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道德的政治
永不过时的马基雅维利主义
作品简介
◆为何政治经常是非道德的?
◆如果不能认真思考这一问题,理论的现实关怀性不仅会备受质疑,生而为人的完整性也将遭到贬损。
◆以色列奖得主沙尔夫斯坦,审视不同时空下的非道德政治实践,叩问棘手而残酷的人性与社会现实。
沙尔夫斯坦认为,如果把马基雅维利主义与具体的政治生活相分离,政治学和伦理学理论不仅会失去对于人类事务的适用性,其理论本身与现实政治的关联度也会遭人质疑;同时,马基雅维利主义,即为达政治目的而摒弃道德顾虑的非道德性,则必然会赋予政治生活中的欺诈与暴力以正当性。
本书探讨的是,政治为何且如何是非道德的。作者从比较文化的视角,考察了古代中国、古代印度、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现代欧洲,以及部落文明中非道德的政治理论与实践,一方面揭示马基雅维利主义的非道德政治在世界历史上的普遍存在,另一方面着重回答:人们为什么会接受违背“真实”“公正”诸原则的政治行为?历史上主流的哲学思想,是否对马基雅维利主义持一贯的批判态度?在政治生活中采用欺诈手段,是否确实有助于政客们追求最大利益?马基雅维利主义的盛行,是否意味着未来更加美好的政治生活是不可能的?
本-艾米·沙尔夫斯坦(Ben-Ami Scharfstein)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曾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与布鲁克林学院等,研究领域为比较哲学、哲学史,另有著作《哲学家生活与思想的本质》《鸟、兽及其他艺术家:论艺术的普遍性》《语境的困窘》《伯格森哲学的源头》《世界哲学的比较史研究:从奥义书到康德》《神秘体验》,以及《不可言喻:词语在哲学与宗教中的失败》等。
韵竹,1991年生于南京,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文学硕士、美国俄勒冈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博士候选人。研究方向为现当代华语文学、电影、音乐与流行文化。有小说、评论刊载于《人民文学》《文艺报》等,另有译著《学术写作指南:100位杰出学者的写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