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子龙文集8:乔厂长上任记

蒋子龙
前言 这是短篇小说卷。从这一卷中可以看出我创作的变化过程:底座大,沉重、牢固,越往上越细,中间有一组轻松的微型小说,再往上就出现了塔的葫芦状顶尖。 底部的小说主要是生活、是思想,其次才是文学技巧。 前半部短篇小说里的真诚和责任已不再让人感到沉重,更多的是追求一种智慧和意蕴,短篇小说的数量明显地减少了。没有前面的“重”,就没有后面的“灵”。 《乔厂长上任记》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一名,第二年的《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再次获奖,到一九八三年评选前一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时,《拜年》又被评为第一名。使我不得不暂时离开了工业生活,意识到再按老路走下去势必要重复自己,这才逼迫自己有了以后的变化。 又经过几年,写出了《大周天》、《净火》那一组小说。 有了后来的变化,并不等于我想否定自己前面的创作。恰恰相反,我非常尊重自己前期的创作态度和成果。 这一卷的第一篇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写的小说。当时是怎样反映现实的,看看这篇作品才知道什么叫“时代的印迹”,才知道生活已进步了多少。 蒋子龙 2012年5月16日 机电局长的一天 这是一场和平年代的战争, 是一场新的长征。 ——摘自一位机电局长的手记 一 人一生当中会有多少个关键的一天?一个单位一天当中又会碰到多少桩关键的事情? 今天,机电局接到国家计委的通知,要派负责生产的干部到北京参加计划会议。生产处长王凯准备出发。可是,对今年的生产怎么样估计?明年做什么打算?飞、跑、走、蹭四种计划,他带哪一类计划进京? 今天,气象台预报夜晚有场暴雨,而机电局必须在山洪到来之前交付矿山四千台二百五十毫米潜孔钻机。这个铁任务落在矿山机械厂。如果这场雨引起大水,铁任务十有八九要吹灯,怎么向国家汇报?在完成国家计划上,机电局年年都是满五分,这次怎么能交一张二分的卷子? 今天,又是机电局每月例行一次的生产调度会。全局三百多个企业,成千上万的喜讯,成千上万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