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沙与星"的豆瓣成员(230)

8.0
  • 力荐40.9%
  • 推荐25.7%
  • 还行23.5%
  • 较差7.4%
  • 很差2.6%
  • 匡无艮
    2018-12-19读过
    数学,是上帝的语言。两条线互相穿插,最后融为一体,引出了一个关于文明终极意义的故事。震撼人心,发人深省。文笔优美,但我想,如果少用一点过于生僻和刻意的词汇,会让文本本身更具有可读性吧。
  • 风影慕遥
    2018-12-19读过
    要不是知道我男友没有写这个,我会疑心是他写的。看到结尾附录里参考文献里有机核的文章,更觉得是同一类人——作者如果你看到这里,我可以把我男友介绍给你,摊手。 然而我真的是没办法体会这种作品的乐趣,我希望读到的是科幻小说,而不是用各种意象堆砌起来的抒情散文。从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考据来说,应该是知识渊博或者是在某个领域钻研很深的人,对这个世界应该也有自己的思考。但是我会想,这种架构如果不是用这种方式来… (查看全部
  • 那个谁
    2018-12-19读过
    原谅我跳着看完,有点不是我的菜。科幻与数理的结合,故事性很弱,对白有点尬,可能作者也不是想讲故事,是想阐述自己对原规则的构想?二进制虽然建筑了虚拟世界,可客观世间的万物由多元素构成,二进制和它应该是两套不同的程序,而且后者要复杂得多,所以对二者间能转化持疑。 不过还是支持下笔写的人,喜欢就下笔,无需多犹豫,管他好不好,痛苦不在我。
  • 白玉京
    2018-12-19读过
    这是意识流写法吗,看不明白。 文笔很好,能看出作者功力比较深,但故事性很低。无论什么样的题材,人物和剧情都应该清楚明了,本文猛然间给人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但深读下去,渐难坚持,难有兴趣。 它的定位或许小众,但在我这里不是好故事。科幻都有卖弄想象的惯例,这不是毛病。但华丽的想象本身也是和丰富的心灵,不比故事转折的简单技巧有趣。
  • 九九
    2018-12-19读过
    这本书让我感到战栗,当最后那首歌谣出现的时候,泪崩加全身发热。很难清晰地表达那种体会,像是调动了埋藏在意识深处的未能言明的情绪和思考。 纪伯伦说:有多少学说,就像玻璃窗一样,我们透过它看真理,而它又把我们同真理隔开。 所以是什么在禁锢我们? 又是什么在保护我们? 如果追求本质的代价是“自掘坟墓”,我们的选择又是怎样的? 两位主人公始终坚守着他们各自的道路,默默或者愤怒地存在于这个小册子里,但他们… (查看全部
  • Donger
    2018-12-19读过
    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 AliceZhou
    2018-12-19读过
    对终极真理的数字化思考,用两三个人的经历来承载它。玄学思考野心勃勃。视野宽广。文字诗意,充满隐喻。 缺陷是小说不应只是无解的哲学思考,尽管这对人类思维来讲是顶级高度。
  • 关于郑州的记忆
    2018-12-19读过
    五星好评。成熟的作者,堪称完美的作品。
  • 查无此狼
    2018-12-19读过
    奔向茫茫宇宙,還是進入無限虛擬,人類前途兩條路線的交鋒。(不想用鬥爭這個詞,它會帶來一些屬於我們和更大年紀的人的負面記憶…) 文采一流,詩意盎然。
  • Sussex
    2018-12-19读过
    科学家弟弟铸造巴别塔试图在精神上接近上帝,开拓者哥哥探索外域却是在无意间物理上扮演了上帝。小说认为前者更为疯狂,文明的结局是科学家将个人的偏执强加于大众;而后者被诠释为一场浪漫化、稍显孤独的奥德赛。计算结果最后是什么?作者当然给不出答案,也许,答案只是另一个“人为”上帝的播种
  • kaei
    2018-12-19读过
    世界观和里面的理论都很有趣也恰到好处,人物刻画也合逻辑,就是少了点科幻的惊喜/惊吓
  • CRISPR/Cas9
    2018-12-19读过
    作者将人类技术发展的宏大叙事浓缩在一代人的生命故事之中,以离散系统的计算科学为线索,从计数开始,到计算机科学的产生,再到未来计算的形态,呈现了史诗性的写作。然而中等篇幅的作品确实难以支撑如此宏大的写作。作者若能把时间空间和情节线索更进一步整合,以特定的一两种风格调性和文化背景对故事进行巩固,则会降低拼凑感。 本文的视角有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倾向,而我们知道现实世界中人类技术的发展遵从其固有脉络,… (查看全部
  • cc
    2018-12-19读过
    4.5。 第一章铺面而来浓厚的圣埃克苏佩里的气息。 但无可厚非飞行员视角的大地特有的广袤与孤独非常适合用来奠定本文的基调。两个文明/兄与弟交替出现,点题所有的巧合都不一定是偶然,而是某种运算力作用下的必然。但又正因为有两个视角交替出现、将不能明言的冲突,对肉体/情感的追求 vs 对真理的追求在一章章的铸建起来, 在文末走向顶峰。 语言温实而有感染力,构思精巧,非常喜欢的小说。ps追寻宇宙终极问题… (查看全部
  • 许小吃
    2018-12-18读过
    感觉作者是计算机物理博士,字我都认识,组合在一起就有点看不懂,但是写的很宏观,有点很牛逼的感觉
  • 简妮
    2018-12-18读过
    沙与星,大地星辰,躯壳和意识两个方向的极致探索,赋格艺术,生命极简之美,谱成浩瀚苍穹狂想曲。
  • 乌鸦非常废柴
    2018-12-18读过
    极端浪漫的想象,虽然不难猜到故事发展的方向,把现实中的科学知识用陌生世界观讲述出来也颇有趣味。最后结局规避对“元规则”的具体回答还是讨巧了,略微有些失望。另外就是翻译腔的问题,总觉得有些部分的描写不如去掉更有力量。
  • 疯狂的仓鼠
    2018-12-17读过
    我不以专业的角度评价这部作品,只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进行诉说。这部作品感觉就像以前被汉语翻译过来的外文作品,有一种淡淡的阅读蹩脚感,但它两条线路的展开,最终又交汇在一起,并对世界与人的思考的大胆想象确实不得不让人惊奇,佩服,它甚至对人类为什么还没有遇到外星人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也许,那些文明已经自我计算化,化为了点点尘埃。总之,我不喜欢这样的文章,但确实是一篇很好的作品。
  • 要啥自行车
    2018-12-17读过
    翻译腔很重,恕我难以读完。
  • 索菲纣
    2018-12-17读过
    以概念为主体的写作,在塑造情节上比塑造人物上果然会得心应手一些。虽然1/2处可以猜到大概的结局,但是依然有着无比浪漫的想象力。
  • 简简
    2018-12-16读过
    开卷有益。作者有很多哲理在作品里。总结我得多读书。
  • a_a
    2018-12-15读过
    故事很美,野心较大。 悬念不够, 读的过程 在有兴趣和没兴趣之间摇摆。 “的”字有点多,语言有点僵硬, 修辞也稍不实在,读起来不顺。
  • 杭松
    2018-12-15读过
    这篇作品的很多部分像散文。 作品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小说三要素之人物、情节、环境上,而是运用散文式的自由笔法进行了抒情、描写、说理、以及脱离情节的引经据典和旁征博引。这种笔法让人联想到一些散文作家,比如李娟。作品中的自由笔法和“蒙太奇”式的片段对宗教、几何、唯物、唯心进行了散文式的主观呈现,在弱化小说三要素的情况之下却又无法像说理性文章那样客观明晰地阐明道理。作品虽然借用了小说中的意识流写法,尝试… (查看全部
  • sailingfan
    2018-12-14读过
    仿佛回到最初接触科幻的震撼。文字的美感与科幻硬核在结尾带来情感和世界观的双重冲击,有如在大脑中炸开烟花。 艺术与科学,宇宙终极与人类命运,意识上传与太空探索,理性与疯狂……太多命题被糅合在短短不到五万字里,不亚于一部长篇的信息量。 无论能不能达到豆瓣首奖,都是我心里的年度最佳了。
  • 不系舟
    2018-12-13读过
    苍茫又不失温情
  • serenpedac
    2018-12-13读过
    伊卡的学者性格(?)让我想起一无所有和地海传奇的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