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2015年4月上(No.039)

虹膜·2015年4月上(No.039)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品简介

《虹膜》从本期开始,不定期开辟一个栏目,命名为「经典重访」,每次请不同的影评人深入研讨一部经典电影,没有固定的角度,也许是叙事分析,也许是风格研究,也许是从社会史和文化史的方向切入,大家一起来和经典作品对话。第一篇由LOOK出马,他用一篇近万字的长文来分析小津安二郎战后杰作《晚春》的叙事美学特征。此外,本期杂志中伯樵继续以《2001》和《发条橙》为例探讨古典音乐怎么为电影创造意境。赛人的文革电影系列照常,Multivac介绍《星际迷航》漫画版的来龙去脉,开寅和talich专栏也如期和大家见面。

本期目录:

卷首语:解决办法是回到经典(magasa)

言简意赅,曲径通幽:论《晚春》的叙事美学(LOOK)

五线谱上的电影:作为电影叙事的古典音乐(三)(伯樵)

银幕上的文革之六:失语的红孩子(赛人)

生生不息,繁荣昌盛(Multivac)

德勒兹的电影课之十:情状(开寅)

娱乐的逻辑:乐之福音(talich)

作者简介:

LOOK:自由影评人。

伯樵:半途而废的社会学学徒工,热爱电影、古典音乐和学术研究,现供职于卢米埃影业,负责电影策展。

赛人:影评人,2001年进入《看电影》杂志,成为该杂志骨干编辑。2002年任《新电影》杂志主笔。2005年任《电影世界》杂志副主编,同年,在CCTV6《电影报道》(前身为《中国电影报道》)担任策划一职至今。

Multivac:多年致力于翻译、介绍欧美漫画,希望让国内有更多人能了解这个庞大的世界。

开寅:笔名「九只苍蝇撞墙」,生于北京,1997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学系。2011年获得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索邦)电影理论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电影与意识形态、电影语言与技巧演变及中国电影史。曾任电影专业媒体编辑、记者,电影编剧、电影项目策划。现居加拿大。

talich:电子工程博士,从事癌症研究工作,并撰写关于电影文化、美国政治和历史的文字,先后出版《talich侃美国》(字节社电子书)、《天堂在上,美国在这儿》。

作品目录

载入中

热门划线

  1. 我们当前在电影上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回到经典来解决的。影迷抱怨平时没有好电影看,很简单,去看经典吧,现有电影经典4 人
  2. 「单独面孔的表达是一个完整的心智整体。我们不需要在空间和时间的层面上再附加任何东西。在人群中我们看到的一张面孔是从它的环境中脱离出来的,它被如此突出以至于我们感觉突然与它面对面。或者犹如在一个空荡的房间里猛然看到它,而当我们仔细观察它的时候,我们根本不会去想那个房间的存在。面孔的表达以及这样表达的意义与空间毫无联系。面对着一张孤立的面孔我们感受不到空间,或者说,我们对于空间的感觉被摧毁了。而另一个维度的逻辑向我们展开,即神色(physionomie)」。3 人
  3. 特写镜头的功能不是放大某一部分同时缩减空间而使「部分客体」获得价值,而是从时空坐标中提取影像。3 人
  4. 2.纪子、周吉、服部三人闲谈,闲谈中纪子提起要去东京购物并看医生。纪子与周吉去东京,在东京遇到周吉同事小野寺,引出婚嫁话题。3.纪子与服部之间的互动。4.秋子、姑妈、父亲先后劝说纪子去见相亲对象。纪子同意出嫁。5.纪子与周吉一起去京都旅行,算是婚前最后一次旅行。6.纪子出嫁。7.周吉在酒吧与秋子饮酒,饮完后回到家,孤寂地削苹果。如2 人
  5. 外在的现象永远在变,内在的空无才是本质,2 人
  6. 从叙述视点的角度而言,法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热奈特用「聚焦」这个概念来定义三种不同的叙事视点:叙述者比角色所知道的多,是为「零聚焦」或者「未聚焦」;叙述者讲述的视点是通过某个角色,或者某几个不同的角色来讲述的,是为「内聚焦」。读者完全无法知道角色的思想或者感情,是为「外聚焦」。2 人
  7. 是小津视点下日本人看待天下万物的一种方式:人必须以被尊重的方式来展现。2 人
  8. 时间的流逝正是应对革新,无常,永恒变幻的主题。2 人
  9. 空镜头在这里起到的短暂的中止、间隔,继而重新启动叙事的作用,与此同时更是一种节奏上的调试。2 人
  10. 而一副面孔的个体性和社会性之间存在着「对话」,因为不同的面孔互相之间交流的前提是它需要首先和自己进行交流。个体性和社会性之间的交流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面孔的交流性。于是我们有了面孔第三个表面特性:交流性。2 人
  11. 个体性随着社会性角色垮塌而崩溃,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双重叠加甚至是三重叠加的诡异面孔2 人
  12. 而其实这部影片最让人感兴趣的一点是她们共同失去了自身的个体性。2 人
  13. 伯格曼影片最精彩之处就是揭示出如果人放弃社会性就一定会同时失去个体性2 人
  14. 巴赞在评论德莱叶的《圣女贞德》时提到,影片达到了一种呈现非人面孔的境界,而正是由此电影开始以表现景观的方式处理面孔。2 人
  15. 面孔和特写表达的是某种情状,而情状不能被个体灵魂状态或者其社会角色所定义。2 人
  16. 而对于影像-情感来说,它的重要性就在于面孔是抽象意义上的「鬼魂」,而不是任何别的东西。而我们就生活在「鬼」影中。2 人
  17. 情状是随后而来的影像-动作的源头。正是情状向情感的过渡,也就是其在某个个体中实体化的过程完成以后,才催生了动作。2 人
  18. 当我们谈到「比喻」的时候,实际上确认的是一种主体性,某一方相对于另一方具有主体地位或者互为主体而在意义上产生关联;类比则完全不存在这样的关系,它使双方或者几方处在并行而平等的位置上,也让我们摆脱了对意义的关注而进入了对方式和方法的分析。2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