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思远道:两周卷

所思远道:两周卷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7.274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所思远道:两周卷》全书通过对我国两周时期大量文明遗产(包括各类工艺品、美术作品、音乐舞蹈作品、文学作品、建筑、器具、各类文献等)严谨详细地审视,透过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信仰方式、思维方式等多重因素对这些审美对象的渗透和影响,以及这些审美对象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的考察和研究,为我们清晰地展现和勾勒出中国秦汉审美文化史的演进轨迹。全书文字通畅易懂,并配以大量精美插图,从而大大降低了接受难度。

陈炎,1957年生于北京。1978年9月进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学习,1987年7月获文学硕士学位,2001年12月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副校长、著名美学学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作品目录

  1. 两周卷·大事记
  2. 前言
  3. 一、周代礼乐的人文风貌
  4. 1.“钟鼓喤喤”:仪式典礼中的雅乐之和
  5. “乐统同,礼辨异”
  6. 《大武》舞:“象成者也”
  7. “歌者在上,匏竹在下”
  8. “肃雝和鸣”
  9. 2.“莫不令仪”:规矩典雅的礼仪化生活
  10. 城池宫室车马器用之制
  11. 莫不令仪:人的仪表美
  12. 美育:学乐,诵诗,行礼,习射
  13. 琴瑟、赋诗、揖让:文雅化的生活方式
  14. 3.“君子”:周人理想的人格范型
  15. “君子比德于玉”
  16.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7. 温厚与贤淑:《诗经》中的人物美
  18. 4.鼎铭尊象:周代器物艺术的崇文尚实之貌
  19. 装饰性和素雅感
  20. 贵在铭文
  21. 金文的线条、字块与字幅
  22. 朴拙写实的尊象器塑
  23. 5.“立象以尽意”:《周易》智慧的诗意化
  24. 《周易》的创制和使用
  25. “弥纶天地,无所不包”
  26. 阴阳:二元对立的模式
  27. 刚柔兼济之美
  28. “立象以尽意”
  29. 《周易》的诗歌意味
  30. 6.“诗言志”与“赋比兴”:《诗经》现世人生的情志抒发
  31. 讴歌人生和人性
  32. 《诗经》的抒情表现艺术
  33. 赋比兴:情景、心物关系的初步展开
  34. 中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5. 整齐、匀称的形式之美
  36. 7.“声一无听”与“和如羹焉”:和谐美理论意识的初步形成
  37. “声一无听,物一无文”
  38. “乐从和”与“和如羹”
  39. “无害”为“美”
  40. 中国美学基本命题的滥觞
  41. 二、战国激情的个性展开
  42. 1.“道术将为天下裂”:儒道法墨审美理念的分化和对立
  43. 孔、孟、荀、《乐记》:情理中和的儒家美学
  44. 老、庄:与道合一的道家美学
  45. 墨子的“非乐”与韩非的“非饰”
  46. 儒道互补
  47. 2.润色故事:私家撰史与记述散文的多向发展
  48. 《左传》:叙事曲尽其妙
  49. 《国语》:记言精彩隽永
  50. 《战国策》:写人各具异采
  51. 3.“骋辩腾说”: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的多重风格
  52. 《论语》:含蓄蕴藉,警句格言
  53. 《孟子》:滔滔雄辩,辞以气盛
  54. 《庄子》:寓意玄远,恢怪不经
  55. 《荀子》:周到缜密,严谨规范
  56. 《韩非子》:犀利峻峭,入木三分
  57. 4.新声曼舞:雅声渐寂与俗乐的流行
  58. 雅乐的失落与新乐的魅力
  59. 吹竽击筑与讴歌曼舞
  60. 曾侯乙墓的音乐殿堂
  61. 5.镂金错彩:塑雕书画的美术化
  62. 工艺造型
  63. 图写生活
  64. “书之竹帛,镂之金石”
  65. 6.御凤乘龙:奇幻奔放的楚辞艺术
  66. 荆楚异俗、屈原遭际与楚辞的诞生
  67. 《离骚》:诗人灵魂的压抑与飞升
  68. 《九歌》《招魂》:神幻之境美的升华
  69. 《九辩》:“摇落深知宋玉悲”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