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兵道

陈永义
第一章 慎战篇 1 兵者不祥之器 《老子》(又名《道德经》)三十一章有:“夫兵者,不祥之器”,(王弼本为“夫佳兵者,不祥之器”)“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通过这两句,人们通常被认为,老子“也是反对战争的”(任继愈语)。 “兵”,篆文为双手持戈,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持戈以戒不虞”,又说,“兵,械也,械者,器之总名。”“兵”原意为兵器、武器,后引申为兵士、军队、军事。这里“兵者不祥之器”中的“兵”应理解为兵器。 老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天子式微,礼崩乐坏,大国争霸,战争频仍,杀人盈城,白骨盈野。司马迁描述道:“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史记·太史公自序》)老子认为,这一幕幕人间惨剧,最直接的祸害就是戈、矛、戟、殳、剑等各色“凶器”。当时的兵器绝大部分是由青铜制造的,但铁制的兵器也已经崭露头角,技术的进步直接推动了战争规模的升级和战争结局的惨烈。 这些“凶器”的背后,是那些诸侯、卿、大夫们对土地、人口、财富、名誉的永无满足的追逐和争夺。这都是与自然的生生之道相悖逆的。无奈的老子于是发出了“兵者不祥之器”的呼吁,希望世人有所警醒。 “兵器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普通老百姓盼望的是社会安定,家庭和谐,可是,一场场你争我夺的争霸战争,无休止的徭役、兵役,亲人横死沙场,家园兵祸连接,把他们安居乐业的美梦彻底打碎,怎能不厌恶战祸呢? “兵器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身处社会上层的大人先生们,知书达理,温文尔雅,是不应该时刻带着兵器、处处炫耀兵器的,更不应该动辄挥舞出武器、以血腥暴力的方式逞强好胜、解决矛盾争端。 “兵器者不祥之器”,“有道者不处”。有道之人,效法自然,因应事物的规律,戒除贪欲,不肆意妄为。兵器是杀人的工具,战争是违背天地、自然之道的,得道之人怎能以之为“祥”? 然而,老子看到的现实是,随着精美锐利的武器装备的不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