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中国

县乡中国

县域治理现代化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12041 评价豆瓣读书
电子书618超低4折满减每满 100 减 60活动详情

作品简介

本书是作者基于十多年来对基层治理的研究,结合最近两三年最新的调查资料写出来的关于县乡治理逻辑与实践的力作,对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做了深度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具体而言,本书内容包括:县域体制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机制安排、基层治理体制机制问题、基层领导和基层普通干部自主性、县乡政府落实国家政策的制度设计及其效率与效果、基层工作人员的激励与发展等。书稿通过通俗的语言对县乡治理现象进行了深描和刻画,对个案给予了呈现和剖析,抓住事物本质而又生动形象,尝试学理分析而又深入浅出。书中的理论透视,有助于读者深度理解我国县域治理体制的优势,又有利于推动基层创新治理机制、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形成干事创业的积极氛围。该书既有分析的深度,又有可读性,特别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杨华,社会学博士,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业农村部社会事务司咨询专家;湖北省反邪教协会咨询专家;广西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院咨询专家;湖北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参政议政人才库专家;观察者网、澎湃网专栏作家;湖北省党建智库专家。2007年开始从事农村调研,在全国近20个省市调研,累计调研时间超过1300天。在《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开放时代》《经济学家》《读书》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4部。据《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刊文统计,全国45岁以下青年社会学学者近五年CSSCI刊物他引排名第一名。

作品目录

  1. 序言
  2. 第一篇 县域治理体系现代化
  3. 条块关系:博弈与均衡
  4. 资源与考核:条块体制中的支配关系
  5. 县乡关系:从共谋到卸责
  6. 从“乡镇没有两个一把手”说起:县乡党政关系实践形态
  7. 领导的权威如何树立:单位政治与一线政治
  8. 片线结合:不变体制变机制
  9. 河长制是个好东西
  10. 监督下乡:问责成为主要的激励方式
  11. 第二篇 县域治理能力现代化
  12. 基层工作与政治任务
  13. 政治任务与过程管理
  14. 乡镇治理机制创新的约束
  15. 注意力内卷:基层“创新”泛滥的逻辑
  16. 基层党建如何避免形式主义
  17. 加强党的领导 遏制村级贿选
  18. 基层安全生产治理:管理比执法更重要
  19. 基层治理中的防“二次事件”
  20. 县级执法权怎么下沉
  21. 如何做好非中心工作:以项目为抓手
  22. 第三篇 县域治理的自主空间
  23. 基层治理要有自主空间
  24. 自主性激励:让基层干部把工作当事业
  25. 政策沟通与政策谈判空间
  26. “领导出面”与“解放领导”
  27. 基层领导开展工作的支持结构
  28. 迎检、暗访与加码
  29. “体现工作”:基层虚事实做的逻辑
  30. 乡镇人事权的限度与突破:以普通干部选聘岗位为例
  31. “县官”不如现管:多层级视频会成负担
  32. 第四篇 基层干部的激励与发展
  33. 综合考核变“全中心”工作考核:激励功能弱化
  34. 忙闲不均:职级并行制度亟待健全
  35. 领导用人的艺术:隐性层级与曲线流动
  36. 中层配备与事业编激励:让大多数人看到希望
  37. 年轻干部职场里那点事:“努力就有机会”
  38. 年轻干部职场外那点事:拮据的经济与健康的社交
  39. 驻村第一书记的角色与工作
  40. 一个普通公务员的成长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