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2015年4月号

书城·2015年4月号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品简介

| 编辑部札记 |

“如果谁有了权而不为非作歹,不夺人钱财,那他就要被人当天下第一号的傻瓜,虽然当着他的面人家还是称赞他……”或许有人觉得,这句话可能出自一个市侩之口。倘若当真如此,也要佩服一下,如今还有人能如此“直抒胸臆”。其实这是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中的一段对话,发生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希腊。

上面这段话出自柏拉图的堂弟格劳孔。在《理想国》的第二卷中,格劳孔和苏格拉底讨论何谓正义的问题。为了诘难苏格拉底,格劳孔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吕底亚人古各斯的祖先是一个牧羊人,有一天他捡到一枚戒指。他发现,当他戴着这枚戒指时,只要将宝石转向手心,别人就看不见他。于是他借此技能当上了国王的使臣,后来又勾引王后,杀死国王,夺取王位。格劳孔问,如果有两只这样的戒指,一个给正义的人,一个给不正义的人,结果一定是没有人能坚定不移。因为做坏事没有后果,人一定会为所欲为。这才引出开头处的话。

这个“思想实验”之所以让人觉得没有那么遥远,或许因为它触到人心的阴暗角落。如果做好人仅仅是因为惧怕别人的惩戒,那么当没有这种约束的时候,人将如何选择?格劳孔在不经意间,提出了一个极为彻底的哲学问题:我为什么要做一个道德的人?反过来,每个人或许都会独自浮想联翩一会儿:如果我有了这枚戒指……

其实在各种文艺作品中,古各斯的戒指一直以不同形式反复出现,例如在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中也存在这样一个戒指,它应许了统治世界的能力。电影《霍比特人》和《魔戒》几乎全部围绕一枚魔戒展开。原书作者托尔金更为直接,他让戴上了魔戒的人直接失去了道德判断,变得异常贪婪。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将近两千年之后,用“绝对命令”回答了格劳孔。人之所以作出道德选择,不是由于外在的强制,而恰恰因为人是自由的。“要只按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做好人才是真任性。

大多数现代人或许都厌恶了非黑即白的二元逻辑,但因此很容易滑向一种虚无—什么都行,什么都可以。在《魔戒》中,当主角佛罗多·巴金斯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来到末日火山的边界时,他的犹豫显得那么真实而必要:要毁掉这枚魔戒吗?现实中大概没有人相信真的存在这样一枚戒指。我们却经常受到它的诱惑,它静静地藏在每个人心底。

| 美文选读 |

这种内外爆发的战争,迫使每一个人选择躲避还是介入,或者其他道路。苟活是可能的,但这种放弃尊严和自由的生存,只限于个体选择;对于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沉默将是走向灭亡的起点。这些血与火的现实,是摆在鲁迅面前的一个尖锐问题:面对民众受戮的局面(不论是外来的侵略还是内部的专制暴力),是否认同、支持并实施暴力反抗?

——《在暴力与暴力革命的年代》 王得后 / 文

幽默与悲剧,是两个不可调和的存在,有时候南辕北辙。但这一切在老舍那里统一起来。他以夸张戏谑的笔写人的怪诞之举,结局却带着泪水。有学者在其作品发现作者审美的巧意,太监结婚,两个男人娶一个女人,丑女子富贵里的寂寞,都是漫画里见幽思,相声中得妙悟,我们笑的时候,不禁为之感慨,似乎被什么击中,体内有隐隐的痛楚。

——《灵魂丢失国度的歌哭者》 孙 郁 / 文

菜场的最后一段走出去就是茂名北路和吴江路路口了,要去的图书馆就在马路对过,而最后这段是卖鱼虾的,当时市区里是吃不到鲜鱼的,菜场里的多是海鼻,我平时也不愿停留,总是紧赶几步就走过去了的。本来这段路应该也是没有什么记忆的,我陪我妈去买菜时也很少去这一段。但有一天路过那里,却发生了完全改变了我这个读书人命运的大事情。

——《读书人和舌鳎鱼》 马 良 / 文

一名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这里叙述的是他的故事。

他一人的故事?不可能。哪怕是最顶尖的大师也无法在真空中创作。所以,这故事起码得由两名画家主演,甚至更多。问题是,只要多涉及一名艺术家,情节就会从独自奋斗转变成互相影响和竞争。形影相随的往往还有嫉妒,甚而怨恨。至于友谊——单纯的、毫无利益的友谊——通常只出现在童话里。

——《永恒与名望之间(上)》 李 炜 / 著 于 是 / 译

集中营军官命令塔杜兹演奏自己喜欢的华尔兹助兴,塔杜兹拿起小提琴,从容面对军官。乐队强奏,塔杜兹的琴声响起——不是华尔兹,而是巴赫D小调无伴奏组曲中的第五乐章《恰空舞曲》,遒劲愤懑的琴声表达了塔杜兹面对法西斯不屈不挠、英勇无畏、视死如归。军官被激怒,打手们蜂拥而上,暴打塔杜兹,夺下他的小提琴,砸碎在地,又把塔杜兹拉进死囚牢房……

——《甲板上的蒙面女人》 任海杰 / 文

人是情感动物,爱不可或缺。可以想象,如果村上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足够的爱,就会外求。但村上宣称:“不以独处为苦”,“哪怕一个星期不和人说话,我也不会感到痛苦”。这是真的吗?我以为否。……他的能孤独,是因为有了家室。人无伴侣,不可能真的爱孤独。这貌似悖论,其实真理。

——《果核中的村上春树》 杨 志 / 文

| 简 介 |

《书城》撰稿人及编委们多为学术界、文化界知名人士,编委会成员有王安忆、王晓明、许钧、苏童、吴晓波等20人组成。执行编委有蔡翔、李庆西、戴燕、褚钰泉、陈子善等7人组成。《书城》杂志凝聚了一批学术界、文化界颇具影响力的新老作者作为刊物的常年撰稿,刊物内容也主要以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政治视角、社会观察为主体。

作品目录

载入中

热门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