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与赈务:盛宣怀的晚清四十年

洋务与赈务:盛宣怀的晚清四十年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9140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在以往的盛宣怀研究中,他所从事的以洋务建设为主体的实业活动,被广泛视为其事功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其得以跻身历史舞台的根本;而在盛宣怀一生事业中占有很大比重的赈灾活动,则向来未受学界重视。实际上,赈务不仅对盛宣怀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业,而且与其洋务活动形成了极为复杂的交织,并对盛宣怀一生中诸多关键时刻产生了极大影响。

因此,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考察洋务与赈务在盛宣怀事业生涯中的互动关系,来重新理解盛宣怀在晚清约四十年时间里的成长历程,进而反思如何认识历史人物及其生活时代的特性的问题。基于这样的研究,我们才能更为准确地理解盛宣怀能够何以成为盛宣怀,才能深刻领会马克思的著名教诲:“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盛宣怀是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他热心公益,积极赈灾。他创办了许多开时代先河的事业,涉及轮船、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教育诸多领域,影响巨大,中外著名,垂及后世。

朱浒,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工作。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院常务副院长、清史所所长。兼任《清史研究》《河北学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灾荒史、晚清史。代表作为《地方性流动及其超越:晚清义赈与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另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学月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作品目录

  1.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出版说明
  2. 导言 关于盛宣怀的书写惯性及其反思
  3. 第一章 从赈务到洋务:同治十年直隶大水与盛宣怀的道路转向
  4. 第一节 盛宣怀初入李鸿章幕府的困顿
  5. 第二节 直隶大水与盛宣怀的转身契机
  6. 第三节 盛宣怀参与筹议招商局的机缘
  7. 第二章 从囧途到坦途:河间赈务与盛宣怀洋务事业的转危为安
  8. 第一节 光绪初期盛宣怀的顿挫与李鸿章的难局
  9. 第二节 “丁戊奇荒”对于洋务建设的挤压作用
  10. 第三节 盛宣怀的赈务活动在洋务事业中的收获
  11. 第三章 从救灾到救世:盛宣怀与江南义赈绅商的群体联合行动
  12. 第一节 洋务建设运动中绅商群体的演变
  13. 第二节 超越山东地域社会的小清河工程
  14. 第三节 甲午期间的义兵义饷议及其余波
  15. 第四章 从北洋到南洋:甲午战后两湖灾赈与盛宣怀实业新布局
  16. 第一节 两湖灾赈凸显出的人脉疑云
  17. 第二节 盛宣怀参案问题的重新审视
  18. 第三节 接手汉阳铁厂与实业的扩张
  19. 第五章 从罪臣到功臣:庚子灾变与盛宣怀催生上海商会的机缘
  20. 第一节 庚子以前上海商务组织建设的起落
  21. 第二节 盛宣怀与上海绅商在灾变中的动员
  22. 第三节 上海绅商的世代演变与商会的创建
  23. 第六章 从假戏到真做:中国红十字会与事业低谷之中的盛宣怀
  24. 第一节 对中国红十字会起源问题的再审视
  25. 第二节 红会建设与盛宣怀事业走势的交集
  26. 第三节 沈敦和在盛宣怀事业体系中的成长
  27. 第七章 从落水到上岸:鼎革之际盛宣怀的沉浮与捐赈复产活动
  28. 第一节 民初汉冶萍问题与捐赈复产的出台
  29. 第二节 捐赈复产交易在孙、袁之间的滚动
  30. 第三节 “二次革命”与盛宣怀的洗白契机
  31. 结语 历史的逻辑:盛宣怀何以成为盛宣怀?
  32. 参考文献
  33. 后记
载入中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