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单身社会

超单身社会

就算一个人,你也能好好活下去吗?不是不能结婚,而是不愿结婚!回应越单身越快乐问题的蓝宝书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7.1850 评价豆瓣读书
¥29.99¥24.99
今日特价截止至:2024-06-03 02:00:00了解详情

作品简介

在日本,1980年,有家庭主妇的家庭是1114万户,如今双职工家庭则达到了1000万户以上;2015年,男性的终身未婚率为23.4%,女性为14.1%;2015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31.1岁,女性初婚年龄为29.4岁,男女平均初婚年龄比1990年均推迟3岁;近年来,共同生活20年以上的“熟年离婚”比例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40岁以上未婚女性不愿结婚;2035年,将有4成男性和3成女性以终身无子状态度过一生。

随着未婚率、非婚率、离婚率逐年攀升,以及丧偶导致高龄单身者的不断增加,2035年,日本将有一半人口是单身!日本在走向老龄化社会的同时,也在率先成为“超单身社会”。

本书以大量数据立论,深入剖析日本单身社会的成因,以及个体的生活意识、消费意识和价值观的变化,提出“单身经济”崛起的商机和对应策略,并对未来的两性关系发展提出大胆预测。

无论是否结婚、生子、组建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面临成为“单身者”的风险。但单身并不意味着切断与他人的所有连接。只要提升“独自生活的能力”,好好“爱自己”,即便一个人也能享受幸福的单身生活。

荒川和久,日本大型广告公司博报堂“单身活动系男子研究计划”负责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法学院,进入博报堂后负责汽车、饮料、啤酒、食品、化妆品、电影、物流、电商、住宅等行业的各种业务,也负责品牌吉祥物开发、店面和餐厅运营等工作。作为研究单身生活者的权威专家,常受邀上电视和广播节目,并在报纸、杂志等媒体上撰文。著有《不能结婚的男人:持续增加的单身男的真相》。

作品目录

  1. 前言
  2. 第一章 持续增加的单身人口
  3. 终身未婚率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4. 未婚人数增加的原因
  5. 未婚者是“社会公害”吗?
  6. 比终身未婚率更严峻的终身无子率
  7. 日本人根深蒂固的结婚观念
  8. 结婚的利与弊都和钱有关
  9. 第二章 社会不接受单身的人
  10. “有9成的人想结婚”是一个谎言
  11. 职场女性的增加加速了日本社会的非婚化
  12. 工作越出色的职场女性,其未婚率越高
  13. 女性的“高嫁”想法
  14. “单身骚扰”——社会对未婚者的精神虐待
  15. 不结婚的人不能晋升
  16. 日本社会不接受缺乏协作能力和共情能力的人
  17. 第三章 男人们厌婚了吗?
  18. 男人们失去谈恋爱的能力了吗?
  19. 男人没有能力做爱了吗?
  20. 男人不会表白了吗?
  21. “交往前要表白”的文化从何而来?
  22. 日本男人与生俱来的被动性格
  23. 男人是因为没钱才结不了婚吗?
  24. 男人不管到了什么年纪都喜欢年轻女性的原因
  25. 如何分辨不结婚的男人?
  26. 第四章 结婚后又回到单身的人
  27. 孤独的老龄单身女性
  28. 每3对夫妻就有1对离婚的时代
  29. 不断增多的“熟年离婚”
  30. 离婚的主导权在于妻子
  31. 丈夫们需要一个“人生三段计划”
  32. 夫妻双方均为初婚的比例下降,再婚比例逐年上升
  33. 江户时代的离婚率居世界首位
  34. 江户时代的离婚也是因为“钱”
  35. 江户时代的男女都很自立
  36. 离婚后容易轻生的现代日本男人们
  37. 过于依赖彼此的日本夫妇
  38. 单身家庭将达到4成
  39. 将家人视为自己责任的悲剧
  40. 第五章 单身族们的消费
  41. 引领消费的单身者们
  42. 单身男性的消费相当于一个家庭的消费
  43. 一个人生活的时间增多
  44. 消费的单位从“群体”变成“个人”
  45. 随时代而变化的消费意识
  46. 从物质消费到体验消费,再到情感消费
  47. 正因为尚未完成,才能持续产生成就感
  48. 消费的形态正在发展为“个体对个体”
  49. 第六章 单身社会的未来
  50. 单身生活者不幸福吗?
  51. 已婚者和单身者的“幸福仓库”不一样
  52. 单身社会并不是孤立社会
  53. “单身充实”这类词语出现的原因
  54. 独自生活的能力是必备能力
  55. 独自生活的前提是与他人建立起联系
  56. 要想独自生活,必须要爱自己
  57. “真正的自己”在哪里?
  58. 技术奇点与单身社会
  59. 家庭和单身社会并不是对立的
  60. 后记
载入中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