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研究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研究

光明社科文库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加载中,请稍候……

作品简介

书稿从政党、国家和社会三个层面,介绍了在领导人民追求和实现人民民主进程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两种民主形式的形成过程,探讨了两种民主的协同发展路径和内在机理,分析了两种民主的特点、优势,以及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二者协同发展理论不断丰富、完善的表现,指出两种民主形式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培育参与型社会主义公民文化以及彰显中国政治制度优势。

刘俊杰,1982年生,河南信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江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江苏省高校优秀青年思政课教师“领航·扬帆”计划培养人选,江苏党风廉政建设研究基地研究员,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审与成果鉴定专家。主要从事民主政治问题与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出版学术著作1部,在多种报纸和期刊上发表理论文章5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中央马工程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以及其他省厅级项目等课题10余项。曾获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江南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纪检监察研究成果奖三等奖等教学科研奖励。

作品目录

  1. 绪 论
  2. 一、问题提出
  3. 二、研究意义
  4. 三、研究现状
  5. 四、研究思路
  6. 五、框架结构
  7. 第一章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的内涵界定
  8. 一、关于选举民主
  9. 二、关于协商民主
  10. 三、关于协同发展
  11. 第二章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
  12. 一、马克思、恩格斯论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
  13. 二、列宁论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
  14. 三、中国共产党论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
  15. 第三章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
  16. 一、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互补
  17. 二、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互通
  18. 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互联
  19. 四、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互促
  20. 第四章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的历程回溯
  21. 一、新中国成立前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协同发展
  22. 二、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协同发展
  23. 三、改革开放以来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协同发展
  24. 第五章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的实践效应
  25. 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6. 二、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27. 三、发展社会主义公民文化
  28. 四、彰显中国政治制度优势
  29. 第六章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的推进路径
  30. 一、加强顶层设计
  31. 二、构建协商式选举
  32. 三、发展选举民主
  33. 四、推进两者协同
  34. 结 语
  35. 参考文献
  36. 一、中文文献
  37. 二、英文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