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帝国

欧洲帝国

从民族国家的崛起到英国脱欧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7.527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本书考察了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以来,英国与法国和普鲁士德国之间的关系,呈现了一份及时而又富有远见的研究。作者认为欧洲一体化是从这三国之间的外交、经济和文化关联中演变而来的;随着战争的破坏性逐渐增强,经济期待不断提升,这些国家开始拼命地想要自己存活下来。然而,这三个国家很少同时处于和睦关系之中。

虽然整个欧洲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共同体,但其实不同的文化独特性还是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欧洲各国的结合,所以欧洲整合始终如梦。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脱欧是可预见也可控的。毕竟,这些根源为圣罗马帝国的联邦间血脉太紧密了,所以欧盟依然是由二十七的国家组成的强大机构。英国脱欧后,将在欧盟外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而作者看到的是这样的“保持距离”,将凸显欧洲中心的实用主义和历史稳定性。

★一本书读懂欧盟统治欧洲和英国脱欧背后的深层历史原因!

1648年以来,欧洲人想要统一欧洲大陆的梦想从未改变过。300年后,欧盟诞生,但统一仍然只是虚幻的假象。从1648年,欧洲版图重新划分开始,英、法、德三国外交、经济、文化不断碰撞演变出了最早的欧洲一体化,然而不同文化间的独特性始终阻碍着欧洲各国的结合。作者以精湛的笔法,分析了英国脱欧背后的历史原因!

斯图尔特·斯威尼(Stuart Sweeney),英国牛津大学欧洲历史中心的访问学者,曾于牛津大学和开放大学任教,著有《印度皇家铁路金融》等作品。

李勤,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翻译专业硕士毕业。专注中英文翻译实践,有大量书籍、商务翻译、涉外陪同接待经验,译文主攻人文社科方向,风格忠实流畅。曾参与译有《阿富汗:冲突与动荡800年》等作品。

作品目录

  1. 前言 英国脱欧,民粹主义的异样还是怒火慢烧的反抗?
  2. 第一章 从神圣罗马帝国到德意志帝国:战争、政治和外交(1648—1864)
  3. 俄罗斯:第四股力量
  4. 1648年后的欧洲:三十年战争的遗产和“太阳王”
  5. 欧洲专制主义与宗教不包容:明显的分裂
  6. 威廉·佩恩以及早期英国的“联邦制”
  7. 联邦制下作为选帝侯的德国和英国
  8. 第二次百年战争
  9. “太阳王”之后对“永久和平”的长期等待
  10. 普鲁士与三大国,或是五大国?
  11. 欧洲及周边的均势
  12. 英、法的大西洋主义,沙俄―普鲁士的“中欧”以及开明专制
  13. 德国以及反对“自由主义”英国的“保守势力”
  14. 5000千米外,英国被欧洲孤立
  15. 英国、法国以及“微妙的”早期自由主义
  16. 法国大革命与反封建战争:不团结的欧洲联盟的诞生
  17. 康德的欧洲联邦主义伦理观
  18. 新查理曼大帝拿破仑:全面战争与分化瓦解
  19. 第二次百年战争的结束和普鲁士的崛起
  20. 拿破仑与再次出现的反英情绪
  21. 维也纳会议后:源于仇视的团结——圣西蒙和塔列朗的英法协定
  22. 拿破仑阴影下的法、英、普鲁士—德意志民族主义
  23. 资产阶级革命,但通过工业实现统一还为时过早
  24. 1848年,欧洲的“转向失败”
  25. 一致对抗沙皇:英国、法国和普鲁士在克里米亚
  26. 第二章 从俾斯麦到英国脱欧:战争、政治和外交(1864―2018)
  27. 俾斯麦的外交艺术以及泛滥的联盟
  28. 1914年以前的军备竞赛和战略联盟
  29. 欧洲的裂缝:查理曼帝国
  30. 法、英、德之间的战争与和平
  31. 欧洲国家的战争目标:大相径庭的使命宣言
  32. 凡尔赛宫:法、英、德和解仍未实现,但美国被孤立
  33. 失败的英法协约、跨民族主义、战争和分手赔偿
  34. 欧洲互联互通的不同愿景:《洛迦诺公约》对《拉巴洛条约》
  35. 法、德对抗的短暂插曲:施特莱斯曼和白里安
  36. 国际联盟崩溃:英、法的绥靖政策
  37. 欧洲的又一次内战
  38. 戴高乐与法国的重塑
  39. 技术官员和法、德领导人
  40. 贝文的大西洋主义对洛塔林王朝的一体化
  41. 不温不火的战后欧洲防务协定
  42. 1963年《爱丽舍宫条约》以及“两个,而不是三个”
  43. 德国统一,货币联盟,但欧洲仍是两国主导的
  44. 巴尔干半岛,又一次的焦点
  45. “9·11事件”、2003年“反恐战争”和2008年金融危机:不完全是欧洲的“历史终结”
  46. 亚历西斯·托克维尔、恩格斯、马克思和英国
  47. 第三章 从官房主义到科布登-谢瓦利埃:欧洲一体化经济学(1648―1871)
  48. 三十年战争与德国重商主义的诞生
  49. 英国重商主义与帝国和种族:欧洲特殊性
  50. 柯尔培尔和绝对重商主义
  51. 斯密、休谟和“老同盟”
  52. 鲜活的欧洲经济学:魁奈和斯密
  53. 欧洲与两场革命
  54. 李嘉图、比较优势、帝国主义和黄金
  55. 英国特殊主义与法国的效仿
  56.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经济民族主义与关税同盟
  57. 皮尔、科布登和《谷物法》:企业自由贸易
  58. 拿破仑三世和科布登:英法“自由主义”与特罗洛普式资本主义
  59. 世界博览会和科布登—谢瓦利埃:如果不算整合,至少也是模仿
  60. 煤炭与战争: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障碍
  61. 第四章 从俾斯麦的金本位制到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欧洲一体化经济学(1871―2018)
  62. 货币联盟、固定汇率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63. 战争赔款、金银流动与欧洲解体
  64. 英属印度和现代希腊的殖民地卖方融资:金本位制和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
  65. 黄金、南非和欧洲
  66. 垄断资本主义、银行和列宁
  67. 银行、政府、战争和幻想
  68. 欧洲经济选择方案之一的早期社会主义:从圣西蒙到马克思
  69. 饶勒斯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社会主义
  70. 凯恩斯、哈耶克与欧洲失业率
  71. 战后的英国大西洋主义、马歇尔计划与贸易逆差
  72. 英国消费对阵法、德投资
  73. 莫内对白里安思想的颠覆:首先是经济,然后是政治
  74. 阿登纳、艾哈德与社会市场经济
  75. 法国的“光辉三十年”与社会主义试验:艾德礼和密特朗
  76. 撒切尔主义与孤立的新自由主义
  77. 欧洲的“第三条道路”
  78. 货币联盟:两个,而不是三个
  79. 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紧缩和引起麻烦的货币联盟理论
  80. 欧元危机,三大国现在在哪里?
  81. 2015年希腊再次成为欧洲世界的中心
  82. 是时候签订新协约了吗?
  83. 第五章 从帝国种植园到布尔人和义和团:帝国、移民和欧洲(1648―1904)
  84. 法国是欧洲和各大帝国的中心,德国则是边缘
  85.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开拓鼓舞了英国和法国
  86. 启蒙时期的种族主义与欧洲的一些观念
  87. 英法军事对抗与亚洲和美洲的“欧洲化”
  88. 移民到北美的英国人:新英格兰,而非新欧洲
  89. 法国人对美洲的矛盾心理
  90. 盎格鲁—撒克逊世界的麻烦
  91. 英国在印度的第二帝国:种植园,私人军队和雅利安人实验
  92. 萨义德的东方主义与在埃及确立的欧洲观念
  93. 克罗默勋爵在埃及
  94. 维多利亚时期种族问题、柏林国会与欧洲国际封建主义
  95. 经济帝国主义:开普敦到开罗的铁路和其他冒险
  96. “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埃及
  97. 法绍达与英法协约的开始
  98. 1900年的世界:中国、俄国与猎取铁路特许经营权
  99. 重新绘制俾斯麦的“非洲地图”
  100. 1900年的世界:英国的“越南”——南非
  101. 英法帝国的文化与政治影响:帝国与欧洲
  102. 法国国家偿付能力与帝国:廉价的威望还是金钱的浪费?
  103. 英德的欧洲和帝国
  104. 第六章 从英法协约到欧盟扩张:帝国、移民和欧洲(1902―2018)
  105. 殖民交流、英法同盟以及英法在欧洲和帝国的实用主义
  106. 欧洲共同的殖民暴力
  107. 统一于康拉德的“不明智之举”的欧洲
  108. 国际联盟、帝国和欧洲联邦制
  109. 库登霍夫—卡勒吉,“小欧洲”和英国的“哈布斯堡帝国”
  110. 欧洲一体化的前奏——欧洲去殖民化
  111. 欧亚计划:保持非洲的欧洲腹地地位
  112. 印度和布拉柴维尔
  113. 马达加斯加和阿尔及利亚的危机
  114. “欧洲堡垒”和第三世界
  115. 不平等、欧洲怀疑论和被拒的启蒙运动
  116. 历史的终结碰上帝国的遗产
  117. 欧洲帝国和其移民遗产
  118. 法国,人口挑战和殖民地移民
  119. 欧洲移民与流动身份
  120. 欧洲人口定时炸弹对一体化的威胁
  121. 欧洲难民危机与人员自由流动
  122. 默克尔与移民:德国的最后救赎
  123. 第七章 宗教与欧洲的“他者”(1648―2018)
  124. 伊斯兰和世俗主义对欧洲基督教世界的挑战:“文明的冲突”
  125. 土耳其因过于穆斯林化而无法加入欧盟吗?
  126. 欧洲伊斯兰恐惧症的根源
  127. 伊斯兰教与宗教改革
  128. 伏尔泰在伦敦的伟大的宗教交流
  129. 洛克与孟德斯鸠谈宽容:欧洲人的渴望
  130. 普鲁士的宽容:腓特烈大帝和安格拉·默克尔
  131. 新教徒的创造性和选择
  132. 欧洲与世俗主义
  133. 影响所有宗教的吉本瘟疫
  134. 欧洲自然神论与两次革命间的托马斯·潘恩
  135. 去基督化与法国大革命的“最高主宰”
  136. 克伦威尔的不宽容与拿破仑的机会主义宽容:欧洲基督教世界的持久性
  137. 夏多布里昂与贵族宗教复兴主义
  138. 被基督教传教活动定义的欧洲
  139. 马克思与统一世俗主义思想的社会主义者
  140. 韦伯的加尔文主义与资本主义欧洲身份
  141. 德国新教引领欧洲:重拳出击的加尔文主义
  142. 法国宗教政治与欧洲统一的天主教
  143. 德国普世政治的根源,克服不宽容
  144. 希特勒与基督教绥靖政策
  145. 天主教的弹性与实用主义:戴高乐与舒曼
  146. 戴高乐遇上阿登纳:基督教民主与欧洲统一
  147. 工党、英格兰圣公会和欧洲
  148. 欧洲的新天主教霸权,同样的英国问题
  149. 结语
  150. 本国的思想家
  151. 特殊事件
  152. 凡尔登、松姆和亚眠
  153. 半脱离和“慢车道上的生活”
  154. 欧盟中的“绅士资本家”
  155. 英国没有免费午餐
  156. 联邦制,以及一如既往的主题历史
  157. 遏制德国
  158. 财政联盟是欧洲合众国的最后边界
  159. 附录一 参考资料
  160. 附录二 参考书目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