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心铸梦
这篇感想最初来自一年前某平台约稿,由于某种原因拖延至今也没能顺利发出,遂由我自行发表在豆瓣,算是供后来的研究者参考用吧! 一. 慕明:《铸梦》 美与礼,其实就是美与理:朝闻道,夕可死。 朝闻道,夕可死。在本文中不单是理想抱负的意思,更多地源自叙述者本身的孤独。可以理解为作者将自己的写作经验倾注于故事中,一如公输平的单相思,一如弗忌的迷惘行路。 文中众角色对梦与美各自的追求亦可指代作者本人对文学的追求与抉择,颇有一些借小说言志向的意思。 略显浮夸的呻吟之下,少年人单独面对的困境,颇让人叹惋,但这种犯难,不是读者能亲自领悟到的,而是作者用旁白宣布的,作者行此下策并非无知无觉,确是角色形象的空洞无力所逼迫的。 既然笔下角色不会表演,那作者只有亲自上阵议说。 这是何等的苦心孤诣与无助! 只可惜,这构思用心之外,挡不住的,是形而上的说教和肤浅谄媚的包装。 年轻的作者们来到豆瓣时,往往会染上一种名为“豆瓣腔”的通病,喜欢滥用一些自己没有搞清意思和用法的“高档词汇”,唠唠叨叨两三句话当一句话用,而给人一种修饰过度的感觉,比如小说开场这一句: “古老世界的秘密早晚会落在她身上,激励她,折磨她,让她全身战栗,在欢愉和叹惋中达到婵媛之态。” 且不说整句话背后的暗示性趣味,光是“婵媛之态”一词就足以让人一眼看破作者作文的不求甚解与企图。类似这样“有意的错误、错字”在后文还有很多,比如: “真正的大儒,早就用简单透明的语言告诉了我最为深刻的道理。” “记忆并非人天生的特权,而是被不可言说的力量提缀的丝线。” 这些重复赘余、艰涩、炫耀的文字被大量地插进小说中,连其作者一起进入了某种怪圈——仿佛这小说并不是写给普通读者看的,而是专用于迎合那些假模假样、自我感觉良好的“评论家们”的 “研究与阐释”。 这或许反映了作者的不自信——写作的功夫不够,就借小说以外的手段来凑合、忽悠。 有趣的是,当作者离开豆瓣在其它平台上发表作品时,这种病立马就痊愈了,这可真是一个奇怪、引人深思的现象。 推荐指数:3.5星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