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纸
- 衬纸《衬纸:关于书籍、战争、逃亡与故乡的家族故事》的作者在柏林生活一年,深入研究了自己的家族档案和大量历史档案资料,挖掘了自己的祖父和父亲——著名出版商库尔特·沃尔夫与其子尼科——的非凡历史。媒体称库尔特·沃尔夫“或许是二十世纪最具鉴赏力的出版商”,而他的儿子尼科则在二战期间为德军效力,随后移民美国。 库尔特·沃尔夫出生于波恩的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德裔犹太家庭,自幼喜爱书籍,23岁时成为出版商,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出版了弗朗茨·卡夫卡等著名作家的作品,这些书籍后来被纳粹焚毁。1933年国会纵火案发生后一天,库尔特与他的第二任妻子海伦逃离德国,在法国、意大利辗转,最终定居纽约。他们在格林威治村的小公寓里创办了万神殿出版社,该出版社因出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戈医生》而载入文学史,并成为将重要欧洲文学作品引入美国的桥梁。 然而,库尔特与第一任妻子伊丽莎白·默克所生的儿子尼科被留在德国,尽管他有犹太血统,却在两个战场上为纳粹效力。当亚历山大·沃尔夫查阅尘封已久的档案并会见远房亲戚时,他发现了家族中诸多未曾传到新大陆的秘密,包括希特勒与家族制药公司默克公司之间的联系。 《衬纸》通过沃尔夫家族未发表过的家书、日记和照片,揭示出令人惊讶的真相。作者巧妙地将其父亲与祖父的“双线”故事置于宏大的军事史与政治史之中,将自传、回忆录和文化史的内容融合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呈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家族故事,编织出一幅关于历史和流亡险境、胜利与秘密的文学织锦。 亚历山大·沃尔夫(Alexander Wolff),知名图书出版商库尔特·沃尔夫的孙辈。美国《体育画报》(Sports Illustrated)作家、记者,曾报道过奥运会、足球世界杯、世界大赛、环法自行车赛等。 王聪,大连市金普新区历史学科教研员,中学一级历史教师。译有《酷的起源》《坦克行动:一名装甲部队指挥官的战争》《军用飞机图解百科:1945—1991年》《图说世界文明史·埃及》《图说世界文明史·罗马》,合译有《古代世界历史地图集》等作品。
- 重回荒野《重回荒野:野生世界不可预知的未来》聚焦于自然保护与生态修复,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界的依存关系,以及濒危动物、灭绝动物重返自然怀抱的可能性。 本书详细介绍了科学家们为非洲蟾蜍的的命运、佛罗里达美洲狮的生存困境、白沙鳉与北大西洋露脊鲸等濒危海洋生物做出的努力,以及北白犀和新旅鸽等灭绝物种的复生尝试。本书还探讨了复生尼安德特人等古生物的未来可能性,思考了环境伦理学相关的诸多问题。 我们如何认识荒野、如何认识大自然、如何认识濒危生物,就是如何认识自己的明天。在寂静的荒野之地,也许蕴藏着新的生机…… 莫拉·R.奥康纳,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现居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弗拉特布什。曾在《页岩》(Slate)、《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沙龙》(Salon)和《纽约客》(The New Yorker)等杂志上发表报道。
-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千年之前,他们以如椽巨笔阐理明道,以浩荡胸襟济天下苍生 千年之后,我们带着敬意与悠思,穿越时光,步入历史深处 于高吟浅唱中,倾听大唐的心跳 在亭台楼阁间,触摸大宋的指纹 探寻一代宗师磅礴跌宕的人生 见证传世名篇诞生的伟大瞬间 感受中华文脉绵延千载的力量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文化的代表者和集大成者,是中国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们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常被选入语文课本,但读者往往对他们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境遇、在什么心境下完成创作不甚了解。本书深度还原央视的节目内容,书写八位文化宗师的人生传奇,收录基于史实创作的剧本,深挖古诗文背后的故事,演绎文学史上的重要时刻。 同时,书中增补39篇古文赏读、7条研学路线,踏上一步千年的文化之旅,走进中国古典文学的辉煌时代。 本书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同名图书,由著名主持人撒贝宁组建“文脉探访团”,带领蒙曼、谷曙光、杨雨、尚永亮、欧明俊、崔铭、康震、郦波、林岩等古典文学专家“重返历史现场”,以唐宋八大家波澜壮阔的人生故事为线索,直击传承千载的唐宋名篇诞生的历史瞬间。
- 大学小课:重读西方经典本书为北京大学韩毓海教授的“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经典名著导读”课讲稿。作者选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洛克、克劳塞维茨、黑格尔、马克思、熊彼特、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影响西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家进行讲解,展示了“西方”从哪里来,近代西方如何兴起,以及资本主义如何塑造这个世界,同时更揭示了资本主义内在的、深刻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作者立足中国自身的文明历史与当下中国,在对西方思想理论进行拆解、重述的过程中,重点就自由意志、劳动、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与文化、建设现代化国家等要点做了思想脉络的梳理,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做了深刻而生动的阐释。 本书回答时代之问、世界之问,直面文明差异,增强文化自信,造就新的有机统一的文化生命体,堪称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新作。 韩毓海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 主要作品有《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龙兴:五千年的长征》《风起陕甘宁》等。作品曾获2018年中国出版政府奖,第八届、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016年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七届《上海文学》奖等,入选2014年、2016年“中国好书”榜。著作已被翻译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意大利语、荷兰语、尼泊尔语等多种语言。
- 远去的背影:名家艺术小传本书收录了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总编辑林阳先生怀念中国画坛徐燕孙、卜孝怀、王叔晖、赵宏本、刘继卣、贺友直、顾炳鑫、林锴等三十五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家的文章。通过对这些美术名家的人生历程、艺术生涯进行白描式的讲述,温情回顾了与这些父辈级艺术家亲密交往的点滴时光,展现了每位艺术家的经典画作和珍贵历史照片,图文并茂,可读性、趣味性兼具,突出了“尽精微、致广大”的独特艺术美感和历史人文情怀。 这是一群对中国美术和中国美术出版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艺术家,他们大都经历了新旧中国的交替,并做出了坚定的选择;他们也大都经历了十年“文革”下放劳动,被迫放下画笔,但不减热爱并且成就斐然。 林阳,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届、第九届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文史馆馆员,荣宝斋沈鹏诗书研究会顾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著有诗集《花甲初逢——林阳丁酉诗稿》《秋拾夏花——林阳诗词三百首》,书法集《君子之风——林阳书法作品集》,理论专著《左编辑,右营销》《编辑视界》《以画入书——换个角度看书法》,以及人物小传集《小人书大人物——中国连环画大家群英谱》、《北总布胡同32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老艺术家们》(正、续)等十余种著作。
- 海上丝绸之路:从青岛到红海在中国的文化语境里,路从来就是又具体又抽象的。“丝绸之路”无疑是一条路,但它又绝非一条单一的路。继《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关注陆上丝路之后,高洪雷面朝大海,爬梳史料、合理畅想,海上丝绸之路。本书选取欧亚非3大洲15个重要路标,书写季风潮汐中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以贯穿古今的视野打量海上丝路的形成过程和辐射形态,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扎实的历史书写和多彩的文明图景。 高洪雷,山东新泰人,生于1964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民族史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擅长历史类纪实文学、儿童文学创作,作品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出版,曾获徐迟报告文学奖、丰子恺散文奖、京东文学奖、桂冠童书奖等奖项。作品有《另一半中国史》《大写西域》《另一种文明》《楼兰啊楼兰》《中华民族的故事》《名人故事》《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中华姓氏的故事》《阿云案背后的大宋文明》。
- 独自上路:一个九岁男孩的边境历险一本扣人心弦又感人至深的回忆录,提供了一次直接、细腻、身临其境的体验。本书展示的不仅是一次充满危险和近乎不可能的旅程,也展示了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人类能传递出的奇迹般的善良和爱。 《独自上路》是哈维尔·萨莫拉的故事,但它也是其他数百万人的故事,他们别无选择,只能离开家园,去往他乡。 哈维尔·萨莫拉(Javier Zamora),萨尔瓦多诗人,1990年出生。因为美国资助的萨尔瓦多内战,他的父亲在他一岁的时候逃离了这个国家,四年后母亲也偷渡前往美国。九岁时,哈维尔辗转危地马拉和墨西哥,徒步跨越边境与父母团聚。他的首部诗集《无人陪伴》(Unaccompanied)探讨了战争和移民对他家庭的影响。哈维尔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学士学位,在纽约大学获得艺术硕士学位,曾获斯坦福大学斯特格纳创意写作奖学金(Wallace Stegner Fellowship)、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奖学金(Radcliffe Fellowship),曾获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和诗歌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 and Poetry Foundation)资助。 舍其,译者、作者、教育工作者,热爱读书、写字及户外运动,现居美国。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校期间曾担任北大登山队攀登队长,攀登过多座雪山。毕业后曾骑行青藏,并著有《给我一条地平线》。
- 敦煌敦煌莫高窟壁画和雕塑艺术的建造时期主要是在唐代。那时候,石窟的形制,壁画的内容、风格较之辉煌的北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创造了另一番辉煌。莫高窟现存的492个石窟,有三百余窟为盛唐所建。同时,历史记载,李家起源于西凉,李渊的七世祖李暠曾任西凉王,唐太宗李世民也曾有敦煌郡公的封号,所以唐朝是敦煌成为敦煌的重要时期,敦煌也是李氏家族崛起的光荣起点。 小说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以初唐时期为时间背景,以李世民的御用画师为主人公,书写凡人开窟、宫廷画师造像;以瓜州、沙州为空间背景,书写吐谷浑人与汉人的民族融合;以贯穿古今的历史为人间道场,书写人心满壁风动、天衣飞扬。它在时空穿梭中雄浑博大,在爱恨情仇中细腻婉转。它以生灵万物为名,写敦煌的魂:原创、盛大、自在、忧伤、慈悲、永恒。 这是一部配得上敦煌气象的大作品,富有浓郁西部气息,原创力强劲,兼具历史的和美学的、民族的和人性的,知识的和趣味的特征。这里多民族聚居、人神丛聚、万物有灵;这里有西部的马、骆驼、羊、狼,有敦煌独有的颜色、虚空、佛法、天地。人人梦中的敦煌因此落地。70年后,我们终于可以拿着中国人自己的《敦煌》去敦煌…… 陈继明,甘肃天水人。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出版《七步镇》《平安批》等长篇小说,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曾获中国好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华语传媒大奖之年度小说家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小说选刊奖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泰语、土耳其语等。
- 隋唐王朝兴亡史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隋唐两朝历史变迁的著作。该书详尽地展现了隋唐至五代近四百年间王朝的治乱兴衰,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展示了政治斗争、个人野心和民众反抗等诸多因素对历史的推动。该书由中国古代史史学泰斗吴宗国教授主编,并携刘后滨等诸位弟子撰稿编写各章。诸位撰稿人以深厚的学术功力,生动细腻地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历史画卷。 吴宗国(1934—2022),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祖籍江苏如皋,曾就读于南京师范学院附中,1953至195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毕业后留系任教,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吴宗国终生治唐史,尤以制度史研究闻名于学界。著有《唐代科举制度研究》《隋唐五代简史》《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中古社会变迁与隋唐史研究》《说不尽的盛唐》等。
- 绝世美味从旧石器时代的猛犸象,到上世纪灭绝的渡渡鸟;从古罗马时代的罗盘草,到一百年前才灭绝的旅鸽……在人类持续的消耗下,每个世纪都有一种食物灭绝。 食物多样性正在加速消失。由此,两位饮食地理学家开启了一场食物寻根之旅,探寻历史上被食至灭绝的消逝物种、散落各地的“美食活化石”、餐桌常客的前世今生、未来可能大行其道的新食物…… 这是一次饮食与自然史的漫游,一份灭绝与濒危食物物种的调研手记,也是未来环境的启示录——除了那些消失的“绝世美味”,人类还将失去什么?在物种多样性锐减的今天,未来人类的饮食将走向何方? 丽诺尔·纽曼(Lenore Newman,1973—),文化地理学家,加拿大科学作家和传播者奖得主,菲沙河谷大学地理与环境学副教授、食品和农业研究所主任,主要从事饮食地理学方向的研究。
- 周恩来主持政务岁月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当选第一任总理,任职二十六年多。 在这二十六年多的时间里,周恩来总理国务,主管内政外交,为建设一个崭新的中国呕心沥血,他的思想和实践为我们今天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本部书稿的两位作者均来自原中央文献研究室,长期从事周恩来等领袖人物研究。他们在原文献研究室工作的三十余年中,曾经参加了由金冲及主编的《周恩来传》和力平等主编的《周恩来年谱》的写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由于工作性质所致,他们还有机会采访两三百位曾经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的老同志、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亲属。这些经历为他们写好本部专著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书以丰富详实的史料,客观而深情的笔触,还原出一位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人民总理”形象。通过本书,读者既可深入了解周恩来的思想、实践、处世方式以及独特的智慧和魅力,又可从侧面对那二十六年多的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有更全面的了解。此外,作者运用资料的权威性和结论的科学性,对清除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在周恩来研究领域的影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熊华源,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主任,曾任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恩来研究会常务理事。多年从事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的编辑和生平思想的研究宣传工作。曾任《毛泽东年谱(1949—1976)》《周恩来年谱(1949—1976)》《邓小平年谱(1975—1997)》《周恩来》(画册)副主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杨尚昆日记》《毛泽东思想年编(1921—1975)》《军事统帅毛泽东》主编;参加撰写《周恩来传》《毛泽东年谱》《周恩来大辞典》等。 廖心文,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曾任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第二编研部主任、研究员,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第一任会长。多年从事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生平和思想研究,参与撰写《周恩来传》《毛泽东传》《陈云传》《李富春传》等;在《党的文献》《中共党史研究》等学术期刊杂志上发表周恩来与台湾问题、香港问题、边界问题、非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等数十篇高质量的论文。
- 永通万国: 货币与历代兴衰作者梳理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货币形态,如贝币、铜钱、纸币、白银等的特征与使用历程,生动形象地叙述了货币发展、货币制度和货币政策对王朝兴衰的影响与作用,从钱币的方孔谛观历史,角度新颖,图文并茂,是一部弘扬货币文化传承的佳作。 书中列有近3000张清晰彩图,并以表格形式归纳货币的特征,对于钱币爱好者来说,亦是一部上好的收藏入门指南。 任双伟,男,中国钱币学会个人会员,《货币里的中国史》、《永通万国:货币与历代兴衰》作者。《货币里的中国史》荣获2018年度中国好书奖。
- 英伦历史漫步18世纪,英国贵族子女在走上社交场前,会与他们的家庭教师共同前往意大利学习古典文学作为教育的最后一环——这就是壮游(Grand Tour)的热潮。这不仅是贵族的习俗,更在后期被制度化,游学的出发地和目的地每次都相同。这种行为有人称赞、有人讽刺,当法国大革命爆发,大游学被迫中断,这些贵族子女转而在英国国内的湖区之间旅行。他们拿着旅游指南,通过欣赏风景来磨练自己的审美意识。马车的普及导致了徒步旅行的热潮,人们被鼓励“自己走路,加深他们的诗意想象”,而旅行游记的出现让平民对旅行更加憧憬。旧封建主义在旅行游记中被一种充满热情的冒险精神所取代,其结果是包括华兹华斯在内的世界著名浪漫主义英国诗人接连不断地出现。在每一个时代和每一种情况下,英国人民都坚持他们的信念:“在旅行中学习”和“在旅行中成长”。 中岛俊郎,1949年生,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分修满,日本甲南大学名誉教授。1997-1998年于牛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担任研究人员。著有《牛津古籍研究:由书籍讲述的英国文化史》,译有《历史与文学:英国现代史论文》。 丁丽阳,香港教育大学中文研究文学硕士,前图书编辑,自由译者。热爱非虚构作品,在翻译中练习观察世界,已出版社科文化类译作数种。
- 奶奶的菜谱维也纳犹太女孩爱丽丝·乌尔巴赫自幼喜欢烹饪。她有一段不幸的婚姻,丈夫是个酒鬼、赌徒,还把她的嫁妆全部败光。丈夫去世后,爱丽丝靠高超的烹饪技艺独立支撑家庭,打拼出一番事业,开办烹饪学校、出版畅销菜谱。在纳粹统治下,她失去家园和事业,逃亡英国,在一座城堡里给一位女富豪做女佣,后来在一所“儿童之家”照护因战争无依无靠的犹太女孩。她的小儿子被关押在达豪集中营。大儿子一度流亡上海,后移民美国,成为了一名情报官员,与纳粹势力作斗争。战后,爱丽丝搬到纽约,开始了新生活。等她回到维也纳,她发现自己的畅销菜谱还在卖,然而封面上却印着一个陌生男人的名字。这位在书中自诩“烹饪大师”的人真的存在过吗?他究竟是谁?爱丽丝能要回自己的书吗? 本书作者,爱丽丝的孙女卡琳娜·乌尔巴赫为了研究奶奶这本被“窃取”的菜谱,前往维也纳、伦敦和华盛顿的档案馆,发掘出长期以来被认为已经丢失的信件、磁带和影像文件。它们揭开了爱丽丝家族的传奇命运,也揭开了德国纳粹罪行历史中一个不为人知的篇章——纳粹曾系统性地盗窃犹太人的知识产权。 爱丽丝及家人的传奇经历令人动容,包含诸多引人入胜的元素——迫害、谋杀、欺诈、监禁、逃亡、营救、友谊、特工活动,宛如一部情节动人的电影大片。而爱丽丝那本烹饪书的命运则更令人唏嘘。正如本的书所展现的,对爱丽丝来说,这本被盗窃的烹饪书,象征着她被“盗取”的一生。 卡琳娜·乌尔巴赫(Karina Urbach),博士,历史学家、小说家。卡琳娜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于2009年获得第二个博士学位。卡琳娜曾在德国和英国大学任教,并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爱丽丝之书”的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即为本书,已被翻译成六种语言,并被拍摄成纪录片。 2015年,卡琳娜的著作《希特勒的中间人》(Go-Betweens for Hitler)在英国引发了一场关于皇室与纳粹德国关系的讨论。她的《维多利亚女王传》(Queen Victoria)在德国出版后亦大获好评。 卡琳娜还为德国《日报》《法兰克福汇报》、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卫报》等知名媒体撰稿,并在英国广播公司、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和德国一些电视台的历史类节目中担任主持人。 陈琦,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任德文编辑、记者。人社部一级翻译,获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德译汉一等奖。译著《八点钟的诺亚方舟》获德国大使馆首届德译中童书翻译奖。
- 我们是幸运的Goodreads近15万读者评出4.41高分;收获逾1万篇评论 美国Amazon近4万人评出4.6高分 《纽约时报》畅销书,畅销逾150万册 一个波兰犹太家庭祖孙三代12口在“二战”中奇迹生还 1%生存概率 选择、行动、活下来 改编为同名限定剧 基于真实事件 《我们是幸运的》是由美国作家乔治娅·亨特撰写的长篇历史小说,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祖孙三代、共12口人的波兰犹太家庭全家人奇迹生还的真实经历写就。事实上在库尔茨一家生活的拉多姆城,三万名犹太人中只有不到三百人幸存下来。大屠杀中,这家人有的深陷隔都,无时无刻不面临着被清洗的危险;有的被潜送至西伯利亚劳改营,食不果腹、衣不避寒,还要被迫劳动;有的伪装成非犹太人,生活在陌生的社区,随时可能被人告发;有的流落海外,在法国、摩洛哥、葡萄牙、巴西之间辗转,生路渺茫。他们每个人都曾不止一次直面绝望和生死,可凭借着家人间坚定不移的爱与思念、自始至终本能的求生热望,他们选择、行动、活下来。《我们是幸运的》售出16种语言,畅销上百万册,改编为同名限定剧集。 乔治娅·亨特(Georgia Hunter, 1978— ) 美国作家,出自一个在“二战”大屠杀中幸存的犹太家庭。自幼热爱写作,1994年,高中生的她得知外祖父那一代在“二战”中的经历,2000年与库尔茨大家族聚会,2008年开始深入研究和挖掘家族故事,历经十数年写成《我们是幸运的》。这是作者的长篇小说处女作。目前她与丈夫、儿子生活在康涅狄格州。 易真 自由译者,译有《心灵之歌》《天外来客》《我们是幸运的》、《归来记》(即将出版)等。
- 给好奇者的黑洞简史黑色的夜空,数百年来让天体物理学家魂牵梦萦。黑洞,一直是宇宙中极富魅力的存在。2019年4月10日,“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拍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的照片,爱因斯坦预言和霍金的探索终于得到证实。 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绕着银河系的中心转,而银河系的中心就是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此时此刻的你,也正在一个黑洞的轨道上运行。可以说,黑洞里藏着宇宙形成与运转的秘密。 一直以来,受科学发展和认知的局限,我们对黑洞有一些误解。这本书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关于黑洞的书,作者贝基以睿智幽默的笔调,引领我们穿越黑洞的“视界”,窥探其内部的奥秘。黑洞是怎样的天体?黑洞是如何被发现的?黑洞是黑的吗?黑洞是洞吗?如果落入黑洞,我们能够逃逸吗?用烤箱可以制造一个黑洞?……种种问题,你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这是一本写给每一位地球人宇宙通识读物,一次探索宇宙深处的精神之旅。 贝基·斯梅瑟斯特(Dr. Becky Smethurst,1990—) 牛津大学博士、牛津大学天体物理学研究员、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研究员,主要研究超大质量黑洞和星系的相互运动。贝基还是一位明星科普博主,她的Youtube账号@Dr. Becky(贝基博士)订阅人数超75万,科普视频观看量达4000万人次。曾获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温顿奖(2022),卡洛琳·赫歇尔讲师奖、玛丽·萨默维尔奖章(2020),英国物理学会物理学传播杰出青年奖提名奖(2015)。 王乔琦 南京大学天文学学士,编辑,长期从事科普工作。著有《地外生命寻踪》,译有《发现天王星》《万物发明指南》《量子力学的真相》等。
- 张爱玲传张爱玲至今仍是大众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传记层出不穷,《张爱玲传》以“不做传奇”的立场,严谨地以文献为依据,对张爱玲生平及其作品做了全面深入的叙论。全书按张爱玲的生活轨迹分为上(1920-1943)、中(1943-1945)、下(1945-1995)三编。特点是以深刻细致的分析和评论见长,能够将张爱玲的作品与其经历、思想、情感等结合打通,处处传达出由文见人的洞见,寻觅出了张爱玲及其作品之间的深切关联。文笔清雅,不枝不蔓,既无学究气也避开了多愁善感的矫情气,甚至被读者认为是张爱玲式的文字。 1993年初版后,成为众多张爱玲传记中的经典之一。此次再版,作者重新修订,增加了作于张爱玲百年诞辰之际的《金句化的张爱玲,与真实的她差得有多远》一文,并配以精美插图,使这部经典传记更臻完善。 余斌,1960年生于南京。1978—1989年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教于南京大学文学院。著有《张爱玲传》、《当年文事》、《周作人》、《提前怀旧》等书。文思细腻敏感,文笔清雅睿智,既无学究气也避开了多愁善感的矫情。
- 从人民中走来:毛泽东的平凡故事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经历了非同寻常的一生。作为叱咤风云的历史巨人,他有很多惊天动地的伟业,无数的书籍书写和记录了这种伟业;同时,作为人民的“平凡”一员,他又始终有一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初心。毛泽东一生有许多和人民在一起的故事,虽然细小,但也十分值得打捞和记录。 本书以毛泽东的成长经历和革命经历为主线,牢牢抓住他从“人民中走来”的宝贵品质,讲述他的读书学习、调查研究、日常生活等。通过纪实的笔法,告诉读者那些细小的历史瞬间和感人至深的故事,如:少年时帮助家境贫寒的同学;青年时到安源煤矿和工友一同下井,对工人的境遇进行调查,并开展工人运动;在“三湾改编”时自己吃苦瓜、让战士吃南瓜的故事;长征过程中和战士们一同吃苦的经历;在陕甘宁边区政府,他从群众的“骂声”中改进工作;他教育子女的感人细节;成为新中国领袖之后,仍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这些故事,都体现了毛泽东同志时刻不忘联系群众的宝贵精神,生动地展现了他生活中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平凡”一面,也突显了他的伟人风范。 我们可以从书中读懂毛泽东的“群众语言”和党的“群众路线”,读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史全伟,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馆员。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相关文献资料的编辑和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个第一》《党代会历史上的100个第一》《垂范:引燃真理之火的共和国领袖》《风范:共和国开国将帅的故事》《清廉勤俭毛泽东》《毛泽东与艰苦奋斗》《乱云飞渡仍从容》等;主编《刘少奇思想研究资料》《任弼时思想和生平研究资料》《生活中的老一代革命家》《实话实说邓小平》《李先念风采》等;参与编撰《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汇编》《伟大建党精神》《李先念》《彭真年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老一辈革命家书法艺术精选》等。在国内重要报刊发表文章50余篇。
- 为你的生活写作✍硬汉派侦探小说大师的幽默与温柔,自身写作体会娓娓道来 💊给写作者的心灵按摩,写不下去时的“百忧解” 💡打开灵感“脑洞”,驱散创作自我怀疑,提升写作“气场” 🏆美国侦探作家协会“终身大师奖”得主、“纽约犯罪风景的游吟诗人”劳伦斯·布洛克教你突破自我局限,挖掘写作潜能 🏠布洛克的同名写作培训班曾风靡一时,本书就是这个培训班的纸上版本,是一场随时随地能参与写作大师班 📕恐惧排除、全速写作、从生活中找素材、自发性角色塑造、自我肯定……书中这些简单实用的训练方法助你抓住写作关键,打破“写不出来”的魔咒,提高写作信心 👏书中的方法,一路支持布洛克写出《八百万种死法》《父之罪》等文学经典,成为闻名世界的小说大师 ★你写作时,耳边是否常常有这样的声音:“我不够好。我缺乏天赋。我很笨。写作对我来说太难了。我还没准备好。”这些声音让人对写作产生恐惧,布洛克会向你证明,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你可以把它们统统赶出你受伤的心扉,奋笔疾书。 ★搞创作,天赋更重要,还是努力更重要?又或者,最重要的其实是你对自己、对写作和对周围世界所持的信念?布洛克会在书中告诉你他的看法,也许会让你重新认识自己的写作与生活。 ★你想成为怎样的作家?是想通过写作斩获名声、获取财富,还是想通过写作进入想象的世界、影响他人、接触内在的自我?布洛克会向你展示“作家的自我镜像”训练,把你自己都不知道的内心秘密揭示出来,让你勇于在自己选择的写作道路上走下去。 20世纪80年代,劳伦斯·布洛克曾举办过风靡一时的“为你的生活写作”培训班。参加过这个培训班的学员说:“就像鸟儿从自身翅膀上发现羽毛,我重新开始像艺术家一样审视,像作家一样思考……”这本书,就是这个培训班的纸上版本。 本书采用了前所未见的训练方法,从“心”出发,提供实用的写作心理指导。通过几项具有实操性的心理训练来进行写作前的准备工作,让你能有足够的勇气应对写作中产生的心理问题与负面情绪,让写作者不再自卑,不再拖延,找到打开想象力和灵感的门径。此外,书中一些训练,则为寻找写作素材、人物塑造等具体写作问题提供了新颖的练习指导,帮助你升级写作思维,找到前所未见的写作通道。 此外,《为你的生活写作》展示了硬汉侦探小说大师的幽默感,轻松活泼。你也可以把本书当作布洛克亲自给你举办的一日小说培训班,在家就能跟着指导做训练,不断提升写作“气场”。 劳伦斯·布洛克(Lawrence Block) 美国小说家,硬汉派侦探小说大师。被誉为“当代欧美侦探推理小说第一人”。 布洛克曾获得三次爱伦·坡奖、两次马尔他之鹰奖、四次夏姆斯奖。他于1994年获得美国侦探作家协会颁发的“终身大师奖”,2004年获得英国推理作家协会颁发的“钻石匕首奖”,这两个侦探小说界最重要的奖项均肯定了他的大师地位。 作为“纽约犯罪风景的游吟诗人”,他创作的“马修·斯卡德系列”“雅贼系列”“伊凡·谭纳系列”等作品均享誉世界。 超过60载的写作生涯,令他深知如何写出最引人注目的故事和最富魅力的人物。 徐菊,1973年生,安徽桐城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师,长期从事外国文学翻译与研究,出版译著及专著十余部,曾获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躁郁症少年一九六九年夏的梦中江湖(套装上下册)本书是作者耗时十五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获2015年德国图书奖。 小说记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一个联邦德国少年和他的同龄人所经历的懵懂青春岁月,反映了作者对于战后联邦德国社会的深刻剖析。那是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欧美社会的年轻人对西方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了尖锐批判,联邦德国青年对父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罪责誓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六七十年代以披头士乐队为代表的摇滚乐等流行文化给青年一代也带来巨大的冲击。
- 没有找到相应作品
获取数据失败,请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