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

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

移动浪潮下的新商业逻辑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7.0168 评价豆瓣读书
¥30.00¥16.99
今日特价截止至:2024-06-05 02:00:00了解详情

作品简介

在信息相对封闭和资源相对稀缺的工业时代,机器思维(工业思维)下的“成功学”与“科学管理”大行其道。然而一夜之间,底特律宣告破产,诺基亚被收购……一批批巨头轰然倒下,三维世界对二维世界正式下了战书。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决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的进步,更是一次商业的进化,是一场思维的革命。2014 年恰恰就是互联网思维的元年。

资深风险投资人、自媒体“B 座12楼”的运营者——大象、蔡博士与飘泊一柳三人,基于丰富的行业案例与实战积累,首度在《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移动浪潮下的新商业逻辑》中提出:互联网思维是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的,它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去中心、异质、多元和感性的。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扁平化的企业组织、强烈的情感诉求,以及自传播的媒体属性,让产品本身成为一个有机生命体。

互联网并不是我们习惯上认为的工业时代的延伸,它彻底解构了工业思维,颠覆了我们所熟悉的商业世界。

推荐与互联网、商业有关联的人群阅读本书。

项建标,网名大象

盈开投资创始合伙人,B座12楼发起人。

长期从事互联网领域的投资,对创新商业模式有研究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书中的部分案例即为盈开的投资项目。

蔡华,网名蔡博士

B 座12楼联合发起人。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曾创办网络教育公司多年,作为投资人投资过多个TMT相关项目。

柳荣军,网名飘泊一柳

B 座12楼联合发起人。专注于TMT领域的早期投资。浙江大学自动控制系本科、MBA,原华为公司研发体系主管。

作品目录

  1. 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
  2. 序 互联网思维,一个标签或者一种观念
  3. 前言
  4. 上篇 未来早已到来,只是还没有普及
  5. 第1章 一场正在发生的革命
  6. 1.1 那些陨落的巨星
  7. 1.2 从底层开始的断裂
  8. 1.3 疯狂比特币
  9. 第2章 消费者重获主权
  10. 2.1 一个沉睡已久的理想
  11. 2.2 “丰饶”唤醒了消费者主权
  12. 2.3 难以维系的垄断
  13. 2.3.1 万恶的“资本家”开始讨好
  14. 2.3.2 媒体的话语霸权分崩离析
  15. 2.4 连接的惊人力量
  16. 2.4.1 圈层:人际关系的扩展
  17. 2.4.2 社群:社会关系的再凝聚
  18. 2.5 见面就是亲,有心就有爱
  19. 第3章 断层时代的商业速写
  20. 3.1 消费者主权时代的用户特征
  21. 3.1.1 得“屌丝”者得天下
  22. 3.1.2 无粉丝,不品牌
  23. 3.2 消费者主权时代的理想产品
  24. 3.2.1 “爽”:体验超出心理预期
  25. 3.2.2 把复杂做到简单,把简单做到极致
  26. 3.2.3 爱是衡量产品体验的一道“金线”
  27. 3.3 消费者主权时代的理想创业
  28. 3.3.1 “以用户为中心”
  29. 3.3.2 重视感性思维
  30. 3.3.3 “纯粹,也是可以成功的”
  31. 3.3.4 从超级产品经理到系统架构师
  32. 中篇 你以为的都是错的
  33. 第4章 是体验,不只是产品
  34. 4.1 一场10亿元人民币的赌局
  35. 4.2 不要再换厨师了
  36. 4.3 不是产品做了什么,而是用户体验了什么
  37. 4.4 产品体验的3+3法则
  38. 4.4.1 产品体验的三个层面
  39. 4.4.2 从三个角度说产品
  40. 4.5 产品是一个有机生命体
  41. 4.5.1 专注:找到产品发芽的种子
  42. 4.5.2 快速验证,不断试错
  43. 4.5.3 唯快不破:从瀑布模型到迭代进化模型
  44. 4.6 极致体验:做重你的模式
  45. 4.6.1 爱康国宾的创业故事
  46. 4.6.2 创业本身已经很“轻”:我们都喜欢四两拨千斤
  47. 4.6.3 做重模式的本质是提升产品体验
  48. 4.6.4 “人”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
  49. 第5章 是用户,不是客户
  50. 5.1 “客户是上帝”
  51. 5.1.1 “客户是上帝”是怎么来的
  52. 5.1.2 客户真的是上帝吗
  53. 5.1.3 客户是货币持有者,而不是“货币选民”
  54. 5.2 用户思维的三大特征
  55. 5.2.1 特征一:用户思维是一种打动的思维
  56. 5.2.2 特征二:用户思维是信任与认同的思维
  57. 5.2.3 特征三:用户思维是社群运营的思维
  58. 5.3 用户帮你跨越鸿沟
  59. 5.3.1 创新路上的鸿沟
  60. 5.3.2 用户成就小米:100个梦想的赞助商
  61. 5.3.3 从众筹出发
  62. 5.3.4 品牌是用户赋予的
  63. 5.4 给用户持久体验来挖掘深层次需求
  64. 5.4.1 他们都是你的用户
  65. 5.4.2 用户需求的冰山
  66. 5.4.3 获得用户并找到冰山下的“内在”
  67. 第6章 是传播,不是营销
  68. 6.1 Surface RT:巨资营销难挽败局
  69. 6.2 新营销的三个机制
  70. 6.2.1 驱动力不同
  71. 6.2.2 路径不同
  72. 6.2.3 信任机制
  73. 6.3 产品即媒体
  74. 6.3.1 极致产品的媒体属性
  75. 6.3.2 情感体验的媒体属性
  76. 6.4 市场即对话
  77. 6.4.1 说人话
  78. 6.4.2 参与感
  79. 第7章 不一样的赢利模式
  80. 7.1 不止从功能赚钱
  81. 7.1.1 从功能赚钱
  82. 7.1.2 从服务赚钱
  83. 7.1.3 从平台赚钱
  84. 7.2 免费模式
  85. 7.2.1免费不是伎俩,而是新经济范式的基础
  86. 7.2.2 免费的背后
  87. 7.3 按用户估值
  88. 7.4 寻找赚钱的通道
  89. 第8章 是管理,更是协同
  90. 8.1 管理创新是最高层级的创新
  91. 8.2 “失控”的管理
  92. 8.2.1 “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93. 8.2.2 帝王心术
  94. 8.3 从野蛮创业、精益创业到协同创业
  95. 8.4 协同的五个原则
  96. 8.4.1 使命是企业的终极承诺
  97. 8.4.2 企业是一个社区
  98. 8.4.3 让信息自由流转
  99. 8.4.4 善用协同工具
  100. 8.4.5 告别大象,化身蜂群
  101. 下篇 分享一个本书作者的互联网思维案例
  102. 第9章 “B 座12楼”,一个自媒体的创新实践
  103. 9.1 “B 座12楼”的缘起
  104. 9.2 顺势而为
  105. 9.3 “死磕”和极致
  106. 9.4 快速和迭代
  107. 9.5 跨界和创新
  108. 9.6 组织与协同
  109. 9.7 粉丝与口碑
  110. 9.8 社群,商业的未来
载入中

热门划线

  1. 但是它对商业世界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让每一个原本孤立无援的消费者第一次在网络的世界里彼此连接了起来,以群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力量6 人
  2. 德鲁克说的,“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内成长,一个企业的成长被其经营者所能达到的思维空间所限制”。4 人
  3. 多年以前,你扮演的是颠覆传统的角色;如今,你可能还未功成名就,却发现自己成了被颠覆的对象4 人
  4. 你的没落和衰亡并不是由于你的无能和懒惰,而仅仅是因为你不在历史的趋势里4 人
  5. 著名投资家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做投资的时候最怕“带锤子的人式的倾向”,意思是“对于一个只有一把锤子的人来说,任何问题看起来都很像钉子”4 人
  6. 就像亨利·福特针对他的 T 型车用户所说的,“他们想要什么颜色,就有什么颜色,只要他们想要的是黑色”。4 人
  7. “货币选票”4 人
  8. 对于科技的进步,我们经常会犯下比尔·盖茨所说的那种错误,即过于高估一件事情在最近一两年的变化,过于低估它在未来五到十年内的影响。2 人
  9. “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也差不多在经历着同样的命运。从当初的红极一时,到最近怎一个“惨”字了得;从一开始人人谈之眉飞色舞,到最近避之唯恐不及。但知者自知,用者自用。2 人
  10. 开放、平等、协作、分享2 人
  11. 如果说,80后、90后是一群天然带着互联网精神的消费主体,那么,“互联网思维”就是商业在面向这新的人群时的态度、方法和观念。2 人
  12. 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一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情感需求,只要你没有办法紧密参与,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你。2 人
  13. 革命这个词,由于它形式上的震撼性,时常被夸张并过度地用到很多地方。历史上很多耸人听闻的事件,虽然在当时都被冠以革命的名义,但事后看来,无非是一次剧烈的震荡,甚至是一次泡沫而已,根本不能算作革命,因为革命的前提是社会底层结构的重塑。在商业领域,真正称得上革命的,只有一次,那就是工业革命,因一台蒸汽机而引发的社会重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今天的绝大部分观念、准则、习惯和生活方式,都源于这场革命,它促使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并引发了无限的理性和激情。其间,虽然不断有新的技术和应用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信息技术、太空技术还是基因工程等,虽然它们都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我们的认知范围,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工业革命所塑造的生产关系、社会形态和商业思想。只有互联网,而且只有当互联网进化到移动互联网这个阶段时,我们才终于意识到工业革命所形成的底层结构因2 人
  14. 只有互联网,而且只有当互联网进化到移动互联网这个阶段时,我们才终于意识到工业革命所形成的底层结构因互联网而松动了。2 人
  15. 但技术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具有自我增强的属性。技术能够再创造新的技术,更多的技术又反过来影响和改变我们的习惯和思维方式2 人
  16. 也很难像迈克尔·塞勒那样预见到有一天纸张和纸币也许真的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消逝。这种预见太需要想象力了,是沉溺于当下的我们很难具备的,它有点像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的穿越2 人
  17. 只有真正摆脱了匮乏之困,“货币选票”的价值才能彰显,“消费者主权”才有可能实现。2 人
  18. 土曼智能手表在朋友圈的成功售卖,不但显示了“极客营销”的力量,也显示了社交平台与电子商务结合的巨大潜2 人
  19. 你的社交关系链其实也是你的传播链,更是你的生意链。2 人
  20. 互联网再不是以前所谓的虚拟网络,它正变得越来越真实、可感,网络世界不仅帮助我们沟通、娱乐、交易,也随时随地地记录着我们的行为、关系、思想和情感,虚拟与现实已然融为一体。互联网变得有温度了。2 人
  21. 拥趸2 人
  22. 他们以自我调侃来消解正统,以降格来反对崇高。2 人
  23. 小米手机。光在 QQ 空间上,小米手机的粉丝数量就已经超过1500万,新浪微博粉丝540万,微信粉丝则突破140万。正是基于庞大的粉丝群体,小米手机才能够在淘宝双11那天,创造3分钟内单店销售过亿的奇迹。2 人
  24. 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关于体验经济的定义强调的是一种可供体验的产品,是把体验当产品。而事实上,体验应该包含在所有的产品中。产品和消费发生关系的所有过程,都是体验的过程。冒险、奇幻、恐怖当然是一种体验,但只有消费者感受到了、享受到了,超出他们的预期,才可以称之为体验。所以,体验既是一个名词或动词,也是一个形容词。2 人
  25. 有爱,才有魅力,才有传播,才会真正形成品牌。2 人
  26. 创业者常犯的通病就是其创业的动力不是基于用户需求,而是基于个人的情结或者人定胜天的虚妄的英雄主义幻想2 人
  27. 仍然会不自觉地将利润和绩效作为考量的核心。利润和绩效当然重要,但是它们只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结果,因为“是顾客决定了企业是什么2 人
  28. 其食认为员工需要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这样才能服务好顾客,为了达到这些,它在每个门店步行15分钟的距离内配套员工公寓,它认为如果一个员工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在路上,是不会有好心情工作的;它要让它的员工在卖包子这个岗位上有自豪感,因此每个员工公寓都有阿姨专职烧饭,甚至有心理咨询师辅导。同时甘其食还是个时尚的包子连锁,它的微博非常活跃,与顾客热情地互动,有几万名粉丝。2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