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不归发布的作品14
- 残缺连载887 人加入书架
作者自述:2015年的夏天,我在北大参加创新杯总决赛,彼时正好是第十届创新杯,组委会请来了作家杨红樱、麦家、阿来。我坐在前排听作家们分享自己的故事,那是我第一次认识作家麦家。 回家以后,我看完了《风声》。大学期间,我又看完了《解密》、《暗算》,并陆续看了许多其它谍战题材的小说和影视作品。 种种机缘下,大学未选择向往的北师大中文系,双修更是让我课业繁忙,我却始终未放弃写作。开始写自己的谍战小说是在大二。小说题材对我来说不算陌生,我高一就写了十几篇万字以上的小说,但是提笔的那一刻,我也没有想过我会写成八…(展开)
作者自述:
2015年的夏天,我在北大参加创新杯总决赛,彼时正好是第十届创新杯,组委会请来了作家杨红樱、麦家、阿来。我坐在前排听作家们分享自己的故事,那是我第一次认识作家麦家。
回家以后,我看完了《风声》。大学期间,我又看完了《解密》、《暗算》,并陆续看了许多其它谍战题材的小说和影视作品。
种种机缘下,大学未选择向往的北师大中文系,双修更是让我课业繁忙,我却始终未放弃写作。开始写自己的谍战小说是在大二。小说题材对我来说不算陌生,我高一就写了十几篇万字以上的小说,但是提笔的那一刻,我也没有想过我会写成八十万字的大长篇。尤其是谍战这种题材,不仅要求人物立体、结构明晰、情节起伏波澜,更要求合史实、逻辑自洽、情节牵动人心。
写这本小说,不可不谓呕心沥血。为了使时代背景贴合实际,我翻阅了很多历史书籍资料,仅毕业时带回家的历史资料就有两箱。为了描写人物的行动路线,我翻看了1937-1949的五六张上海市地图。为了使情节更圆融通畅,我写成后反复修改思量,更曾为了一处地方冥思到半夜四点,还曾大着胆子在微博上向电视剧《伪装者》的编剧请教,并得到了回复。为了使语句通畅,尽量消减错别字,我一遍又一遍地读,写这本小说用了一年半,修改它却用了两年半。豆瓣阅读给作者的福利是六十天内根据更文字数发奖励,但我为了使自己行文无错,读者阅读体验更佳,还是将连载的时间拖到了九个月,放弃了大部分的高更奖励。
其实民国题材非常小众,经过我统计,豆瓣阅读上悬疑题材有6597部言情小说,4916部架空小说,7826部青春小说,4904部悬疑推理,历史小说加起来却不到三千部,民国风云只有128部,谍战题材只能更少。
之所以选择这么小众的题材,其一是因为我认为古代太遥远,现代太无趣,只有民国不远不近,既保留了神秘感,又不至于虚无缥缈。其二是因为我对建国前的那段历史始终保持着一种敬意。我始终认为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先烈们的负重前行换回来的,而那时候的地下工作者们,拥有着坚韧不屈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虽身处黑夜里,却始终心向光明。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等到黎明,还有许多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仍旧生活得十分艰难。小说中有很多人物有历史原型,我也希望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历史洪流中的他们。
很幸运的是,在这本书的网络连载和发行中,豆瓣阅读给了我重磅推荐位,也让我后期一直处在历史连载榜榜首,我的虚荣心得到了较大满足。更幸运的是,碰到了喜欢这本书的读者朋友,有人期待着影视化,也有人说是我的铁粉会长,这本书是她最喜欢的小说,还有小有名气的豆瓣作者对我表示了钦佩。最让我记得的是,一个评论说"感谢作者描绘出这盛大的抗日民族英雄画卷,不分男女,不管立场,只有一颗爱国红心。每日饱含热泪看文,更让我珍惜现在和平安宁的生活。"这不就是我写作的意义吗?这样的懂得弥足珍贵。
如此沉重的题材,我作为作者也常常感到压抑,甚至也曾为其中人物的遭遇流泪,毕竟他们已经陪伴我四年之久,已然成为了我的朋友。
在连载完结的今日,写下这点感想,希望笔下的这些潜伏者们在另一个时空里能看到中国今日的繁荣,能够收到我们的敬意。愿其永远被星河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