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人性

理解人性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4670 评价豆瓣读书
电子书618超低4折满减每满 100 减 60活动详情

作品简介

《理解人性》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代表作,以“自卑感”“社会情感”为核心概念,强调个体的多种心理现象,如知觉、记忆、情绪情感、思维和性格,都是以独特的、个性化的方式来表达,并服务于个体所追求的生活目标的。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人类行为的物质基础、内在驱力和发展规律,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性格特征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多种性格特征的发展过程和表现形式、社会情感对个体性格特征的调节作用。

《理解人性》认为个体的行为模式起源于童年早期,自卑感是其行为的重要驱力,它为人们发展社会情感、识别并调整自己性格和行为中的缺陷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照。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与弗洛伊德和荣格一起被人们并称为深蕴心理学的三大奠基人。他认为科学知识的价值在于其对于人类本身的贡献。他提出“自卑与超越”“社会情感”是性格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一观点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阿德勒一生精力充沛,勤于著述,发表论文、出版著作300余种。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理解人性》《生活的科学》《神经症问题:病例史手册》《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等。阿德勒的著作被翻译成法语、西班牙语、荷兰语、意大利语、俄语、汉语、日语、韩语等多种文字出版。

作品目录

  1. 总译序 感悟大师无穷魅力 品味经典隽永意蕴
  2. 引言
  3. 第一部分 人类的行为
  4. 第一章 灵魂
  5. 精神生活的概念和前提
  6. 精神器官的功能
  7. 精神活动的目的性
  8. 第二章 精神生活的社会性
  9. 绝对真理
  10. 群体生活的心理需求
  11. 安全与适应
  12. 社会情感
  13. 第三章 儿童与社会
  14. 儿童的环境
  15. 困境的影响
  16. 人是社会性动物
  17. 第四章 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
  18. 我们宇宙的结构
  19. 世界观发展中的元素
  20. 幻想
  21. 梦境:概论
  22. 同理心和认同感
  23. 催眠和暗示
  24. 第五章 自卑感与寻求认同
  25. 童年早期的环境
  26. 补偿自卑,追求认同与超越
  27. 有关生活和世界的图式
  28. 第六章 为生活而准备
  29. 游戏
  30. 注意和注意分散
  31. 过失犯罪和健忘
  32. 无意识
  33. 天赋
  34. 注释:
  35. 第七章 性别
  36. 两性差异和劳动分工
  37. 当今社会文化中的男权
  38. 女性的所谓劣势
  39. 抛弃女子气
  40. 两性间的紧张关系
  41. 改革尝试
  42. 第八章 家庭结构
  43. 第二部分 性格的科学
  44. 第九章 概论
  45. 本性与性格的起源
  46. 社会情感在性格发展中的重要性
  47. 性格发展的方向
  48. 传统的心理学理论流派
  49. 气质与内分泌
  50. 摘要重述
  51. 第十章 攻击性特质
  52. 虚荣与野心
  53. 嫉妒
  54. 妒忌
  55. 贪婪
  56. 仇恨
  57. 第十一章 非攻击性特质
  58. 社会隔离
  59. 焦虑
  60. 软弱
  61. 文明进化中未驯化的天性
  62. 第十二章 性格的其他表现形式
  63. 快乐
  64. 思维过程和表达方式
  65. 学龄儿童的不成熟
  66. 卖弄学问和墨守成规
  67. 服从
  68. 专横
  69. 心境和气质
  70. 厄运
  71. 宗教狂
  72. 第十三章 情感与情绪
  73. 分离性情感
  74. 联结性情感
  75. 附录
  76. 论教育
  77. 结论
载入中

热门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