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
经纬度丛书
¥119.00立减
30.00
作品简介
1861年,咸丰皇帝逃往承德,并死于避暑山庄。为了壮大国力,摆脱面对西方的弱势局面,在慈禧和奕䜣的带领下,大清王朝开启了自上而下的变革之路。
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通过总理衙门的创设、同文馆的建立、近代海关系统的引入、洋务军工企业的创办、外交使团的西行、广学会的成立、废除武举、昆明湖里练兵等事件,大清并未走向愿望中的强大,而是一步步走向了帝国的灭亡。
在1861—1911这五十年里,有许多历史人物值得关注和研究,如缺乏理政常识的太后、连汉献帝都不如的光绪、被逐离政坛的恭亲王等权谋与争斗不绝如缕的清廷高层;还有深埋改革主张的冯桂芬、选择性“开眼看世界”的斌椿、时代的出局者徐继畬、身陷教案的曾国藩等有挣扎但又怯懦的官僚士大夫;同时也有挑战君权神圣的严复、要做陈涉的官二代谭嗣同等图变图强的有识之士;也有在天下观与国家观的碰撞时,作为惨淡时代中流砥柱,但又困于传统礼教之中难以自拔的乡绅;以及生活本就已经支离破碎、濒临崩溃的底层民众。
谌旭彬,笔名言九林,青年作家,资深历史编辑,十年原创经验,原为腾讯历史频道主编,原“腾讯新闻·短史记”主编,对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出版书籍《秦制两千年:封建帝王的权力规则》《活在洪武时代:朱元璋治下小人物的命运》等,主张回归常识,寻找历史真相。
作品目录
序言 历史不能假设,但可以复盘
前言 从哪里来,向何处去
第一章 1861年:改革始于人事更迭
第二章 1862年:步履艰难同文馆
第三章 1863年:赫德执掌大清海关
第四章 1864年:太平天国偃旗息鼓
第五章 1865年:引进新器械与新技术
第六章 1866年:首个官派考察团出洋
第七章 1867年:改革先驱发挥人生余热
第八章 1868年:首支外交使团出访欧美
第九章 1869年:拒铁路于国门之外
第十章 1870年:曾国藩被算计进退失据
第十一章 1871年:消弭教案的努力流产
第十二章 1872年:种子播下后迟早会发芽
第十三章 1873年:同治皇帝放弃跪拜礼
第十四章 1874年:清廷被日本耍得团团转
第十五章 1875年:躁狂的年轻皇帝死了
第十六章 1876年:首次向欧美派驻外交官
第十七章 1877年:丁戊奇荒里的天灾与人祸
第十八章 1878年:连小小的武举也废不掉
第十九章 1879年:琉球交涉错失良机
第二十章 1880年:终于允许建设电报线路
第二十一章 1881年:现代医学进入中国
第二十二章 1882年:美国出台《排华法案》
第二十三章 1883年:太后欲雪庚申之耻
第二十四章 1884年:改革来到了分水岭
第二十五章 1885年:企业转型成了衙门
第二十六章 1886年:拿昆明湖换渤海
第二十七章 1887年:广学会的成立
第二十八章 1888年:北洋海军以残阵成军
第二十九章 1889年:光绪大婚不给慈禧面子
第三十章 1890年:清帝国开炼钢铁
第三十一章 1891年:皇帝开始学英语
第三十二章 1892年:周汉被精神病
第三十三章 1893年:关东铁路为太后大寿让路
第三十四章 1894年:大清“战胜”了日本
第三十五章 1895年:朝野反思甲午之败
第三十六章 1896年:“甲午后改革”遇挫
第三十七章 1897年:“湖南腹地自立”
第三十八章 1898年:百日维新
第三十九章 1899年:底层社会全面失序
第四十章 1900年:“庚子之变”
第四十一章 1901年:新政不过是权术
第四十二章 1902年:新式学堂挽不回青年
第四十三章 1903年:《苏报》案痛击清廷
第四十四章 1904年:再一次编练新军
第四十五章 1905年:慈禧被迫放弃科举
第四十六章 1906年:两种“预备立宪”
第四十七章 1907年:刺杀安徽巡抚
第四十八章 1908年:老太后的终极布局
第四十九章 1909年:谘议局与地方自治
第五十章 1910年:请开国会运动
第五十一章 1911年:清帝国土崩瓦解
后记
尾注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