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
还原真实的蒋介石,打捞近现代史上的一些历史真相
作品简介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一位复杂人物。他的一生,有功有过。杨天石先生的《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一书,就是关于蒋介石研究的重要成果。本书利用在国内第二历史档案馆、台湾国民党党史会档案、大溪档案,美国哈佛大学、国会图书馆等地所藏档案,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专题对蒋介石进行了深入探讨——如蒋介石刺杀陶成章事件、蒋介石在上海办交易所事、中山舰事件中的蒋介石、蒋介石与胡汉民的矛盾冲突、北伐中蒋介石与国民党左派的矛盾冲突、蒋介石的对日战略,等等。这些专题研究有的具有独创性,填补了以往蒋介石研究的空白,有的则因新材料的发现,而对老问题又提出了新见解,订正了以住的偏颇或模糊不清之处。胡乔木同志生前读到了本书中《中山舰事件之谜》一文,曾经赞誉它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具有世界水平”的著作。
杨天石,江苏东台人,1936年2月15日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导,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及《中国哲学》编委、《百年潮》杂志主编、《世纪》杂志顾问、《炎黄春秋》特约编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专家委员会委员等。杨天石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尤长于中华民国史、中国国民党史和蒋介石的研究。著有《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等二十余种。其中《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一书被全国31家媒体共同推选为2008年十大好书,并获香港书奖;《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获2014年《作家文摘及香港《亚洲周刊》“十大图书奖”。
作品目录
初版自序
蒋介石为何刺杀陶成章
从蒋介石日记看他的早年思想
一 吸纳新潮,崇拜旧学
二 民族主义
三 社会观
四 苏俄观
五 左右之间
六 革命观
七 结束语
宋明道学与蒋介石的早年修身——读蒋介石未刊日记
一 重视修身,按照道学家的要求进行修养
二 戒色
三 惩忿
四 戒客气
五 戒名利诸欲
六 其他
七 结语
蒋介石与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
一 上海交易所是孙中山倡办的
二 蒋介石组建茂新号,陈果夫充当经纪人
三 扩大投资,成立恒泰号
四 与张静江、戴季陶等合资经营利源号
五 畸形发展后的衰落,张静江、蒋介石大亏本
六 风波之后
七 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与国民党的关系
八 交易所生活对蒋介石的影响
1923年蒋介石的苏联之行及其军事计划
一 孙中山转移战略中心与蒋介石使苏
二 在中国革命运动中,军事行动经常处于支配地位
三 军事行动的目标是“粉碎直系,推翻北京政府”
四 军事准备需要两年,战争分四个阶段
五 最低限度的兵力需要一万八千至三万人
六 和军事工作相配合的宣传工作计划
七 随同备忘录的还有一封给托洛茨基等人的信
八 蒋介石个人署名的《致苏俄负责人意见书》
九 俄国人托词拒绝了蒋介石的计划,蒋介石与俄国人辩论无效
中山舰事件之谜
一 “三二〇”之前蒋介石的心理状态
二 中山舰调动经过
三 蒋介石的最初反应和“三二〇”之后的日记
四 西山会议派与广州孙文主义学会的“把戏”
五 偶然中的必然
中山舰事件之后
一 “反蒋联盟”的流产与汪精卫负气出走
二 苏方的妥协逻辑及其“利用蒋介石”的政策
三 中共中央试图改变对蒋策略与鲍罗廷的否决
四 “党务整理案”的通过与蒋介石掌握最高权力
五 蒋介石提出一党专政理论与新的反共要求
六 共产党人失去了最好的一次机会
邵力子出使共产国际与国共两党争夺领导权
一 要求在国民党和共产国际之间互派代表
二 确定国民党的反帝、反军阀策略
三 阐明国民党的农工政策
四 调整国共关系,要求共产国际承认国民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五 可以解决和无法解决的问题
六 尾声
北伐时期左派力量与蒋介石的矛盾及斗争
一 迎汪复职
二 国民党中央及各省区联席会议
三 迁都之争
四 恢复党权运动
五 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
“四一二”政变前后武汉政府的对策
一 以党权限制蒋介石
二 逮捕蒋介石与派兵东下计划的搁浅
三 政治谴责的高调与军事决战的回避
蒋介石与前期北伐战争的战略、策略
一 关于北伐时机
二 各个击破与远交近攻
三 保护侧背,转战江西
四 围城强攻的教训
五 顺流而下,继续追歼
六 不为遥制
蒋介石与二次北伐
一 前期北伐为二次北伐打下了坚实的胜利基础
二 国民党内部因一时团结而加强了力量
三 江浙金融资产阶级给予经济支持
四 三路大军并出,粉碎奉军先发制人的进攻
五 对日忍让,绕道北伐
六 军事进攻与政治谈判并行,和平进入北京
七 战后格局
奉蒋谈判与奉系出关
一 公开喊话与秘密谈判
二 阎锡山出面斡旋,企图组织奉宁晋三角同盟
三 张学良是奉蒋联合的促进派
四 南方来使与和谈中断
五 济南惨案发生,民族大义推动和谈再起
六 不无遗憾的结局
约法之争与蒋介石软禁胡汉民事件
一 南京政坛的一次强震
二 20年代末期至30年代初期的“党治”与“法治”之争
三 蒋胡在制订“约法”问题上的分歧与冲突
四 蒋胡矛盾的其他方面
五 软禁胡汉民事件的影响
六 余论
胡汉民的军事倒蒋密谋及胡蒋和解——读美国哈佛燕京学社所藏胡汉民档案
一 逼迫蒋介石下野
二 广泛联络,组织反蒋力量
三 派遣部队北上,“以抗日为倒蒋”
四 支持华北抗日力量,筹备粤桂闽三省独立
五 福建事变期间
六 再次联络张学良
七 开府西北与军事倒蒋梦想的破灭
八 抵制五全大会
九 王宠惠、孙科说合与蒋、胡通信
十 拒绝日本侵略者的引诱
十一 出国与归来
“九一八”事变后的蒋介石——读蒋介石未刊日记
一 痛愤于日本侵略,但下不了抗战决心
二 与粤方和解
三 学生运动的困扰
四 下野及其反思
蒋介石拒绝以牛兰夫妇交换蒋经国
“卢沟桥事变”前蒋介石的对日谋略——以蒋氏日记为中心所作的考察
一 避免决战,以“和平”为推迟战争的手段
二 企图效法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
三 广结盟国,寄希望于国际环境的变化
四 从“安内”为重到“攘外”为重
五 秘密准备,以“剿共”为抗日之掩护,经营西南根据地
六 结语
抗战前期日本“民间人士”和蒋介石集团的秘密谈判
一 萱野长知和孔祥熙之间
二 蒋介石直接控制的香港谈判
三 再次谈判的洽商与搁浅
四 尾声
孔祥熙与抗战期间的中日秘密交涉
一 贾存德与萱野长知
二 胡鄂公与津田静枝
三 胡鄂公与船津辰一郎
四 胡鄂公与坂西利八郎
五 樊光与喜多诚一
六 樊光与今井武夫
七 胡鄂公等与和知鹰二
八 王子惠与板垣
九 胡鄂公与松本重治
十 夏文运赴日与日本“和平工作”的末路
十一 孔祥熙主和的思想基础与策略目的
蒋介石与韩国独立运动
一 促进在华韩国抗日力量的团结
二 支持朝鲜义勇队与韩国光复军
三 确定先于他国首先承认韩国临时政府的原则
四 推动韩国临时政府改组
五 在开罗会议上倡言保证韩国战后独立
六 反对国际共管与南北分割,继续支持韩国临时政府
结语
李宗仁的索权逐蒋计划
一 一份“极机密”文件
二 文件形成的背景及其产生经过
三 又一份秘密文件
四 蒋介石的答复
附录一
中山舰事件三题
关于孙中山“三大政策”概念的形成及提出
西安事变前后国共谈判史实订误——评陈立夫《成败之鉴》,兼评他对于苏墱基君的批评
打入日伪内部的国民党地下工作者——略谈何世桢、陈中孚与陆玄南
附录二
我和民国史研究
引用文献目录
人名索引
初版后记
再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