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与历史叙事:时间与叙事(卷一)
法国哲学研究丛书.学术译丛
¥44.00
作品简介
本书是利科先前著作《活的隐喻》的继续发展。利科比较了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心理时间概念和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的物理时间或宇宙时间概念,并分析两种对立时间观的内在疑难。为了解决这种疑难,利科尝试利用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情节”概念把时间与叙事结合起来。由此,利科结合现象学、历史编纂学和虚构的叙事理论建立起自己的叙事理论。通过把时间性与叙事性联系起来的创造性工作,利科为我们理解时间的本质和主体的自我理解提供了新的可能。
保罗·利科(Paul Ricoeur,1913—2005),法国著名哲学家、当代最重要的解释学家之一。曾任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巴黎大学、南特大学教授,兼任美国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客座教授。2004年11月,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授予有人文领域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其主要著作有:《活的隐喻》《恶的象征》《从文本到行动》《历史与真理》《作为一个他者的自身》等。
作品目录
总序 哲学经典翻译是一项艰巨的学术事业
前言
第一部分 叙事与时间性之间的循环
第一章 时间经验的疑难:奥古斯丁《忏悔录》的11卷
一、时间存在和不存在的疑难
二、时间的度量
三、意向与延展
四、永恒性的悖论
第二章 构造情节:对亚里士多德《诗学》的解读
一、主旋律:模仿—情节
二、情节:协调模型
三、内在的不协调
四、诗学构型的两个侧面
第三章 时间与叙事:三重模仿
一、模仿I
二、模仿II
三、模仿III
第二部分 历史与叙事
第一章 叙事的衰落
一、法国历史编纂学中事件的衰落
二、理解的衰落:英语分析哲学中的“覆盖率”模型
第二章 为叙事辩护
一、覆盖率模型的分裂
二、“叙事主义”论证
第三章 历史意向性
导引
一、特殊归因
二、历史编纂学的第一级实体
三、历史时间与事件的命运
结论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