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文集(第2卷):散文(下)
既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厚渊源,又得外国文化长期耳濡目染
作品简介
宗璞,少年时期开始写作,展露才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小说《红豆》、散文《西湖漫笔》等成名于世。中年时期,她的散文《花朝节的纪念》《三松堂断忆》《哭小弟》《紫藤萝瀑布》《丁香结》等等,脍炙人口,流传广泛,因为精雅考究,情感深挚,有些成为中小学生的语文课文和辅助教材。宗璞作品追求“诚”与“雅”,艺术品位和思想品位之高,被誉为“兰气息,玉精神”。特别是创作过程迤逦三十多年,克服体弱年高等重重困难在垂暮之年完成的多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等),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师生生活为背景,全面描写亡国之灾降临时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精神气节,是她背负使命的心血之作,是中国当代不多见的长篇精品。《宗璞文集》全面收集她写作八十年来的优秀作品,编为十卷,包括散文、中短篇小说、童话、诗歌、论文、翻译以及长篇小说。
宗璞(冯钟璞),当代作家。1928年生于北京,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大附中,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在《文艺报》和《世界文学》杂志任编辑。著有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生活为背景的百万字史诗性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接引葫芦》),中短篇小说《红豆》《三生石》《弦上的梦》《四季流光》、散文《三松堂断忆》《花朝节的纪念》《哭小弟》《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花的话》《书魂》等,以及诗歌、评论等多种作品。获得茅盾文学奖及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优秀散文集奖、优秀童话奖等多种文学奖。
宗璞既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厚渊源,又得外国文化长期耳濡目染,她的作品蕴含东方传统哲学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相结合的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高雅格调,被概括为“兰气息,玉精神”。
作品目录
文前插图
不要忘记
我的澳大利亚文学日
绿衣人
潘彼得的启示
彩虹曲社
送黎遄
酒和方便面
辞行
小东城角的井
一九六六年夏秋之交的某一天
风庐茶事
从“粥疗”说起
星期三的晚餐
猫冢
京西小巷槐树街
风庐乐忆
道具
客有可人
药杯里的莫扎特
下放追记
那青草覆盖的地方
那祥云缭绕的地方——记清华大学图书馆
从近视眼到远视眼
告别阅读
扔掉名字
散失的墨迹
变迁
考试失利以后
铁箫声幽
云在青天
恨书
卖书
乐书
读书断想
书当快意
一点希望
“字典”的困惑
一封旧信
让老百姓有书读
有感于鲜花重放
行走的人——关于《关于罗丹——日记择抄》
雕刻盲的话
《幽梦影》情结
枕边书问答
偶感
祈祷和平
小议十二生肖
谁是主人翁
“大乐队”是否多余
美芹三议
关于《三字经》
关于《二十四孝图》
关于《打子》
冷却香炉
五月的快事
《红豆》忆谈
也是成年人的知己
给克强、振刚同志的信
小说和我
冷暖自知
关于《西湖漫笔》之漫笔
致彭世强书
写给《作家》
致金梅书
《世界文学》和我
我与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只小蚂蚁的敬礼
衔一粒沙再衔一粒沙——在《南渡记》《东藏记》研讨会上的发言
在复旦大学宗璞长篇小说研讨会上的发言
宗璞文学创作六十年座谈会答谢词
道路
广收博采,推陈出新
浅谈雅俗共赏——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烟台笔会上的发言
说节制——介绍《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选》
说虚构
传统与外来影响
独创性作家的魅力
有生命的文学——读《外国文学》当代澳大利亚文学专号
耳读《朱自清日记》
耳读《苏东坡传》
耳读王蒙旧体诗
无尽意趣在“石头”——为王蒙《〈红楼梦〉启示录》写
感谢高鹗
漫说《红楼梦》
采访史湘云
《宗璞小说散文选》后记
《风庐童话》后记
我为什么写作
《宗璞文集》代序
未解的结
《丁香结》后记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宗璞》后记
致法国读者
法文版小说集《心祭》序
找回你自己
《燕园拾痕》序
《铁箫人语》题记
《风庐故事》序
过去的瞬间
《宗璞影记》序
童心与童话
《宗璞儿童文学作品精选》序
岁暮感怀
《未解的结》序
《风庐短篇小说集》序
《野葫芦须》后记
《宗璞散文全编》序
吴宗蕙《中南海之恋》序
序钱晓云《飘忽的云》
《先燕云散文集》跋
真情·洞见·美言
《女性散文选萃》序
《永远的清华园》序
乘着歌声的翅膀
歌曲集《记得当时年纪小》序
《晚年随笔》序
《冯友兰集》序
《我这九十年》序
《任芝铭存稿》序
《寸草心:清华名师夫人卷》序
《走近冯友兰》后记
《冯友兰先生年谱长编》后记
《中国哲学史》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