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讲欧洲经济史(插图版)

厉以宁讲欧洲经济史(插图版)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7.970 评价豆瓣读书
电子书618超低4折满减每满 100 减 60活动详情

作品简介

这是一份立体化的地图,不仅充分展示了欧洲经济发展内在的脉络,而且将关键性的转折点予以深刻的剖析,前因后果,一目了然。

既有悄然的暗流——政治制度的变革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何促进经济关系的萌发和改变;又有壮阔的惊涛——从雅典改革到伯罗奔尼撒战争,从罗马帝国的灭亡到集市贸易的兴起,从封建制度的瓦解到工业革命摧枯拉朽的大潮……

近五十幅珍贵的历史画卷点染其间,历史的真实感扑面而来。经济学界的泰斗厉以宁先生将带您轻松进入欧洲经济史的丰富殿堂。方才一饮,即可尽情领略欧洲经济史画廊之宏富,智性之光芒。

厉以宁,江苏仪征人,1930年11月生于南京。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留校工作至今。现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出版的学术著作主要有:《论加尔布雷思的制度经济学说》、《教育经济学》、《关于经济问题的通信》、《消费经济学》、《简明西方经济学》、《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国民经济管理学》、《非均衡的中国经济》、《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经济学的伦理问题》、《转型发展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罗马—拜占庭经济史》、《厉以宁论民营经济》、《希腊古代经济史》、《二十世纪的英国经济——“英国病”研究》(合著)、《厉以宁经济史论文选》、《中国经济往何处去》、《经济·文化与发展》、《厉以宁改革论集》、《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等。

作品目录

  1. 第一章 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和解体
  2. 希腊城邦政治
  3. 克里特文化和迈锡尼文化
  4. 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
  5. “母城邦”和“移民城邦”:希腊世界
  6. 部落社会的传统和习俗的力量
  7. 雅典改革、经济发展和民主制度的演变
  8. 雅典土地制度的变化
  9. 奴隶制经济
  10. 贵族和平民之间矛盾的激化
  11. 第一次大改革: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公元前572年)
  12. 第二次大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9、508年-公元前5世纪初年)
  13. 第三次大改革:伯里克利改革(公元前461-公元前430年)
  14. 雅典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伯罗奔尼撒战争
  15.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因
  16. 战争给双方带来的重大损失和议和
  17.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重启
  18.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的希腊形势
  19. 没有赢家,只有输家
  20. 雅典城邦制度的逐步解体
  21. 民主的负担
  22. 街头政治的活跃
  23. 民主被滥用
  24. 最坏的政府也比无政府好
  25. 中产阶级在民主政治风浪中没落
  26. 希腊城邦制度向何处去?
  27. 雅典的社会危机
  28. 希腊城邦制度的危机
  29. 马其顿王国对希腊本土的征服
  30. 学术界的困惑
  31. 希腊公民的迷茫
  32. 历史翻到新的一页:希腊化时代的来临
  33. 第二章 罗马的兴起和衰败
  34. 从共和制转向帝制
  35. 王政时代
  36. 贵族联合执政下的共和制度
  37. 共和国盛期罗马的社会矛盾
  38. 奴隶制经济和小农经济并存
  39. 共和制的危机
  40. 独裁制的建立和转向帝制的必然性
  41. 罗马帝国盛期的社会和经济
  42. 独特的皇位继承体制
  43. 城市繁荣是罗马帝国兴盛的基石
  44. 小农经济在帝国盛期的地位
  45. 奴隶制经济逐渐演变为租佃制
  46. 罗马境内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47. 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分裂
  48. 帝国的财政危机和经济的衰落
  49. 挽救罗马帝国的努力
  50. 基督教逐渐成为罗马国教
  51. 帝国的分治和分裂
  52.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53. 日耳曼人和匈奴人大举南下
  54. 西罗马经济的凋敝
  55. 西罗马中产阶级的末日
  56. 西罗马帝国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57. 东罗马帝国怎样渡过危机?
  58. 东罗马帝国: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59. 第三章 东罗马帝国的转型和拜占庭文化的形成
  60. 查士丁尼王朝的强盛
  61. 查士丁尼重整罗马帝国的设想和行动
  62. 查士丁尼的经济政策
  63. 皇权的强化
  64. 盛世中危机四起
  65. 查士丁尼王朝的终结
  66. 东罗马帝国的进一步东方化
  67. 东罗马帝国经济制度的演变
  68. 东罗马帝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69. 皇权和教会组织之间关系的调整
  70. 东罗马帝国的中兴
  71. 东罗马帝国面临新国际形势
  72. 希腊化文化和罗马文化的较量
  73. 希腊化文化的影响
  74. 希腊化文化和罗马文化的异同及较量
  75. 希腊化文化向罗马-基督教文化的靠拢
  76. 拜占庭文化的形成
  77. 东罗马帝国晚期的社会和经济
  78.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79. 东罗马帝国晚期农村经济的变化
  80. 东罗马帝国晚期城市经济的变化
  81. 东罗马帝国晚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82. 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83. 东罗马帝国在夹缝中求生存
  84. 东罗马帝国与西欧的关系
  85. 东罗马帝国的末日
  86. 东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87. 第四章 集市贸易和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
  88. 西欧封建社会中的集市贸易
  89. 封建领地的自给自足不可能长久维持
  90. 集市贸易的产生
  91. 集市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92. 集市贸易和社会流动
  93. 集市平等原则
  94.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
  95. 城市产生和发展的自发性
  96. 中世纪城市的性质
  97. 商业意识和宗教观念的调和
  98. 商业经营范围的限制
  99. 中世纪西欧城市中对商品货币关系的限制和反限制
  100. 小商品生产者防止自身两极分化的措施
  101. 城市防止市民内部贫富差距扩大的措施
  102. 如何保障城市生活的安定?
  103. 西欧封建社会中反对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呼声
  104. 封建正统经济思想中的矛盾
  105. 古代哲学中享乐主义的复兴
  106. 城市在经济继续发展中的出路
  107. 反对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行为也是自发的
  108. 第五章 西欧封建社会中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109. 行会手工业的分化
  110. 行会分化的必然性
  111. 富裕行东对行会限制的突破
  112. 永久性帮工的出现
  113. 手工工场的资本主义性质
  114. 包买商对家庭手工业的控制
  115. 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市场导向
  116. 包买商
  117. 分散型手工工场的资本主义性质
  118. 采矿业与冶炼业小生产者合伙组织的演变
  119. 采矿业与冶炼业中的小生产者合伙组织的兴起
  120. 小生产者合伙组织发展中的困难
  121. 采矿业与冶炼业的手工工场
  122. 航运业中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形成
  123. 航运业的早期组织形式
  124. 近代航运公司的形成
  125. 金融业的发展
  126. 金融业的逐步发展
  127. 金融业的家族经营
  128. 金融业发展中思想障碍的进一步突破
  129. 从建筑包工队到建筑承包商
  130. 建筑包工队的行会原则
  131. 建筑包工队内部的分化
  132. 资本主义性质的建筑承包商的出现
  133. 农业中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134. 西欧封建社会后期封建主和农奴的关系
  135. 自由农民经济的变化
  136. 英国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的特殊性
  137. 西欧大陆国家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
  138. 第六章 西欧封建社会中体制外异己力量夺取政权的过程
  139. 货币是市民对抗封建主义的有力武器
  140. 市民对自由的要求
  141. 城市依靠手中的货币建立了自己的军队
  142. 城市自治权和独立地位的取得
  143. 商品货币关系从内部瓦解封建制度
  144. 城市生活对封建主的影响不断扩大
  145. 封建主对城市工商业经营的参与
  146. 封建主阶级分化过程的加快
  147. 西欧封建社会中体制外异己力量的壮大
  148. 王权的兴起
  149. 贵族阶级对王权的支持和容忍
  150. 资产阶级对充分政治权力的要求
  151. 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确立
  152. 尼德兰革命和荷兰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53. 英国的“光荣革命”和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54. 法国大革命和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定
  155. 意大利:一个迟到的资本主义国家
  156. 德国:又一个迟到的资本主义国家
  157. 西班牙: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艰难历程
  158. 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所呈现的规律性
  159. 第七章 工业化和传统生产方式的突破
  160. 工业化和产业革命
  161. 工业化的含义
  162. 产业革命的含义
  163. 突破传统生产方式的必然性
  164. 英国、法国工业化和德国、意大利工业化的比较
  165. 西欧国家工业化的一个特例:瑞典
  166. 工业化和资本形成
  167. 资本形成概念
  168. 工业化开始时工业资本的来源
  169. 商业投资向工业投资的分流
  170. 海外财富向工业投资的分流
  171. 政府和工业资本的形成
  172. 政府参与工业化的投资
  173. 政府用于工业化投资的资金来源
  174. 政府对外国资本进入的态度
  175. 政府对地主投资工业的政策
  176. 人力资本的形成
  177. 工业化过程中最早的技术人才的供给
  178. 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外流
  179. 人力资本的作用得以发挥的制度因素
  180. 人力资本的作用得以发挥的文化因素
  181. 工业化过程中的观念转变
  182. 工业化过程中对生产要素重组的观念转变
  183. 工业化过程中对财富的观念转变
  184. 工业化过程中对竞争的观念转变
  185. 工业化过程中对效率的观念转变
  186. 第八章 技术进步及其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187. 工业化过程中不断技术创新的动力
  188. 技术进步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
  189. 技术进步和资源供给
  190. 技术进步和市场的拓展
  191. 技术进步和小企业的前景
  192. 技术进步和融资
  193. 技术进步中的融资问题
  194. 技术进步和金融创新
  195. 技术进步和经济波动
  196. 技术进步和产业调整的趋势
  197. 工业化和城市化
  198. 工业化和城市化结伴而行
  199. 城市化和人口流动趋势
  200. 城市中的就业难题
  201. 工业化过程中的弱势群体
  202. 弱势群体概念
  203. 改善弱势群体处境的途径
  204. 工业化过程中相对贫困的持久性
  205. 工业化过程中的新激进主义
  206. 工业化过程中的中产阶级
  207. 中产阶级逐渐壮大的主要原因
  208. 政府在促进中产阶级壮大中的作用
  209. 工业化和农村的变化
  210. 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
  211. 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制度调整
  212. 制度更替和制度调整的比较
  213. 制度更替是推动工业化的前提
  214. 制度调整:从刚性体制转向弹性体制
  215. 工业化过程中西欧资本主义制度调整的必要性
  216.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217. 不同西欧国家的不同对策
  218. 福利国家思想的最初体现
  219. 西方经济理论的重大转折
  22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国家的新思潮
  221. 西欧国家的各种改革尝试
  222. 从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转向混合市场经济体制
  223. 西欧福利国家的出现
  224. 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和混合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
  225. 有关“资本主义是否改变了”的讨论
  226. 西欧国家政党自身的变化
  227. 激进派和保守派的相互影响
  228. 政坛主角不断变化,但基调基本一致
  229. 政党自身的内部竞争形成一种新压力和新动力
  230. 资本主义制度调整仍在进行之中
  231. 继续进行制度调整已无法回避
  232. 协调国内区域经济的迫切性
  233. 满足居民有关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
  234. 西欧社会对制度调整的适应问题
  235. 第十章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的迟缓:历史的回顾
  236. 早期的斯拉夫人
  237. 斯拉夫人的原住处和陆续南下
  238. 基辅公国
  239. 斯拉夫人的农村公社制度
  240. 蒙古人西征和莫斯科公国
  241. 蒙古人西征
  242. 金帐汗国的统治
  243. 莫斯科公国在夹缝中生存和逐渐壮大
  244. 金帐汗国灭亡之后
  245. 中央集权体制的加强
  246. 彼得大帝的改革
  247.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所谓“开明专制”
  248. 东正教和国家政权的关系
  249. 俄国农村公社在社会经济政治中所起的作用
  250. 围绕着俄国农奴制的争论
  251.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252. 十九世纪前半期俄国的政治形势
  253. 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
  254. 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的效果
  255. 俄国政党之间的斗争
  256. 民粹派的分化
  257. 俄国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
  258. 俄国资本主义制度艰难的确立之路
  259. 俄国社会动荡的加剧
  260. 俄国资产阶级的特征及其对政局的影响
  261. 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十年俄国经济的变化
  262. 沙皇政府的最后一次农村改革
  263. 无可奈何花落去:罗曼诺夫王朝的覆灭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