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虚南下打工记
比十份外企实习更有价值的体验 《南下打工记》是我至今在豆瓣阅读上买的最贵的一本读物,要特别感谢米周如此详实的记事。 无数的调查和统计都显示在我们这个国家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还是那些生活在三四五线城市、拿着勉强可以周转生活的薪水、没有多少所谓“远大理想”的普通工人和农民。这部作品最能引发共鸣的一点是,虽然名为“打工记”,但“海归”出身的米周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打工仔”,而是一个体验者、观察者,所以他的视角更能被我们这些圈外人所接受。随着他对这个人群了解的不断深入,也解答了我们曾经好奇、不解的许多问题。 我们与这些“民营私企”唯一的交集可能就是——他们是供货商。看到书中提到“沟通成本”的一节,顿时感同身受。在工作中习惯了上司连珠炮似的问题轰炸,但每到和供货商沟通时,所有的“多任务”本领仿佛都一下子崩塌了。供货商的客服永远是“单线程”模式,你好不容易等到了客服在线,发挥超凡的逻辑思维组织好语言、把一连串问题丢过去,希望能够一次性得到答案,最多也只能得到慢吞吞的三个字:“可以做。” 然后你还是得一点一点挤牙膏似的把所有的答案挤出来,这期间还可能遇到客服消失N次,答非所问N次... 令人不禁要问:他们为什么没有网站、没有一目了然的报价表... 恐怕没有确定的答案,或许最大的可能是和书中的C先生类似的理由:即便老板有这个想法,没有能够迅速理解老板意思并付诸实践的人,什么都只能停留在空谈。 而另一节有关用老外撑门面的状况,其实不仅仅是在这些民营私企,即便是跨国公司的中国分支,也存在这样的“迷信”思想,似乎西方洋人面孔就代表了“高端大气上档次”。因此据说在帝都都有一批长得不错拿得上台面的老外专门靠当“托儿”出席各种谈判会议作为营生,还过得相当滋润。 本书用一个个故事串起了就是当前很多民企私企的困境:缺少高端人才,缺乏信心,目光不够高远。但另一个问题是,那些所谓“有能力”、高学历、见过世面的人当中,又有多少如书中那几位眼高手低的本科生一般,满怀着不知从何而来的自尊和自信,“打心眼儿里”看不起这些私营企业呢。 相信有了这段体验之后,米周在五百强的工作中会有不同的视角;而看完此书的读者也是一样。这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私营企业“野草丛”中那些思想先进、管理到位的“鲜花”在十年、二十年后会否依然鲜艳、甚至成长为行业的顶梁柱,还看今朝。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