他的热情,却很难赞同这种做法。何况每期书会下来,书单上会有许多职场励志书、成长励志书、揭秘历史书等等,这些俗书我不认同它们是真正知识的一种,大多连有趣都达不到。 一个真正看书的人,得有自己的品味。一个读书会下来,介绍的十几本书中真正喜欢的很少,其余的时间都算是浪费。 当然有人说,这本书我没看过,听人讲讲也蛮好么。书是要自己读的,多数是别人的介绍激起了自己的兴趣而买来读。耳书这种事情,是盲从,他的看法就是你的看法么? 所以我也从来不看缩写本。也不看故事梗概。一棵树的好你光看它树干是不成的,而且也没有风韵。追连续剧的人看剧情介绍么? 喜欢某一本书,或者是某一种类型的书,最欢喜的是偶然提到,正好另外也有人喜欢。这种欢喜,是因为偶然。否则,自己喜欢就够了。 雅词俗曲 在唐诗宋词元曲中,我最爱宋词。因它雅致脱俗,活泼清新。唐诗格律极严,有时来了一点儿感受想诌几句,被它拘得慌。宋词长长短短的,自己诌来尽管不合规矩,倒还自由些。元曲则是市井气的俗,也许原来是为了唱的,而歌者的水平又有限,所以有许许多多的俚语在内。好像又不对,宋词也是为了唱的,而且最先就叫做“曲子词”,难道宋时的歌者文化水平高些?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