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珉我从所有的地方回来
短评 一直在不断变化的生活中坚持本色写作的普珉,无疑是第三代诗歌运动在山东的唯一硕果。二十年来,他通过自己的安静和沉默,通过自己与众不同的诗歌写作和对诗艺的耐心打磨,展现出一个优秀诗人银子般的纯粹质地。十几年来,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在沉默中的日益强大,而他却一直处变不惊、不动声色地固守着自己坚实而丰富的内心。“每天,我从房间里走出来,/走在车水马龙的大道上。/我走着,走向天空,/所有的人都走向天空,/而实际上,大家可能只是看见了天空,/看见了,再走进低矮的房间。”(《天空》)表面看不出悲喜,但内里却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无奈和苍凉。“有一天,我们会飞起来,飞在/这个城市的天空,被孩子们看见,/并成了一支滑稽的儿歌被他们传唱。”这里已经展现出一种人生的荒诞和挫败感,而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房间已经无用,房间里的事物,冷得透明。/我们是一些光线摇荡在暗的空间里。”所表现出来的虚无之感,足以使人也“冷得透明”。生活中的普珉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一脸灿烂的笑容和毫无杂质的笑声,但在这背后,我总能体会出一个因博大而孤寂的心灵。对于爱情,他觉得,“越来越小的是爱情”,只有一个瞬间是整个世界、是唯一,而最终――“你是嘴巴里的冰块,/得到你的人也注定失去你。”面对“脸色泛黄、姿态安静”的下岗妇女,虽然淅淅沥沥的小雨使空气变得清新,他想到的却是“贫困的人失去了艳阳天”之后的种种不便。但普珉并没有就此绝望,他说:“我还有梦想,有爱,/它们在诗歌的句子间飞行”,他说:“我还有纸和笔,/颓废的生活有时灿烂。”我知道,是诗歌给了他最后的温暖。我始终认为,普珉和他那些优秀的诗歌绝对属于当代诗歌最明亮和最天才的部分。 ——摘自邵风华:《山东七诗人诗歌辑评》 《诗歌月刊》2009年第1期 “现代诗经”栏目主持人(黄玲君)语: 庞德喜欢艾略特的一句话:“对于想把诗写好的人,没有一种诗是自由的。”我想,诗人在写作中随时都能遇到这种束缚和困惑。而好的诗歌就是在束缚中找到一种相对自由的表达。这里向大家推荐普珉的一组诗歌。普珉的诗歌语言是晓畅的、奇特的、深邃的,仿佛经过了特殊的“处理”。他的诗通过丰富的触角优游在周遭的事物之中,带来阅读的愉悦和惊喜。就像普珉曾经说过的:“在诗歌艺术上,寻求词与意最通透的联系;寻求词句之坦外之意白与言的无穷与轻的关系则是我一直努力去把握的。”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