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应答

无人应答

作品简介

杀手卫华供职于“无人应答”公司。一项常规刺杀任务失败后,卫华竟意外成为了一系列暗杀事件的目标。在寻找失踪搭档和幕后主使的过程中,他逐渐挖掘出事件的脉络,并且发现自己正身处一个关乎全球信息安全的巨大阴谋中。唯有背水一战,清除被邪恶势力操控的信息监控系统,才能还给世界本来的模样。

小说开篇,主人公卫华接到刺杀任务终止的指令,正式开始撤离。没想到,一次次意外与暗杀让卫华由杀手成为了暗杀的目标,撤离也变成了一场曲折的逃亡。

在由相遇和回忆交织成的逃亡之旅中,每一位局中人的来由被依次揭晓,而“无人应答”公司的秘密也被揭开——这个装备先进自然语言处理系统的杀手公司被阴谋颠覆,落入恶势力之手。

对杀手的清剿行动从未停止,而信息世界的底线已然崩塌。卫华一行人该如何保全自身,同时恢复世界原有的模样?

小说以插叙的方式,将一个又一个谜团依次呈现又顺次解开。然而真正的阴谋,却在不为人知的地方悄悄上演……

作者自述

有没有一种“你想要的生活”

2016年11月23日,我于秘鲁首都利马豪尔赫·查韦斯机场登机,启程返回古巴。

向前倒转七天,是我所经历的一段集合了兴奋、快乐、疲倦、紧张、转瞬即逝而又恋恋不舍的时间,也是无人应答公司和杀手卫华故事的起点。

11月15日,我在一阵强烈的困意裹挟中走下巴拿马航空飞机,第二次踏上秘鲁的土地。距离我上一次造访此地恰好过去一年零一个月。那一次我和两对幸福又有趣的情侣一同前去秘鲁旅行,我们不知疲倦地行走、跳跃、欢笑、拍照,大口咀嚼爽滑多汁的烤牛心,在一天里攀登好几次马丘比丘。与之相反,这一次我的行装里不见了冲锋衣和登山鞋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套略显臃肿的西服和一双擦得锃亮的皮鞋。我是带着任务去的。几天后,在首都利马将要普天同庆APEC大会,我所肩负的任务是其中一个不宜言说的环节。两段秘鲁之行经历各异,反差强烈,从不同角度给我别样的满足感,令我十分喜欢这个国家,甚至觉得和它很有缘。于是乎,当脑海中浮现出“写一个故事吧”的念头时,秘鲁便在第一时间跳了出来,成为了故事的主场地;与此同时,“马丘比丘”、“烤牛心”和“APEC”这些于我而言等同于秘鲁的关键词,也顺理成章地化为《无人应答》第十章起的重要元素,它们或者作为引发事件的重要场所,或者作为推动情节的关键时间节点,抑或者什么作用也没有——只是因为好吃于是很想向旁人推荐罢了。

然而,单凭这两段短暂的秘鲁之行,似乎并不足以驱使我动笔写一篇四万五千字的故事,毕竟照片、视频或是纪念品中的任意一项都能比文字更能有声有色地还原一段经历。

11月15日晚,我拎着行李箱抵达位于利马市琳赛区的公主酒店。我在这栋气氛诡异的建筑物顶层狼吞虎咽地干掉了一碗干炒牛河。在我因大量油脂和味精引发的不适感而发呆愣神时,忽然见到了三年多未见的好友教主月森。我们曾在古巴岛上一起共事过不长的时间,期间录过一出神神叨叨的广播剧,还在旅游区酒店的酒吧里趁驻场歌手上厕所的间隙抢过话筒对着一群老外合唱了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她递给我一瓶冰冰凉凉的紫玉米汁,告诉我她携带了怎样的任务入境。在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我们都顺利地完成了各自的任务,此外还交换了各自驻守的城市中的奇闻异事,去怪异的纪念品市场淘冰箱贴和泥巴做的印加人偶,在面朝大海的断崖上拍了一段二十秒的短片。

她还建议我开一个微信公众账号,因为这种漫不经心的书写和可有可无的读者稀稀拉拉的反馈,能在不经意间打造出一个与我们此刻正在经历的严丝合缝的生活全然不同的世界。

于是在返回古巴的第二天,我便注册了“广场西口”这个公众账号,并且摩拳擦掌准备写点什么。我面对一片空白的书写区域,想着“既然如此那就创造一种全然不同的生活吧”,于是敲下了“我正准备离开高木直人和猫娜丽莎居住多年的城市”这句话。这个城市,就是两天前我刚刚离开的利马。

除了利马以外,故事的一些情节还设置在库斯科、纽约和巴拿马城。这些城市位于不同的纬度、甚至不同的半球,有肤色各异的居民和高矮不同的植被,但它们有一点共通之处,那就是比哈瓦那更让我喜欢。

所以我想把现实全部打碎,用键盘敲击出一个迥然不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一年到头令人绝望的炎热,人们可以穿着羊驼毛大衣、机车夹克或是春日和煦微风里才能见到的小短裙;在这个世界里,抛头露脸的人物都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掩护身份和隐秘而伟大的真实身份,有飞檐走壁、偷天换日的神功,有随时随地放下一切、说走就走、环游世界的条件与动机;在这个世界里,机器高速运转、高度智能,能将人类隐晦的秘密转化成为无限量的商业财富;甚至在这个世界里,秘鲁首都被改名成了“圣伊西德罗”——借用城市里最秩序井然的城区来指称整座城市,仿佛肮脏、混乱和贫穷从未曾出现过一样。这简直就是理想的生活。

然而,一旦跳出书页,就会发现事实全不是这样。利马还是利马,红灯区、抢劫和枪击案都是它甩不掉的一部分;高木直人和猫娜丽莎早已离开这座城市,远离了他们飞行达人的生活,成为了千万对新手父母中的一对。我则在古巴度过了一千五百余日,这里四处流窜着携带了装满盗版美剧和病毒的优盘的年轻人,他们手握装有无线网万能钥匙的手机,无时不刻地在找寻物理世界的缝隙,试图从夹缝中探到外部世界的味道,因为这座岛就好像一个能将一切声音、审美和思想通通吞噬的无人应答的黑洞。

似乎从来不存在一种理想的生活,抑或者它只存在于理想中而已。它依靠想象力的滋养,到头来却又将理想反噬,于是逆来顺受惯了的人们久而久之就不再探寻存在的意义。可是人们明明清楚,生活的意义一直都在,想要的生活一直都在,幻想、憧憬和改变的原动力也一直都在——否则,生活便和那只会录音放音的机器没什么两样。这大概就是我写《无人应答》这个故事的原因罢。

《无人应答》动笔于2016年11月27日,期间经历了一次重写和四次修改,最终成稿于2017年1月4日。

有趣的是,这个故事本是为了填补微信公众账号的空白才提笔进行的创作,却因为连载的形式不宜全文流畅的阅读和理解,最终没能刊发在“广场西口”。

“想”和“做”终究不是一回事儿。

2017年04月13日

作品目录

载入中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