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中国三千年

财政中国三千年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3139 评价豆瓣读书
¥69.00¥55.20
今日特价截止至:2024-11-22 02:00:00了解详情

作品简介

维持中华帝国长期发展与有效治理的财政机制是什么?从财政来看,中国走向现代国家的道路与西方相比有什么独特性?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财政动因是什么?中国自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商代以来,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本书借用“财政”这条线索对中国史进行重新梳理,从钱粮收支的角度来解释历史演变的规律,从中你可以洞察中华民族艰难成长的历史,把握千百年来中国人在利用财政工具治理国家方面的秘密与智慧,看明白历史发展的方向所指与力量所在。

除了叙述中华帝国财政制度的变迁,本书还对历史上的关键事件与重要人物进行了重点探讨,例如商鞅、桑弘羊、王安石、叶适、张居正……这些鲜活的历史人物,在运用财政工具治理国家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在近现代,又有哪些思想主导了帝国财政的转型,民众行动对于财政转型乃至国家转型产生了什么意义?从政治视角来透视中国历史上财政领域的人物、事件与制度的因果关系,相信一定能够让你对财政史与民族史有一种整体的把握,并能够理解许多有趣的历史现象。

本书通过三条线索来考察中国历史。一条线索是财政要素(收入、支出、管理)的变迁史,即探讨财政收入形式、支出项目、管理制度在各个历史时期是如何变化并呈现出成长样态的。第二条线索是中华国家的成长史,即探讨中华国家如何从城邦走向帝国并在晚清开始走向现代国家的。第三条线索是公共权力的成长史,即探讨财政权是如何从依托于人(依靠共同体领袖的个人权威并要求共同体中不同人群亲身服役),变化为依托于土地财产(在君主拥有天下土地产权的基础上向土地耕种者征收田赋),最后依托于主权(对工商业活动中的个人财产与收益征税),在此过程中权力越来越理性化、公共化的。

刘守刚,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财政史、西方财政思想史、财政政治学。代表著作有《中国古代治国理财经典阐释》《西方财政思想史十六讲》《中国财政史十六讲》《家财帝国及其现代转型》《国家成长的财政逻辑》等,主编“财政政治学译丛”和“财政政治学文丛”。

作品目录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