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

特洛伊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品简介

故事借了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战争的壳,大致走向与荷马史诗是一致的(一场由海伦和帕里斯所引发的战争,打了整整十年,双方都损失惨重,最终希腊战胜了特洛伊),但人物性格、细化的情节、语言风格、主题是笔者受各种文学艺术作品洗脑后的成果。采用视点人物的写法,以第一人称口述的形式展开,所有的叙述者都是女性,有点女权的元素。不同的叙述者大致对应一种理念,其个性、经历,以及叙述的语言风格都鲜明地不同。第一个叙述者布里塞伊斯对应的是“爱”,她在家国灭亡后遭遇了爱与恨、活下去与“复仇而后毁灭”的冲突,最终做出了选择,也付出了代价。她的语言风格偏向于敏锐、深沉而又有点儿活泼,叙述方式大多为顺叙。第二个叙述者卡珊德拉对应的是“诗性”,她被迫成为了特洛伊的女祭司,终其一生都在反抗,而她的反抗与特洛伊的命运纠缠在一起。前半生她追求自由和爱情,与命运和家族为敌,无意中成为了毁灭特洛伊的帮凶,而后她开始寻求救赎。她是一个有点疯狂的悲剧性人物,却有着所有角色中最美丽的语言和不羁的表达方式。她敏感得像个诗人,总是有一些尖刀般的想法,戏剧性地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穿梭着(她可以预知未来,却没法让别人相信她的预言)。第三个叙述者是海伦,她代表“欲望”。海伦是战争的导火索,她美丽、有魅力、强势、自私又自恋,因被特洛伊人疏离而有点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的味道,是个矛盾的角色。她总是将自我放在一切原则之上,背叛了希腊人之后又背叛了特洛伊人,我想,即使她偶尔有些可爱的地方,也是不招人喜欢的。她玩弄阴谋,最终回到温柔的牢笼里面,也算是一种对得胜者的嘲弄吧。第四个叙述者是克丽塞,她寓意的是“青春”,并且与布里塞伊斯相对称。她们来自同一个家族,都在家园毁灭后被希腊人俘虏,但她们的经历与选择截然不同。克丽塞更单纯、更年轻、更悲惨,执着于仇恨。她的故事是小说的转折点。后半部分还有更为老练的叙述者出现。

有人说,历史只会铭记英雄和恶徒。我不知道这其中是否有真实性可言,因为我们很早就湮没于时光之尘当中了,而关于我们的那场战争似乎如此。你听到过我们的名字,甚至看到过我们的脸,为我们所爱之人的故事而激动,但你们不曾听到我们的声音。因为我们是沉默的、微茫的,并不值得跻身于那些非常优秀的头脑的想象中。但我们曾活过。那场战争,曾经是我们眼中的荆棘,心中的空洞,灵魂里的回声,抑或简单一点,一段记忆。而把它讲出来,是我们对自己的最后的温存。你可以去聆听歌谣与传说,掠过我们的名字和脸,那没有关系;你也可以走进我的记忆,将你的眼燃入我的双眸,寻找我是谁。

相爱的人总会相遇。

作者自述

已记不清为什么开始写这个故事,就好像怀揣着不属于我的欢乐与痛苦,需要通过写东西这种方式将其排出体外。写着写着倒像是明白了,在许久之前,似乎预知有些东西必然会消逝,所以需要通过写东西这种方式留住一点点美好与疯狂。我想,这个故事是一个要成熟要融入社会的人遗留给青春、诗歌、幻想与天真的一首挽歌。古王朝的魅影、古典式的理想与爱情、自由和抗争,似乎只存在于年轻人的血统里,所以在故事的前半部分这些东西高高飞扬如同旗帜。在人生的沉重与梦幻之间我偏爱后者,在差不多写尽了美丽的词汇后才抵达前者。故事的后半部分会让阴谋、欲望、狡诈、命运的不公、人性的幽微等等元素浮出水面,也会走向一个失败者和胜利者相对称的结局。只是希望,在多年以后,当双眼和心灵不再清亮的时候,我能在看过这些文字后发出一声呓语:“似乎,在内里,我还忠于最初的自我和最初的梦想。”(大晚上,太伤感,请原谅)

作品目录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