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人偶调查"的豆瓣成员(148)

7.4
  • 力荐14.9%
  • 推荐40.5%
  • 还行34.5%
  • 较差8.8%
  • 很差1.4%
  • 159****9231
    2021-10-05读过
  • " Thistle、
    2019-02-23读过
  • ♪yoyo♬
    2018-03-16读过
    前后都有呼应 看着也蛮顺畅的 只是有一个问题,那个国内的脱线人偶难道就没有个交代嘛?
  • 孟善辞
    2018-03-12读过
    配角固然有可恨之处,两位主角也不见得多么讨喜。最后反转的揭示有些突兀,几乎是为了反happy ending而特意设置的了。人偶这个概念还是不错的。
  • 武佛
    2018-02-25读过
    人物塑造得比较有特色,但故事不是特别有吸引力
  • VIOLA
    2018-02-25读过
    哈哈哈哈哈哈。短小精悍,峰回路转的小说。值得一看
  • 大头大头婷
    2018-01-13读过
    结尾过于仓促,琴行的一条线着墨太多看下来没有必要。最重要的是,这里面的人物动机有些奇怪。比如说,我不认为人偶在微信上留言奇怪,这可以解释。但是在主人公采访后写了一篇揭露的文章,会觉得奇怪,转折有点太仓促了。是为了公正/点击率,看起来比较模糊。 我能理解作者有很多很多要表达的事情。比如,有这么一种人偶现象值得揭发剖析,弱国人偶写多了,会有一种留学纪实的感觉;有一种社会工作/校园学习的分水岭值… (查看全部
  • 云晶
    2018-01-10读过
    误打误撞
  • 赢赢
    2018-01-09读过
    本书人物故事脉络清晰,呈现了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生动,前后对比突出。人物的性格和情节矛盾融于一体。非常好的一本职场小说。
  • 快门熊
    2018-01-08读过
    如果能去掉冗余的情节,改的精炼点会更好
  • Will
    2018-01-08读过
    哎,读的好累
  • 翯莹
    2018-01-08读过
    文笔有些生硬,比喻也不尽恰当,讲事情和人物间的对话都是一个调子,少用一些颜文字表情会更好。
  • 贺小田
    2018-01-08读过
  • 北泊
    2018-01-07读过
    本来应该是比较精彩的故事,但被拖沓的叙述和大量比较幼稚的无用内容冲淡了,作者的知识积累和功课没能很好地融合进情节里,信息浓度太低,容易让人出戏,语感偏向一种受翻译小说影响的学生作文,不凝练,形容词和长定语太多,整体篇幅可缩减三分之一以上。整体而言是个有诚意的故事,问题出在叙述上。看到近三分之二才开始涉及故事核心的移民问题,感觉在前面就开始用令人好奇的细节暗示会比较好。
  • 施景恩
    2018-01-07读过
    双线叙事,最后得以回归,联系到了一起,显示了许多国内人很难了解到的一面,作者可能拥有留学的经历。文中文字过于冗杂,不够简洁,是一大败笔,总体来说讲故事讲的挺不错的。
  • 苏小青
    2018-01-07读过
    豆瓣向我推荐了五本书,我看名字以后,决定把《人偶调查》放在最后一个看,感觉应该是本很悬疑的。 首先我感觉,英文名太长太乱,整一个屏幕看了我眼花缭乱,但是因为一直没看出这个人偶是什么,所以坚持看完了,一个切入点,人偶上线了和她聊聊,简单分析这个切入点,首先,一个读过书并且做编辑的人应该知道,新闻或者是报道,不是说,随便编写就可以发表对外的,并非是简单的微信朋友圈或者是个人微博,轻信对方的话就发表… (查看全部
  • 人间喜剧
    2018-01-07读过
    双线叙事,最后交织。挺有意思的。让人想一直读下去。作者应该有着丰富的澳洲生活的经验,描写的很形象。算是,蛮不错的小文。如果能够改编成中篇或者长篇,人物的刻画再生动饱满一些会更好!
  • 牛树
    2018-01-07读过
    城市让思想变得更寂寞,寂寞的相遇,使城市在瞬间崩塌。文章主线清晰,一步步呈现精彩,不过细节之处还需留意与推敲。
  • 犯困嫌疑人
    2018-01-07读过
    悬念设置的不错,有戏剧性,可是后面的短信解释稍显牵强。
  • 疯叶
    2018-01-07读过
    有些荒诞主义,现实总是更荒诞的
  • 麦田亚达
    2018-01-06读过
    有点儿故弄玄虚了。一直到三分之二的时候都没有完全切入正题,两条线一直穿插着也到最后才开始交汇,而且终于交汇后马上就结束了,同时整个事件并没有很惊悚很震撼,与之前铺垫营造的氛围有较大出入,因此会令观众有期待值太高却最后落空的感觉。
  • Alice💋💋
    2018-01-06读过
    挺好看的
  • 萌萌哒小包子
    2018-01-06读过
    文笔力不算最好,但本文胜在构思精巧。 作者通过双线叙事,巧妙地将看似不在同一个时空的人物和事件,通过新闻的传播效应,精准地联系在一条巨大扎实的主线上。小说的冲突和高潮与文章题目互相呼应,在冲突爆发前关于杂志社老板娘的伏笔也埋得很好,冲突之后对曹女士谜底的揭开也和前方她工作的细节做了呼应。
  • hey,我在
    2018-01-06读过
    铺垫厚实,好几条线,让我期待太高了。昆士兰的风土人情可以一看。
  • POCKET
    2018-01-05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