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的深度耕犁(第二卷)

文本的深度耕犁(第二卷)

后马克思思潮哲学文本解读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551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本书是作者关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及后马克思思潮哲学文本研究的多卷本论著《文本的深度耕犁》的第二卷,其内容主要是对西方后马克思哲学思潮中经典文献的文本学研究。在本卷中,作者以文本学的深度解读模式分别批判性地解读了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德波的《景观社会》、鲍德里亚的《生产之镜》、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和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等重要论著。

张一兵(原名张异宾),1956年3月17日生于南京,祖籍山东茌平。1981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哲学系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哲学组主要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教育部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学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入选国家教育部“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和“跨世纪人才工程”,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哲学学会会长,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列宁、海德格尔、福柯哲学文本学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西方激进哲学;构境理论。

作品目录

  1. 第一章 无调式的辩证想象——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
  2. 引子:一种批判方法论的准备
  3. 第一节 辩证法:瓦解的逻辑
  4. 第二节 非同一性:否定的辩证法中的范畴星丛
  5. 第三节 主体第一性与客体优先性
  6. 第四节 物化、异化及其反抗
  7. 第五节 否定的辩证法与唯物论
  8. 第二章 通过影像表象出来的伪存在——德波的《景观社会》解读
  9. 第一节 颠倒再颠倒的景观世界
  10. 第二节 景观拜物教:商品完全成功地殖民化
  11. 第三节 虚假存在与景观时间
  12. 第四节 景观意识形态及其颠覆
  13. 第三章 猴体对人体的颠倒性透视——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批判性文本学解读
  14. 第一节 鲍德里亚曾经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吗?
  15. 第二节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僭越
  16. 第三节 生产本体:我生产故历史在
  17. 第四节 劳动意识形态批判
  18. 第五节 马克思与自然的支配
  19. 第六节 马克思与种族中心主义
  20. 第七节 猴体解剖与猿体结构之谜
  21. 第八节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中的欧几里得几何学
  22. 第四章 马克思的在场与不在场——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的文本学解读
  23. 第一节 不在场幽灵的激进在场
  24. 第二节 德里达幽灵说的理论逻辑
  25. 第三节 分延马克思:被解构了的精神遗产
  26. 第五章 空心人:不朽的幻境建构物——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的文本学解读
  27. 第一节 不可能性:后马克思思潮的政治立场
  28. 第二节 马克思发明了拉康的症候概念
  29. 第三节 社会症候与非完全拜物教
  30. 第四节 肯定的犬儒主义与意识形态幻觉
  31. 第五节 物化的信仰与幻象建构的现实
  32. 第六节 意识形态幻象与剩余快感
  33. 主要参考文献
  34. 后记
载入中

热门划线

  1. 这个“一开始”,不消说只是对肯定性的辩证法初始发生的批评2 人
  2. 才很勉强地出现一些肯定性的“症候群”指认2 人
  3. 他第一次将马克思曾经面对的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物化现实,抽离为一种分裂于物质生产过程的现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性的总体视觉图景2 人
  4. 在马克思那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恰恰不是对象的直接占有关系,而是资本所有关系在其中的统治地位2 人
  5. 当景观集中的时候,周围社会环境的越来越大的部分就从它逃离2 人
  6. 当景观分散的时候,周围社会环境的较少的部分就从它逃离2 人
  7. 俯拾皆是的明证就是当下时刻晃动在我们眼前的明星与大众2 人
  8. 不过,此处的平庸指的其实倒不是事业上的庸碌无为,而仅仅是日常生活中受制于景观所形成的非主动性2 人
  9. 像明星一样在舞台表演的景观代理人与个人是矛盾的;非常明显,他是自己个性的敌人与是其他人个性的敌人这是一样的。为了作为一个典型进入景观而被认同,为了将自己认同为顺从物的过程的一般法则,景观代理人拒绝了所有自主的品质2 人
  10. 社会影像2 人
  11. 革命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揭露景观的异化本质,进而摧毁景观,指引人们重回真实生存的瞬间2 人
  12. 整体的统一性比每一部分都要现实2 人
  13. 真正的人类和自然的目标2 人
  14. 相对于前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外部强制,今天资本主义的统治是以“纯‘客观的’、系统的、匿名的”的方式实现的2 人
  15. 真实2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