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的故事
永远的归途(1700~1900)
作品简介
自1492年西班牙大驱逐后,犹太人被迫失土去国、背井离乡,流散到欧洲各地特别是地中海沿岸国家,在物质和精神迫害的夹缝中求生图存。然而也正是西班牙这场“最后的驱逐”,使犹太人在走投无路的现实面前不得不回望锡安,更加依恋心中的那座圣殿。《犹太人的故事:永远的归途(1700~1900)》便讲述了在这段流亡期间,犹太人于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故事。这段故事发生在加利利星光闪耀的群山、美国西部的腹地、法国的魔鬼岛监狱,发生在维也纳、布达佩斯、巴黎和伦敦。漫漫流亡路上,一代代犹太人开始寻找自己的地理家园和心灵寄托:在柏林开往法兰克福的隆隆列车里流淌出现代音乐的音符,美国梦想之地的卡尔瓦洛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法国蒙特勒伊摄影棚的银幕上再现了遭受不公对待的犹太人形象,也门的每一块石碑和青铜铭文似乎都在诉说着沉睡千年的往事……沙马在本书中延续了前两部犹太人曲折的历史,继续讲述这段迷人的故事。他将笔锋聚焦于却不限于:拉比、银行家、军人以及犹太女商人;具有代表性的领袖、创新者,也不乏虚伪的市井之徒;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塞法迪犹太人以及也门犹太人的世界观冲突。然而,最重要的是这些犹太人不断与谎言、欺骗、仇恨、致命的压迫和流放做斗争,但往往伴随而来的总是破灭的希望。沙马用他精彩的故事和巧妙的叙述打动了历史爱好者的心,正如他在其他作品中所做的那样,他将非常复杂、多维的事件分解成易于理解、可读、动人的历史故事。沙马对他的主题建立了一种真诚的尊重,这种尊重贯穿全书。
西门·沙马(Simon Schama),生于1945年,犹太裔英国人,英国历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和历史学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并肩尼尔·弗格森、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的英国重量级历史学家。他先后在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任教,自1993年至今在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任教。他编写并主持过数十本畅销著作及纪录片。西门·沙马教授的作品曾获众多奖项,包括:沃尔夫森历史奖、W. H. 史密斯文学奖、全美书评人协会奖、艾美奖等重量及奖项。《犹太人的故事:寻找失落的字符(公元前1000年~公元1492年)》[The Story of the Jews: Finding the Words (1000 BCE—1492)]获得塞缪尔·约翰逊奖,该奖项是英国针对非小说类图书设立的重量级奖项之一;该作二卷《犹太人的故事:漫长的流离(1492~1700))》(Belonging: The Story of the Jews 1492~1700)入围英国非虚构文学奖贝里·吉福德奖。西门·沙马的其他获奖作品曾被翻译成15种语言,其中包括《英国史》(A History of Britain)、《艺术的力量》(The Power of Art)、《风景与记忆》(Landscape and Memory)、《伦勃朗的眼睛》(Rembrandt’s Eyes)、《美国的未来》(The American Future)、《英国的面貌》(The Face of Britain)、《公民们》(Citizens)等。他为《纽约客》撰写的艺术专栏获得了美国国家杂志批评奖,同时也是《卫报》和《金融时报》的特约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