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春发布的作品1
- 63 人加入书架
作者自述: 大学毕业,我在南京谋得了一个待遇不错但很无聊的工作——给某个国企领导写“三个代表”之类的文书。无聊之余,唯一的爱好就是看电影。 某日下班,我像往常一样从对面的音像店租了一盘光碟——台湾导演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封面是十四岁的张震迷茫又惶恐的脸。 记得我是从晚上六点开始看的,一直到十点电影才结束。也就是说,这个电影一共四个小时,而我看得无知无觉、恍若隔世,是我观影以来从未有过的体验。 《牯岭街》讲的就是那个时代在眷村长大的少年故事。让我…(展开)
作者自述:
大学毕业,我在南京谋得了一个待遇不错但很无聊的工作——给某个国企领导写“三个代表”之类的文书。无聊之余,唯一的爱好就是看电影。
某日下班,我像往常一样从对面的音像店租了一盘光碟——台湾导演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封面是十四岁的张震迷茫又惶恐的脸。
记得我是从晚上六点开始看的,一直到十点电影才结束。也就是说,这个电影一共四个小时,而我看得无知无觉、恍若隔世,是我观影以来从未有过的体验。
《牯岭街》讲的就是那个时代在眷村长大的少年故事。让我惊讶慨叹的是,为什么多年前远在台湾的青春故事,却和我生长的苏北小镇如此相像,很多情节简直是一模一样——拉帮结派、打架泡妞、美好又残酷的校园和现实。
这个疑问,在我看见姜文拍完《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访谈后得到了解释。《阳光》是姜文的导演处女作,改编自王朔的《动物凶猛》,讲的是七十年代生活在北京部队大院的一帮少年故事。其实开始姜文心里也没底,觉得这个故事太散,结构不够严谨。恰好他开拍前去了一趟美国,见到了大导演马丁·西科萨斯。他就把故事讲给马丁听,问他能不能听懂。结果马丁很淡然地说:有什么不懂的,不就是青春期少年成长的故事嘛,全世界都一样。
一语惊醒梦中人。没错,人性无国界,都是相通的,尤其是混乱时期青少年的成长,全世界都一样。这方面的经典电影有很多,美国有《美国往事》,巴西有《上帝之城》,日本有《坏孩子的天空》,韩国有《朋友》,大陆有《阳光灿烂的日子》,台湾有《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香港有《古惑仔》。
说这么多,其实就想说一句,我想把九十年代发生在苏北小镇的一帮生猛少年和小镇姑娘的爱恨情仇拍成电影。也许无法超越经典,但一定有我们这一代人的独特记忆。
然而,当我提笔准备写剧本后,却又迟迟无法下笔。不是写不出来,而是思绪太多,不知从何开始。况且,一个剧本根本无法表述我对那个时代的诸多感怀。因此,我决定先写一部小说,名字就叫《再见吧古惑仔》!
此为序!
写于 南京 江宁大学城
2015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