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nolia在富士康
略欠深度 却也 留白思考 文章篇幅不长, 未及讨论出众人关心的富士康自杀问题的缘由。或许作者卧底半个月余,尚不足探出其中缘由。 尽管作者同步叙述着福特,丰田的精益生产论, 但本身并未带任何强烈的主义和妄见,除了数度评价富士康管理制度看上去虚伪。 我的一些散乱的感想: 1. 秩序与教育 可能是受部分精英思想的冲击,读下来觉得管理这么一个大规模, 低利润, 工人素质普遍较低的生产环境,以目前人类的管理智慧,或许还真只能”简单粗暴‘了。然而同时, 那些禁烟, 右行,秩序的强调, 又让我感觉是对略欠教化顽民的一种教育洗礼 -- 相比日本,我们在幼儿教育时太欠缺这种尊重正常秩序,律己,不影响他人意识的灌输。 2. 自杀问题 作者的观点和观察是, 富士康细分后的重复而乏味的简单工作,几乎不可能让人坚持3个月以上;我不知道1840年工业革命开始的job division或者是Ford的细化分工是否也将工序分割简化到了如今流水线上一般的枯燥和令人生厌?或许是现在人们的诱惑更多,更加静不下心? 如果是论及付出与回报比,富士康的加班率和收入已属中上,当然未及当年福特工人6年可买一辆车跻身中产的程度。 对于自杀率, 目前我的理解更多偏向于个人一时对于生活的自暴自弃与不计后果;当然富士康的生活生产环境是促发这一自杀率的重要外因。-- 然而相对轻松,伙食也好的华硕厂,由于薪酬不高, 工人们都不爱去。。。怎么说呢,恐怕还是底层劳动力原始的人性矛盾,选择能力受到的约制太多吧。 3. 关于苹果 文中提到了富士康利润之低,与苹果倾轧有关; 然而比苹果更差的甲方甚至还在导致富士康亏损;即使 NGO组织像苹果施压,却也不可能让它再多给几毛利吧,当然郭台铭不可能长期自己掏腰包做慈善; 那么, 是不是那些在吹着空调现代化一尘不染office里从事管理工作的白领或高科技研发的工程师创造的价值更大,更不可取代所以应该分得多的利益吗? 其实白领工人也仍还是劳动者, 利润的最大头,估计还是被上层寡头拿走了吧。 作者有一个观点很有意思, 关于欧美把这些低技术含量工作向发展中国家外包,想自己留下innovative的高端利润工作, 结果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多高端研发工作, 同时又丧失了低端生产的大量工作机会; 而经历一轮轮低端生产经验累积的发展中国家倒也在其中摸到了门道,开始了自己低成本的创新, 真是始料未及的自掘坟墓。 综上 富士康现象是个很值得再探究一下的社会剖面,期待还有其他的观察与分析。 此书应该在3星半左右。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