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片

切片

作品简介

石浩与言君疯狂地相恋,从一个城市搬离到另一个城市。全新的生活和不同的性格改变了两个人的立场。对于爱情努力的维系与妥协,最终让这对恋人不得不以分手结束。

大量的心理描写从两个人不同的角度看待爱情中的同一件事,无数个小的误解最终让合适的爱情变得不再合适。时间交错的故事情节、反复出现的意象混淆了爱情各个阶段的“典型”情况,对于最终失败的爱情,故事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作者自述

海誓山盟也只不过坚持了四年。无论你觉得自己的爱情多么值得纪念,在旁观者看来一文不值。打算将记忆封存,并用切片一样的方式一片一片展示出来:每个人都觉得熟悉,每个人都觉得是自己的故事,每个人又都觉得不值得一提。

作品目录

载入中

热门划线

  1. 他像一个理想主义者似的认为,大学里面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并不能让他真正地学到东西,不断地读书和旅行才能让人充实。他抨击实用主义,他认为现在的大学并不是一个象牙塔,而是一个职业培训所,每个学生像一块块铁,被学校打磨成各种各样的螺丝,安插在社会的各个职位上。一旦专业不“实用”,学生就要在社会上重新打磨成其他型号的螺丝,直至找到合适的工作为止。3 人
  2. 闪电在击中地面的一瞬间之前,云层和地面都集聚了大量的电荷,而真正决定闪电落在哪里的因素则有一些随机的成分。它并不是直接从云层落下,而是在落下之前,地面也会伸出一些触角般的细小的等离子体,向着天空的方向试探着。最终,幸运的那条触角会和云层落下的闪电连接,啪的一声,闪电便击落下来。整个过程不到一秒。3 人
  3. 随着经历的雷雨越来越多,似乎每次雷雨都是一次时间重叠的端口,无数次的场景重叠在一起。2 人
  4. 言君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旅行者,这一点让石浩羡慕,同时也让石浩烦恼。烦恼的是这样一个不羁的人如何能安稳地生活,当下的安稳好像一条封冻了的河流,表面平静,下面却暗潮涌动,一旦温度足够高,冰就会破开,上面的一切都将沉入河底。2 人
  5. 而言君的看法是,也许以后会过上安稳的日子,但是年轻的时候,为什么不看看自己有多少种可能性呢?他感谢那段时间给他提供帮助的人,感谢有那么多可以去的地方。2 人
  6. 如果后半生注定会安稳到令人如同被囚禁,那曾经的这个经历就成为了一个值得骄傲的经历。2 人
  7. 言君是那么地不愿意被一个工作或者所谓理想而套牢。2 人
  8. 他喜欢和人保持距离,不愿意和人有过多的麻烦和纠葛,不给别人添麻烦,也讨厌别人来麻烦自己。他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和谐的状态应该是像聋哑的社会,除非必要的时候才突然有了魔力会开口说话,平时大家都保持缄默和距离。因此他喜爱日本那样的社会,也喜欢冰岛和芬兰的那种人与人的距离感。2 人
  9. 他喜欢文化差异大的地方,这样他才能够体会到身为一个旅行者所带来的乐趣。2 人
  10. “我再考虑考虑。”言君言语中有一种灰色的声音。那是一种在山谷里大喊一声却许久听不到回音的灰色。2 人
  11. 他插上耳机,想用音乐来制止住自己的胡思乱想,度过2个小时的无聊飞行。2 人
  12. 一个去东京寻找《东京爱情故事》的每个场景,去京都寻找《金阁寺》的足迹;另一个在巴塞罗那寻找伍迪艾伦,去马德里寻找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一个禁欲而含蓄,另一个奔放而热烈。2 人
  13. 一个禁欲而含蓄,另一个奔放而热烈。2 人
  14. 他为了石浩来到了上海,放弃了之前的工作,就为了能够和石浩在一起,结果换回来的竟是一个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自私的人。他不喜欢上海,现在更加厌恶了。对,是更加厌恶,他厌恶上海,厌恶石浩,也厌恶自己的选择,痛恨自己的愚蠢,竟然把时间都浪费在了这样的一个人身上。2 人
  15. 付了账,石浩走了,抬头看了看天空,看不见一颗星星,一种空虚感猛地袭来,他就这样走着,消失在夜色里。2 人
  16. 若意识到自己身在地狱之中,便脱离了地狱。2 人
  17. 我们经历了好多,分分合合,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如今就是这样的结果吗?爱情会不会死亡?爱情又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死亡?是被生活中的琐碎消磨致死吗?为何开始的时候我们能够容忍对方的缺点,而现在却对一点小事儿也看不过去,甚至连看不过去都懒得做,干脆化作了冷漠。我觉得我有必要今天和他谈一谈了。2 人
  18. 大家把爱情看得太重了。爱情不是全部。因为看得重,所以痛苦。为了所谓的爱的甜蜜与高尚,人们变得勇敢起来,愿意接受爱情中的痛苦。这是一种精神鸦片,最终人们会变得形容枯槁,在不切实际地对爱的幻想中死去。2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