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中国
我叫彼得·海斯勒,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这本书讲述了我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 2001年夏天,我考取了中国驾照,在此后的七年中,我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这七年也正是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期,单在北京一地,每天申领驾照的新人就有一千多,其中有好几年,乘用车销售额的年增长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政府在乡村所铺设的公路里程数,就超过了此前半个世纪的总量。 《寻路中国》一书有几条不同的线索。它首先叙述了我由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中国北方的万里行程;另一条线索集中讲述了一个因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而发生巨变的乡村,在这里,我特写了一个农民家庭由农而商的变化经历;最后,则是中国东南部一个工业小镇的城市生活场景。书中所描述的这种由农而工而商、乡村变身城市的发展,正是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 《寻路中国》是我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之尾曲。它探讨经济,追踪发展的源头,探究个人对变革的应对。如前两本书那样,它研究中国的核心议题,但并不通过解读著名的政治或文化人物来实现这个目的,也不做宏观的大而无当的分析。它相信通过叙述普通中国人的经历来展现中国变革的实质。我经常在一地连续呆上数月、甚至数年,跟踪变化。我不会仅仅听主人公自己讲述,我会睁大眼睛,看着他们的故事在我面前一点点展开。 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稿人。 他成长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哥伦比亚市,在普林斯顿主修英文和写作,并取得牛津大学英语文学硕士学位。海斯勒曾自助旅游欧洲三十国,毕业后更从布拉格出发,由水陆两路横越俄国、中国到泰国,跑完半个地球,也由此开启了他的旅游文学写作之路。 海斯勒散见于各大杂志的旅游文学作品,数度获得美国最佳旅游写作奖。他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中,《江城》一经推出即获得“奇里雅玛环太平洋图书奖”,《甲骨文》则荣获《时代周刊》年度最佳亚洲图书等殊荣。海斯勒本人亦被《华尔街日报》赞为“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
失落的卫星
九年间,作家刘子超数次深入亚洲腹地,前往神秘的邻人之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在这片处于全球化边缘和大国夹缝间的土地,展开一场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寻觅之旅。 沿着国境线飞驰,绕过散落的飞地,驰骋于帕米尔无人区,在苏联的核爆试验场抛锚,他以探险者的精神见证隔绝之地;踏上撒马尔罕的金色之路,徜徉于血腥战场和帝国宫殿,凝视最古老的圣书,抚摸玄奘笔下的佛塔,他试图寻回古人的目光;结识将未来寄托于汉语的塔吉克青年,遇见困守咸海七年的中国人,在乌兹别克的酒吧里,听见把酒言欢的商人指着撒向空中的钞票大喊:“你之前看到的全是假象,这才是现实!”一路上,他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徘徊在希冀与失意、自由与迷失之间。 一切如同离轨的卫星,暧昧而失落,充满活力、孤独和挣扎,我们就在隔壁,却浑然不觉——直到旅行开始,直到翻开这本书。 刘子超,作家、记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16)。曾任职于《南方人物周刊》《GQ智族》。出版作品《午夜降临前抵达》《沿着季风的方向》,曾获“书店文学奖·年度旅行写作奖”。另译有《惊异之城》《流动的盛宴》《漫长的告别》等。 2018年,中亚作品入选单向街“水手计划”项目;2019年,《乌兹别克斯坦:寻找中亚的失落之心》长文被译成英文,获评“全球真实故事奖”(True Story Award)特别关注作品。
背包十年
本书分三个部分,用100个故事串联起10年旅途。故事后会有点评,描述当时的心路历程,并配有大量在旅途中拍摄的精美图片。第一章:背包行天下(2001-2004)以第一次自助背包旅行起,描述自由自在的旅途生活。第二章:艰难的旅行路(2005-2007)描述在旅途中的颠沛流离,父母的不支持,人生中的低谷;在黑暗中摸索一条可以把旅行良性循环的道路,因为没有前人的成功经验可以复制。第三章:看见自己的彩虹(2007-2010)在一次破釜沉舟的旅行之后,终于柳暗花明。现在我的生活就是旅行,写字,拍照,再次旅行,而且旅行有各种赞助,不再为钱发愁;也终于获得家人的认可。 小鹏 他是新旅行作家,将美景与体验塞入背包,将感动与分享凝结成册,著有《我把欧洲塞进背包》、《莲花之上》 他,亦是网络名博,拥趸千万网友热议,成为新媒体时代跨媒体的影响力人物,感召年轻人为梦想燃烧 小鹏,同样有着旅行专栏作家的身份,以出色的旅游攻略,主题设计,表达方式,在各大时尚类、文化类、旅游类、人文类知名杂志中刊载专栏或是专题。与读者分享旅游中的人文情怀与独到见地。其优美真诚的行文风范与细致到位的微观刻画,往往被“驴友”和背包客们的奉为绝佳攻略,在年轻读者群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履历: 2001年毕业于中国南开大学 2001年辞去固定工作,开始个人背包 2001年至2004年先后背包走过荷兰、英国、法国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 2004年出版第一本个人旅游文学著作《我把欧洲塞进背包》 2005年至2007年继续行走于世界各地,足迹踏遍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行走中思考,在没有前人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摸索出一条职业旅行者的道路。 2007年出版印度行游书《莲花之上》 2010年背包十年的小鹏签约泛海星空文化传播公司即将推出力作《背包十年》
林达作品系列:西班牙旅行笔记
本书记述了作者在西班牙旅行的经历。面对西班牙既充满异域风情而又绚丽多姿的历史、艺术、人物和宫殿、教堂、城堡等文化精华。 作者在描述其无与伦比的人文及艺术价值外,更把上千年来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糅进漫游的行程,使帝王将相、战火烽烟、山川景物,尤其是它走向现代国家的进程贯穿于全书,不但能让读者领略西班牙迷人的风貌,更能深入西班牙幽深的历史,洞悉它深刻而富于启示的社会演化过程。
去遇见
通透的杨天真,决定给自己放个长假。 在这个悠长假期中,杨天真暂停了手上的所有工作,从紧张的日程表中抽身,独自踏上旅途。从巴黎到伦敦,从纽约到西班牙,她经历了奢侈热闹的时装秀场,也在荒凉的孤岛体验了生命的宁静。 才发现,原来不内耗地爱自己的方式,就是去看辽阔世界。 这本书既是作者对自我内在的梳理,也是对女性的启示,常常聆听内心的声音,勇敢做回自己。 而杨天真所有重要的人生命题都在这里,在真诚的内省中,她记录下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 与以往干练的形象不同,这本书将呈现出她柔软细腻的一面。 要去观世界,才有世界观,很多看不见的盲区才会被碰撞出来,人生是旷野,也是在山海里自由放歌。 远行,是抽离,是往心里走,去遇见未知的一切,去遇见更真实的自己。 杨天真就是你的赛博好友,我们一起去冒险,去走遍全世界。 杨天真 作家,企业家 读万卷书的储备,让她洞悉人性 行万里路的阅历,造就强大内核 人间一趟,自由至上 探察世界,忠于本我 她什么都懂,却还那么天真 代表作: 《把自己当回事儿》 《通透》 播客: 《天真不天真》
摩托日记
手记式的文字记录了1951年切·格瓦拉和朋友阿尔贝托·格拉纳多两度靠骑摩托车和在公路上拦车,在南美洲五国漫游的旅程,以及他的观察与思考。两位年轻人在旅程中体味到拉丁美洲的社会与政治问题,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各种事物不断地改变着他们的看法。格瓦拉亲眼看见了人间的苦难和社会的不公,进而悟出自己生命的方向。就在这场发现之旅之后,切加入了古巴革命。 埃内斯托·切·格瓦拉(1928-1967),拉丁美洲左翼革命家,1928年6月14日出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市的一个建筑公司业主家庭。1953年毕业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1956年11月同卡斯特罗等人乘格拉玛号游艇在古巴科罗拉多海滩登陆,转入马埃斯特腊山区,开展反对巴蒂斯塔独裁统治的游击战。1957年晋升少校,任纵队司令。1959年1月2日晨攻入哈瓦那,推翻巴蒂斯塔政权,参与缔造古巴共和国。
旅行与读书
《旅行与读书》是一本没有图片的旅行游记,不提供可以按图索骥的旅行指南,却带有丰富的想象与画面感。永不止步的前行者詹宏志,总是在阅读,始终在路上。他的旅行多由读书而起,十个推理小说般的精彩故事,犹如一场百科知识的脑内冲浪与日常哲思的马拉松。被一本托斯卡纳食谱指南引路的摊牌考验;因尽信书而惊险万分的瑞士登山之旅;在印度无力招架念诵着鲁拜集的高明地毯商人;在南非草丛中充满生命体验的萨伐旅;在灾难过后的巴厘岛矛盾复杂的旅人心境……十场梦幻旅,别样新人生。 詹宏志出生于1956年,南投人,台大经济系毕业。现职PCHome Online网络家庭董事长。詹先生也是计算机家庭出版集团与城邦出版集团的创办人。拥有超过30年的媒体经验,曾任职于《联合报》、《中国时报》、远流出版公司、滚石唱片、中华电视台、《商业周刊》等媒体,曾策划编集超过千本书刊。并创办了《计算机家庭》、《数字时代》等四十多种杂志。
旅行之木
☆日本国宝级生态摄影师星野道夫:不仅是一位生态摄影师,也是一位旅行作家,旅居北极二十年,创作了大量摄影与文学作品,曾获“摄影界的芥川奖”——木村伊兵卫摄影奖。 ☆33段邂逅,33个故事,33篇旅行手记:精选星野道夫1993-1995年间的33篇旅行随笔,棕熊、驯鹿、座头鲸,还有几位老酋长……旅行途中邂逅的人,会在今后的人生中画出怎样的地图?通过旅行,找到答案。 以记录美丽而严酷的极北之地阿拉斯加而闻名的星野道夫,不仅是一位生态摄影师,还是一位旅行作家。《旅行之木》精选星野道夫创作于1993—1995年的33篇随笔。它们发表于作者成名伊始,33篇旅行手记,也是33个故事,33段邂逅。对作者而言,旅行路上邂逅的人会在今后的人生中画出怎样的地图,总归是想要了解的。通过旅行,找到答案,安静而意味深长地记录了下来,写成书,是“幸福汇报”。星野道夫的文字,有种“告别了某种人生”的人所特有的温柔,本书让我们能够与他并肩看到许许多多的风景。 星野道夫,生态摄影师,旅行作家。一九五二年生于日本千叶县市川,庆应大学经济学系毕业后,听从内心召唤,深入阿拉斯加追寻极地风光。旅居北极二十年,创作了大量摄影与文学作品,声名渐起。一九九六年八月,在堪察加半岛遭遇棕熊攻击,不幸离世,终年四十三岁。 一九八六年荣获第三届平凡社动物摄影奖,一九九○年获第十五届木村伊兵卫奖,一九九九年获日本摄影协会追赠特别奖。后人称星野道夫为“与安塞尔•亚当斯齐名的自然摄影师”。
旅行之道
“在你成为道路之前,你不能走上那条路。” 著名旅行文学家保罗·索鲁总结之作:文学×旅行 我是所有我读过的作家,去过的地方,在所有时代遇见和爱过的人。 《旅行之道》是写给所有文学读者的漫游指南,也是一部随身携带的格言集锦、袖珍书单和回忆录。旅途中包含无数可能,也时刻暗藏陷阱,但你只有亲自出发才会知道。 最好的文学爱好者往往是旅行者,他们拥有相似的好奇心与想象力:翻开书页的那一刻,我们便不由自主地踏上了那条唯一的道路;出发的一瞬间,我们也不可避免地开始书写自己的人生。 当保罗·索鲁还是个小男孩,无法独自出门远行的时候,文学作品曾是带他游历的“道路”;在全球各地漫游五十余年之后,他将自己读过、写过的有关旅行的哲思、洞见与智慧箴言浓缩在27个主题章节之下,结集为这本“文学爱好者旅行指南”,将一生心得倾囊相授。 书中有诸多伟大的探险家和旅行家激励人心的故事,也有文学大师们书写的旅行经历和见闻。塞缪尔•约翰逊、斯蒂文森、海明威、亨利·詹姆斯、D. H. 劳伦斯、列维—斯特劳斯、纪德、纳博科夫……在去往异国他乡的路上,作家们不断触及广阔幽微的风景与参差多态的人生,他们萃取异域视野下陌生的经验,也由此探索着人类生存与思考的方式。在此处与别处之间,旅行者带回远方的故事,收获丰饶的生命。 保罗·索鲁(Paul Theroux),1941年生,美国当代著名旅行文学作家,在全球各地游历五十余年,作品以敏锐的洞察与犀利的笔锋著称,代表作包括《滨海王国》《老巴塔哥尼亚快车:从北美到南美的火车之旅》《大铁路集市》《暗星萨伐旅》《旅行上瘾者》等,曾获得英国惠特布雷德文学奖、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等。 张芸,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学士,现旅居美国。自由译者、撰稿人。译有《遥望》《猫桌》《舞者》《管家》《飞越大西洋》《玛利亚的自白》《圣徒与罪人》等。
秘境
秘境中往往隐藏着浓郁的情感。它由天堂或地狱演变而来,联结文明与蛮荒。当你因索然无味的日常而感到窒息时,本书能够将你从沙发中拯救出来。 为满足人们对秘境的好奇欲,乔舒亚·福尔、迪伦·图拉斯与埃拉·莫顿跨越海陆,深入荒野,辅以丰富的考据及逸闻,汇总了全球600多处隐秘的梦幻景观,意大利的地下神庙、冰岛的精灵学校、中国的水下狮城、日本的人偶村、克罗地亚的分手博物馆、埃及的死人城、南极洲的猩红血瀑,以及委内瑞拉拥有900多种口味的冰激凌店……秘境在浮世百态与天马行空间游离,暗示着自然与人类无限的可能性。深入鲜为人知的空间,方能与变幻莫测的世界亲昵接触。 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成为旅行者的时代,“步履不停”已变成潮流,与其追逐大同小异的“热门景点”,不如逃离平庸,在有限的生命里,窥探世界隐秘的面孔。 乔舒亚·福尔(Joshua Foer),秘境舆图网站(AtlasObscura.com)的创始人之一。全球畅销书《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美国记忆力冠军教你记忆一切》的作者。《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时尚先生》杂志、《石板》杂志、《纽约时报》与《华盛顿邮报》的撰稿人。 迪伦·图拉斯(Dylan Thuras),秘境舆图网站的创始人之一与创意总监。 埃拉·莫顿(Ella Morton),秘境舆图网站的资深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