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社会与文化史
¥128.00
作品简介
本书以“早期中国”的视角,尝试描述和解释从文明起源至公元220年东汉灭亡的历史,并将此段历史放在一个比较的脉络中,思考国家形成、书写的起源、官僚组织、法律和政体、诸子百家、战争性质的演变、帝国的缔造等中国社会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问题。
作者熟稔出土的古文字与物质材料,也掌握传世文献,同时深入了解西方的考古学理论;在宽广的视角中重新检讨中国文明,强调其连续性与同质性,是一本结合历史学与考古学的重要著作。
李峰,陕西宝鸡人。1983年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198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硕士学位,之后从事西周都城丰镐遗址的发掘。1990年进入日本东京大学,并于次年起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和文化系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唐氏早期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擅长田野考古、古文字特别是西周金文与文献的综合研究,注重考古学与比较历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探索。2002年创办哥伦比亚大学早期中国讲座。曾主持山东龙口归城古城遗址的中美联合调查与发掘。中英文主要著作:《西周的灭亡:中国早期国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机》《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早期中国:社会与文化史》等。
作品目录
前言
早期中国重要考古遗址
早期中国年代表
第一章 绪论:早期中国及其自然与文化界定
地缘中国:自然环境
早期中国和大的历史趋势
重新发现中国古代
北美早期中国研究的新进展
第二章 中国复杂社会的发展
中国新石器文化发展理论
社会发展理论
早期农业社会
仰韶社会:分立宗族制度?
龙山时代的“古城”文化
龙山“酋邦”问题
第三章 二里头与二里冈:早期国家的建立与扩张
“国家”和“国家形成”
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头国家”
早期史学传统中的国家形成和有关夏代的争论
商代的建立和商代早期的迁移
早期青铜时代的城市文明
二里冈的扩张:从物质文化中看到的政治格局
第四章 安阳与远方:商和同时代的青铜文化
发现晚商
晚商大都会:皇室生活和经济力量
妇好墓和青铜铸造业的进步
发现中商
区域网络
商朝外部世界中独立的青铜文化
第五章 灼裂神秘之骨:商晚期的书写与社会
书写和社会背景
王室和非王室的占卜传统
商代宗教信仰与商王室祭祀
商代王族
商朝政府的滞后性
晚商:一个以宗教为中心的霸权国家
第六章 铸造下来的历史:西周国家及其青铜器
探寻先周
周人灭商
周王朝的都城网络和西周物质文化
“封建”,而非“Feudalism”
地方诸侯国的发现
外部世界和西周早期的大扩张
第七章 创造典范:西周的官僚体系和社会制度
姓和氏:周朝贵族的社会组织
意识形态与宗教信仰
王室政府的官僚化
西周中期的转变
西周国家的本质
读写能力的传播及古典文献的创作
西周的灭亡
第八章 霸主与武士:春秋时代的社会转型
霸的制度:地缘政治和权力平衡
县的兴起:重新定义行政管理体系
世族系统的衰落和士的崛起
法律思想的转型:政治契约的出现
民族关系和“华夏”概念的出现
第九章 领土国家的时代:战国时期的政治与制度
“领土国家”的概念
政治和军事的发展
作为新国家支柱的小农阶级
对小农的控制:法律、税收和普遍爵位
政府的官僚化与君主专制
战争的转型
青铜文化的转变
第十章 作为政治家的哲学家:新近出土文献的启示
意识形态危机与全球背景
孔子和儒家
道家对自然秩序的追求
郭店楚简的发现及其在早期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法家的措施
余论
第十一章 秦统一与秦帝国:兵马俑是谁?
秦国的早期历史:考古学调查
商鞅变法和秦国的重组
始皇帝与中国的统一
秦帝国的巩固
将帝国带入地下
第十二章 汉帝国的扩张与政治转变
汉帝国的建立
帝国结构的中心:重组帝国
汉与匈奴:一个世界,两个帝国
与匈奴的战争和汉帝国的扩张
王朝更替和东汉的建立
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关系
第十三章 国家与社会:汉帝国的官僚体系和社会秩序
尹湾汉简和汉代官僚机构
张家山汉简和汉帝国的社会秩序
农民与豪族:汉帝国的社会问题
汉帝国的殖民事业:边疆地区社会一瞥
帝国制度的弱点和汉帝国的危机
第十四章 意识形态的变化及其在汉代文化和艺术中的反映
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黄老思想
汉帝国的儒学化和经学的兴起
书写历史
汉代丧葬艺术和汉代物质文化
地图目录
插图目录及来源
索引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