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全集(第18卷):文论·工作报告·译文

老舍全集(第18卷):文论·工作报告·译文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品简介

《老舍全集》历经七年修订,在1999年首版的基础上,重新梳理老舍全部作品,并吸收老舍研究的最新成果,做了全面修订。全套共19卷,收入老舍一生创作的小说、戏剧、诗歌、散文杂文、翻译等多个门类的文学作品,并收录书信、日记、工作报告、汉语教材等文字内容。

本电子书为第十八卷,收录老舍文论、工作报告、译文等内容。

老舍(1899.2.3—1966.8.24),我国现代文豪,小说家,戏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出身寒苦,自幼丧父,北京师范学校毕业,早年任小学校长、劝学员。1924年赴英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开始写作,连续在《小说月报》上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成为我国现代长篇小说奠基人之一。归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同时从事写作,其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微神》、《断魂枪》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和重庆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对内总理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并对现代曲艺进行改良。1946年赴美讲学,四年后回国,主要从事话剧剧本创作,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被誉为语言大师。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全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北京文联主席。1966年“文革”初受严重迫害后自沉于太平湖中。有《老舍全集》十九卷。

作品目录

  1. 文前彩插
  2. 本卷说明
  3. 文论
  4. 读小小说
  5. 从《女店员》谈起
  6. 规律与干劲
  7. 我的几句话
  8. 要真钻,也要大胆创造
  9. 小故事
  10. 答《小剧本》读者问
  11. 画舫斋观画
  12. 谈《南海战歌》
  13. 谈相声《昨天》
  14. 我为什么写《全家福》
  15. 土话与普通话
  16. 相声语言的革新
  17. 古为今用
  18. 简评演技
  19. 《老舍剧作选》序
  20. 我的经验
  21. 全面地准备
  22. 热爱今天
  23. 谈《林则徐》
  24. 观戏简记
  25. 喜剧点滴
  26. 写在《北京曲艺选》的前面
  27. 我爱川剧
  28. 出色的报道
  29. 好戏真多
  30. 谈修改文字
  31. 兄弟民族的诗风歌雨
  32. 向张士珍学习
  33. 要言不烦、有戏可做
  34. 歌颂朝鲜人民的胜利
  35. 一些可爱的故事
  36. 我们写了些什么?
  37. 读了《娥并与桑洛》
  38. 诗与创造
  39. 情文并茂
  40. 马克·吐温——“金元帝国”的揭露者
  41. 读诗感言
  42. 选择与鉴别
  43. 阿根廷的伟大作家和民主战士
  44. 健康的笑声
  45. 迎春画展
  46. 三多
  47. 在中共中央党校谈文学语言问题
  48. 在中央戏剧学院谈话剧语言
  49. 谈《阴阳五行》
  50. 《老舍剧作选》越南文译本序
  51. 对曲剧的发展说几句话
  52. 谈谈文艺创作的提高问题
  53. 《郝寿臣脸谱集》序
  54. 舞台花甲
  55. 勤学苦练,提高作品质量
  56. 学一点诗词歌赋
  57. 祝话剧丰收
  58. 看迎春画展
  59. 同广东戏剧界的谈话
  60. 《宝船》演出前言
  61. 本固枝荣
  62. 观画短记
  63. 怎样丢掉学生腔
  64. 新的香花
  65. 《骆驼祥子》斯洛伐克文译本序
  66. 《马连良演出剧本选集》序
  67. 多编好相声
  68. 看了一出好戏
  69. 《骆驼祥子》拉脱维亚文译本序
  70. 说好新书
  71. 人与话
  72. 新《王宝钏》
  73. 文学创作和语言
  74. 人物、生活和语言
  75. 战斗友谊的新页
  76. 戏剧漫谈
  77. 好消息
  78. 从记事练起,天天练,认真练
  79. 祝贺话剧的新胜利
  80. 积极发挥文艺尖兵的战斗作用
  81. 《北京话语汇》小序
  82. 曲艺的跃进
  83. 深入生活,大胆创作
  84. 五个了不起看了几出京剧现代戏,非常高兴!看出五个了不起来:
  85. 多写些小戏
  86. 好戏
  87. 小而精
  88. 精彩的小戏
  89. 银幕上的《一百个放心》
  90. 谈快板
  91. 与英国人斯图尔特·格尔德、罗玛·格尔德的谈话
  92. 工作报告
  93. 《齐大月刊》编辑部的一两句
  94. 一年来“文协”会务的检讨
  95. 欢送“文协”战地访问团出发
  96. 抗战与文艺
  97. “文协”第二年
  98. 文艺界动员情况述略
  99. “九九”茶会上的讲话
  100. 对卅二年文艺界的希望
  101. 五年来的“文协”
  102. 文与贫
  103. “文协”七岁
  104. “文协”的过去与将来
  105.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会务报告
  106. 让我们团结起来
  107. 在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大会的开幕词
  108. 祝北京市“文联”成立
  109. 北京市“文联”去年工作简述
  110. 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工作总结报告
  111. 《北京文艺》发刊词
  112. 更好地发挥文学艺术的战斗作用
  113. 创作的繁荣与提高
  114. 在北京市人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发言
  115. 壮大青年作家的队伍
  116. 我们的新生力量在成长
  117. 关于兄弟民族文学工作的报告
  118. 在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规划座谈会上的讲话
  119. 关于少数民族文学工作的报告
  120. 译文
  121. 基督教的大同主义
  122. 出毛病的大幺
  123. 隐者
  124. 学者
  125. 但丁
  126. “我发明的死”
  127. 维廉·韦子唯慈
  128. 几封信
  129. 批评与批评者
  130. 文学与作家
  131. 文艺中理智的价值
  132. 文艺中道德的价值
  133. 战壕脚
  134. 苹果车
  135. 附录
  136. THE LITTLE STORY
  137. WHAT HAVE WE WRITTEN?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