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晨发布的作品3
- 小说 · 中篇小说 · 爱情 · 城市生活 · 爱情小说 · 复兴中篇 · 第一届征文大赛
作者自述:我写《严晓丽我最亲爱的人》时,完完全全没有想到它会得到这样的成绩。 由于很多原因,我从高中开始给各种各样的地摊杂志写稿子。从甜到发腻的青春爱情,到故弄玄虚的惊悚恐怖。小说变成了每月更新包装的惯例或套路。 到大二时的某一天,我忽然间问自己:难道这就是我想写的东西吗? 最初的确是因为对文学有想象,所以获得了下笔的原动力。可难道这些年写下来的东西,就是我的想象、我的倾诉吗? 所以我停了下来。我想要写更好的东西。 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顺利的事情。有很多故事,我忽然不知道该怎么写了。仿佛以前听人…(展开)
作者自述:
我写《严晓丽我最亲爱的人》时,完完全全没有想到它会得到这样的成绩。
由于很多原因,我从高中开始给各种各样的地摊杂志写稿子。从甜到发腻的青春爱情,到故弄玄虚的惊悚恐怖。小说变成了每月更新包装的惯例或套路。
到大二时的某一天,我忽然间问自己:难道这就是我想写的东西吗?
最初的确是因为对文学有想象,所以获得了下笔的原动力。可难道这些年写下来的东西,就是我的想象、我的倾诉吗?
所以我停了下来。我想要写更好的东西。
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顺利的事情。有很多故事,我忽然不知道该怎么写了。仿佛以前听人讲过,要突破瓶颈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你要无数次、无数次地冲出自己的舒适区域,将自己打碎、重组,才有可能真正获得新生。
而更重要的是,有很多故事,我不知道写了以后该发去哪里。
我显然是“纯文学”的门外汉,而商业出版也有其游戏法则。在决定突破瓶颈之后,我无意再找一个更高级的规则去学习、去遵守、去适应。我只想更自由地写一些也许奇怪而不守规矩的故事。这些故事即使看起来有迹可循,也只是因为我的生活历史和阅读经验,而非有意在贴近某种体系规则。
我不知道这样的故事该寄给谁、该给谁看。
直到豆瓣阅读出现。
大学毕业之后,到北京的第一个夏天,我挤在只放得下一张单人床的隔断间里,开始写严晓丽的故事。每天上下班时的拥挤地铁里,我看着漂泊在这个城市里的人,猜想暗藏在他们面孔底下的人生百态。然后在晚上回到闷热的租屋,趴在床上敲下一个一个中文字符。
现在回想起来,这个过程即使称不上痛苦,至少也是充满了推翻、反复和自我否定的。每写完一小节,我都在质疑自己:我写的好吗?这个东西有意义吗?节奏会不会太慢,读者看得下去吗?
在这种持续不断的自我否定中,这个小说我写到一万多字,然后放弃。
去年九月份,我看到豆瓣阅读征文大赛的消息时,已经开始准备北京大学的研究生考试。但我的第一直觉还是:一定要参加。
最开始我要写的是另外一个有点乌托邦气质的故事。但是在推翻了大概五六个开场之后,我实在是有点灰心丧气,觉得写不下去。恰好这个时候,在电脑里翻出来已经写了一大半的严晓丽。我试着重新投入到这个女孩的生命里。
2012年的夏秋之交我开始创作严晓丽的故事,到2013年年底它终于公开发表,耗时将近一年半。对于我来说,如果整个旅程就在这里画上最后一个句号,已经算是圆满完全了。所以随之而来的一切:卖出电影版权、入围决选作品、得到专家首奖,都更像是礼物了。
它们都好得不像是我应该得到的东西。
如果说这整个过程对我来说有什么更深远玄虚的意义的话,那就是我认真地开始相信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