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散文

俞平伯散文

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电子书618超低4折满减每满 100 减 60活动详情

作品简介

本书是俞平伯散文精选集,由俞平伯研究专家孙玉蓉编选并导读。

内容分为:游踪履迹、缅怀良友、纪事感怀、札记随笔、序与跋以及独抒己见六个部分。俞平伯早年是“言志”散文创作的代表作家,也是朱自清的好友,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他抒情散文的代表作。其早年创作以“人的文学”为基点,文章处处流露对人性人情的认可和尊重。晚年的文章,朴素、凝练、文笔简古,具有浓厚的学者文人气息。

俞平伯(1900—1990),名铭衡,字平伯,祖籍浙江德清,生于江苏苏州。是清代著名学者俞樾的曾孙。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社,是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新红学”研究专家。代表作品有:著作《红楼梦辨》(《红楼梦研究》)《读词偶得》《清真词释》《唐宋词选释》,散文集《燕知草》《杂拌儿》《杂拌儿之二》《古槐梦遇》《燕郊集》,诗集《冬夜》《忆》《西还》等。

作品目录

  1. “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编辑委员会
  2. 文前插图
  3. 出版缘起
  4. 导读
  5. 第一辑 游踪履迹
  6. 东游杂志
  7.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8. 陶然亭的雪
  9.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10. 城站
  11. 清河坊
  12. 雪晚归船
  13. 月下老人祠下
  14. 山阴五日记游
  15. 阳台山大觉寺
  16. 夜游妙峰
  17. 第二辑 缅怀良友
  18. 眠月——呈未曾一面的亡友白采君
  19. 诤友(朱佩弦兄遗念)
  20. 忆白马湖宁波旧游——朱佩弦兄遗念
  21. 槐屋诗谈——朱佩弦兄逝世周年纪念
  22. 记与佩弦最后之唱和诗
  23. 哀念郑振铎同志
  24. 忆振铎兄
  25. 纪念何其芳先生
  26. 第三辑 纪事感怀
  27. 风化的伤痕等于零
  28. 春来
  29. 冬晚的别
  30. 打橘子
  31. 稚翠和她情人的故事
  32. 中年
  33. 送第三级毕业同学
  34. 赋得早春
  35. 进城
  36. 秋荔亭记
  37. 忆清华园谷音社旧事
  38. 无眠爱夜
  39. 回顾与前瞻
  40. “五四”忆往——谈《诗》杂志
  41. 略谈杭州北京的饮食
  42. 第四辑 札记随笔
  43. 《春在堂日记》记概
  44. 贡献给今日的青年
  45. 新年的梦想
  46. 漫谈百家争鸣
  47. 谈谈古为今用
  48. 冬暖早春——读《北游录》
  49. 说诗不宜过细
  50. 忙与闲
  51. 第五辑 序与跋(一)
  52. 《冬夜》自序
  53. 秋蝉底辨解
  54. 《西还》书后
  55. 《忆》自序
  56. 《剑鞘》序
  57. 《燕知草》自序
  58. 《读词偶得》缘起
  59. 《三槐》序
  60. 《红楼梦研究》自序
  61. 《丙辰京师地震日记》跋语
  62. 《槐屋幸草》自记
  63. 第六辑 序与跋(二)
  64. 跋《灰色马》译本
  65. 重刊《浮生六记》序
  66. 德译本《浮生六记》序
  67. 《吴歌甲集》序
  68. 以《漫画》初刊与子恺书
  69. 重印《人间词话》序
  70. 重刊《陶庵梦忆》跋
  71. 《近代散文钞》跋
  72. 《夜》序
  73. 谷音社社约引言
  74. 为暴春霆题其先德《林屋山民馈米图》
  75. 《新编彝陵梦》序
  76. 《临漪馆诗稿》序
  77. 陈从周《书带集》序
  78. 题孙玄常《姜白石诗集笺注》
  79. 第七辑 独抒己见
  80. 《长恨歌》及《长恨歌传》的传疑
  81. 从王渔洋讲到杨贵妃的墓
  82. 关于《长恨歌》的通信——致周煦良
  83. 读书的意义
  84. 看了北方昆剧的感想
  85. 《红霞》演得很成功
  86. 谈华传浩新著《我演昆丑》
  87. 略谈诗词的欣赏
  88. 荒芜《纸壁斋集》评识
  89. 关于治学问和做文章
  90. “旧时月色”
  91. 索隐与自传说闲评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