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的步调干预者
奇幻笔触的文明实验,会让人想起厄休拉·勒奎恩,但阅读的感觉太骑桶人了,这些都是加分点。 亚历克斯·普罗亚斯的《移魂都市》,会这样联想上,世界模型,还有,特别是听证会这段……对于一个近未来主题的命题来说,这个远未来背景设定其实是偏题的,而且就小说来说,切入点并不是最佳的(世界观背景流水帐的切入和后面的故事氛围好像有点不太兼容),如何改写前十五页,且并不单单是为了契合近未来这个命题?不如用一个不第三类接触。 比如将圣山设定为地外文明的巨大沉默体,就像克拉克的独石杯或玛雅,女主的父亲曾被劫持了,现在女主也被劫持了——甚至可以有类似Philip Jose Farmer河流世界那样的世界观,这样,高更什么的也能名证言顺地登场了,而且以现代人的智识登场?——他们成了圣山的神,他们实际上可能获得了某种除非遭遇严重物理创伤否则拥有近似永生的体质,并且通过某种心电感应,他们会时实或定期接收(就像软件升级)地球文明的发展近况,所以不管是十七世纪被劫持的还是二十一世纪被劫持的,他们的智识必是最现代的——原小说设定了一个太空歌剧背景,主要是为了能引出圣山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人类对自然改造的能力,但如果用一个机械降神引出这一切,会不会显得更加神秘? 这样,圣山的被劫持者是不会死的,但女主的父亲却死在了西玛利亚上,所以她开始了自己的“侦探活动”……这样大部分的剧情都还是原来的剧情,只要在某些涉及背景之处作些调整。 用一种更加上帝的视角去对比地球和西玛利亚如何走上不同的道路,也许这个时间段不过是一两个世纪,像史匹尔博格监制的美剧《劫持》,甚至可以搞成一出数个家族的家族剧群戏,写一系列的故事,在这样的大格局下,我觉得标题应该变成《西玛利亚》。 《干预者》适合这样另一种角度的小格局:从西玛利亚人的角度(西玛利亚人的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述这个故事,在一个奇幻感的背景下,当然,虽然这样的格局会小一点,但最后从奇幻到科幻,点明神是地球人,应该也会是不错的反转小品。 还有挺多想说的,先这样。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