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
    惠及全球无数脱口秀达人的经典之作,拿来就能用的完全脱口秀表演指南。资深脱口秀表演专家格雷格·迪安,通过观察和挖掘知名喜剧演员的表演,发明了一套专门针对脱口秀表演的学习方法。诸多喜剧大咖都承认曾受益于这套方法。《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从基础的段子写作开始,一步一步教你写笑话、组段子,从排练方法到表演技巧,从麦克风使用到增加舞台经验,可谓面面俱到。《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让新手入门,让老手更上一层楼,让平凡的普通观众发掘自己的无穷幽默潜力! ●从创造段子到舞台表演,全面解析脱口秀表演的各个环节; ●完善的脱口秀创作表演体系,让你从搞笑到爆笑,一路笑成大明星; ●造就《吐槽大会》首席编剧们的脱口秀圣经;脱口秀入门指南; ●《吐槽大会》编剧程璐、梁海源,逗伴脱口秀创始人冯立文倾情翻译,主持人张绍刚作序力荐; ●一本书轻松提升你的演讲能力、社交能力,让你成为一个真正有趣的人。 格雷格·迪安 ●美国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曾出演《周六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担任世界三大马戏团之一的玲玲马戏团(Ringling Bros Circus)的表演领班,同时他还是好莱坞喜剧商店(Comedy Store)的主力军 ●他开创的喜剧体系惠及了很多脱口秀演员,开启了无数大明星的喜剧之路 ●被誉为是“脱口秀老师的老师”,世界各地的脱口秀老师都在使用他发明的喜剧教学技术
  • 中国书法史(增订版)
    本书对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书体沿革、风格嬗变等作了鸟瞰式的描述。本书作者吸收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以个人对书法史的理解,阐释中国书法史上的若干现象,着力介绍了书法史上重要的书法作品、书家、时代风尚和艺术流派,总结书法艺术发展的内在脉络。 本书除梳理中国书法中“碑”、“帖”的渊源外,还对历代书风形成的文化环境、历代书法著录和刻帖、历代书论等作概要描述。附录历代书论文献举要、中国书法基本书目三十种,便于读者检索,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书法艺术。本书图文并茂,多见新意,被著名学者卞孝萱教授誉为简明书史之新力作。 朱天曙,江苏兴化人。南京艺术学院文学博士,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后。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国际传播》刊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有《宋克书法研究》、《周亮工及其<印人传>研究》、《周亮工年谱长编》、《明清印学论丛》、《汉魏六朝书论要义》、《书法答问》、《艺微》(上下册)以及艺术随笔《且饮集》、《七叶集》、《艺术学记》等,编校整理有《周亮工全集》(十八册)、《鲒琦亭集批注》(上下册)、《印说》等。
  • 西方美学史
    一部美学史并不单一的只是纯粹美学理论的历史,而且还是人类心灵自我展现的历史,或者说,在那些看似抽象的理论背后,我们所感受到的乃是各个时代人类精神脉博的跳动,这是一种精神的还乡历程——请跟随吴琼来一次西方美学的精神漫游吧。 本书是关于西方美学理论的专著,是中国人写的第一部西方美学史,在学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自1963年出版以来,一直作为高等院校文科教材。1978年作者曾作过修订。 朱光潜(一八九七-一九八六),我国著名美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等职。毕业从事美学教育与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主要译作有:黑格尔的《美学》,莱辛的《拉奥孔》等。《文艺心理学》是中国美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名著之一。
  • 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
    要掌握现代艺术的游戏规则,你需要知道些什么?——涵括近百位艺术家及其代表作,梳理二十多个现代艺术流派的渊源流变,勾勒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这一百五十年来艺术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到了今天,一件看似五岁小孩也能捣鼓出来的东西,居然会是艺术史上的旷世之作? 这是艺术吗 ?这必须是艺术!——马列维奇的黑色正方形,蒙德里安的彩色格子,杜尚的小便池… 艺术不再必须与美有关,它更多地关乎理念。那些光怪陆离、五花八门的艺术流派,在揭开了其中的奥秘之后,实际上简单得惊人,但又绝妙乃至伟大。 如果我们还能从一百五十多年前莫奈的《日出》、梵高的《星空》中,依稀辨认出艺术“原来”的模样,那么,一百五十年后安迪·沃霍尔的金汤宝罐头、达米恩·赫斯特的腌制鲨鱼,还有翠西·艾敏乱糟糟的床,足以让我们看到艺术的其他可能。回顾现代艺术一个半世纪的反叛之路,我们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何变得愈发反叛、大胆、混乱。这背后,是艺术家对“何为艺术”的无尽追问,是他们对周遭世界的回应与抵抗。现代艺术的故事仍在继续,也许永远不会完成。 威尔·贡培兹(Will Gompertz),1965年生,一个会说“单口相声”的艺术评论家,曾被纽约《创意》杂志评为世界上最有创意的50位思想家之一。贡培兹在泰特美术馆担任媒体主管达七年之久,并在BBC的邀请下,担任新成立的艺术频道的第一位主编。他二十多年来笔耕不辍 ,为《泰晤士报》和《卫报》撰写了很多艺术评论,并担任知名艺术批评网站 culturecritic.co.uk 的总编辑,也是英国众多前沿艺术机构的专业顾问。
  • 书法课
    书画家林曦从自己十年来面向零基础成年人的教学经验出发,将多年来对于书法的认识、思考、体悟凝练成书,为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提供了系统学习和实践的可能。 本书全面呈现了学习书法的方法,将“心手相应,知行合一”的理念贯穿于始终,涵盖具体技艺的练习、学习的步骤、功夫的积累与精进、学习心态的调整落定、书法的内涵与意义、艺术欣赏的方法等各个方面。随着学习的深入,“书法”这个词便渐渐从一个平面的概念,生长成一整个系统。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通过技艺的修习,帮助我们形成新的视角,亲近传统文化,感受艺术之美,通过学习和实践和所得滋养自我与当下的生活。 书法是一门传统艺术,更是文心的修炼与养成。 学习书法,不只是为了把字写好,而且要经由它、经由专注自律的日课精进,在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往来交流中,学习为人的修养、风骨和趣味,学习欣赏万千笔墨,欣赏这难得的抽象之美,去到更为细微及更为远大的世界,让自己更快乐。——林曦 林曦,水墨画家,1983年生于重庆,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她是暄桐教室的创办人与授课老师,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人生活方式的转译与传播。在她看来,写字是一种生活,学习传统的重要意义在于启发当下。
  • 髹饰录
    《髹饰录》是我国现存的一部古代漆工工艺技术专著,它系统总结了明代及明以前的漆工经验。全书分乾、坤两集,共十八章、一百八十六条。乾集主要记述髹漆所需的原料、工具,以及在髹漆过程中因容易操作不当而产生的各种弊病;本集开篇,著者便阐明了工匠制漆器,犹“天地之造化”的造物观,以及利器、美材与髹漆的关系。坤集提出了漆器髹饰|“质之阴,文为阳”的归类法,从漆器的质色、描饰、镂刻、胎骨等角度,为种类繁多的髹饰工艺作了全面梳理,并对漆器制作的基本过程、漆器的修补和仿旧进行了补充说明,为漆器的编目提供了技术依据。与撰述者同朝代的髹漆匠师扬明对该书的注解,极大地充实了该书的技术要点和技术细节。两位髹漆匠师的一撰一注,足见古代髹漆匠师“求精”精神之一斑。 黄成,字大成,号子沙,明代徽州人,明朝漆器制作名家。其生平事迹不详,大约生活在隆庆(1567—1572年)前后。 扬明,字清,天启年间(17世纪初叶)的一名漆工,其生平事迹不详,西塘人。 注译者:田开鹏,1960年代生于四川凉山,有散文、诗歌、社科研究文章等散见于各级报章杂志,现居遂宁,荣任四川宋瓷博物馆社会教育导师。
  • 对立之美:西方艺术500年
    本书把以往深奥、晦涩的西方艺术史“翻译”成人人都能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知识资产。把艺术家、艺术品所处年代的社会背景打通介绍,捋清脉络和关系,还原艺术史的真相。 理解一条逻辑线:用“二元对立法”理清古希腊至今的艺术流派产生、发展、流变背后的逻辑。认识200位艺术界超级IP:帮你搞清至少200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的300件艺术品。熟悉艺术专业术语:大到“三位一体”、文艺复兴,小到失点、延音,无论是大众熟知的,还是深晦涩的,所有艺术专业术语,你都将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能知道为什么。顺手做个欧洲通:充分地了解不同时期的欧洲社会,从艺术史的角度了解欧洲史的详细版图。从此趟平博物馆:无论是带娃打卡,还是情侣邀约,去博物馆不再走马观花,你会看懂真迹,领略艺术之美。卢浮宫、奥赛美术馆、梵蒂冈博物馆、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乌菲齐美术馆……统统对你敞开它们的神秘大门。 让每个人都能充满自信地说:你好,艺术!这一套方法贯穿下来,合上书。所有的艺术品、艺术家、艺术馆、艺术时代就在你的脑子里不断回闪,忍不住得跟小伙伴们暄贩一下,带娃逛个博物馆也能头头是道侃侃而谈,谈个恋爱也不再只是看电影咖啡馆,美术馆、博物馆、生活馆,都有你释放“能量”魅力的巨大空间。 严伯钧,知名科普作家、艺术研究者。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数学硕士,曾于美国布朗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自幼学习小提琴与钢琴演奏并组建室内乐团,拥有20年西方艺术游学经验。自创“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用理性逻辑剖析美术与音乐作品,将西方艺术的流变与发展做出了独创性的清晰解读。
  • 苏轼寒食帖 赤壁赋
    《黄州寒食诗帖》,纸本,行书,苏轼自录五言诗二首,凡十七行,二百零七字,三十三点五厘米,横一百一十八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元丰二年(一〇七九),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元丰五年(一〇八二)寒食节,苏轼作《寒食诗》二首,表现生活环境的恶劣及对前途的迷茫。该帖是苏轼“尚意”书风代表作,书写节奏随着情感的发展而发展,字体大小、书写速度等跌宕变化,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后人以此帖与《兰亭序》《祭侄文稿》并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赤壁赋》卷,纸本,行楷书。纵二十三点九厘米,横二百五十八厘米。字共六十六行,前五行三十六字已缺,由明代文徵明补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卷书于元丰六年(一〇八三),结字宽博,而内涵筋骨,明代董其昌评曰:“此《赤壁赋》庶几所谓欲透纸背者,乃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著
  • 元图像:图像及其理论话语
    元图像是瓦尔堡的《记忆女神图集》,是普桑的《金牛犊》,是我们熟稔的“鸭兔图”,也是任何一张对根本性问题发问的图画:图像到底是什么?它们与语言的关系怎样?它们如何被创造、生产、复制?又如何影响观者?在将形象主体化的进程中,元图像是一座里程碑。它将图像自身作为方法,作为窥探意义及理论建构的窗口。当代图像理论研究泰斗米切尔在新作《元图像:图像及其理论话语》中开宗明义,回顾并梳理了创生于20世纪早期的图像学的生长轨迹,探寻其在突破艺术史的限制,走向更为开阔的一般性图像科学的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类媒介中的图像,尤其关注语言之为媒介。米切尔以图像学1.0及2.0锚定并命名了图像制作的发展历程中,由技术革新带来的两次转向。 在图像学3.0的框架背景下,米切尔以人类经验中最具表现力、最具力量却也是最小的图像单元——面孔——为研究对象,并在福柯有关疯癫的历史之论述中重新思索“愚人船”这一古老的政治哲学隐喻。这些讨论不光涉及图像如何成为一种偶像、图腾甚至是物恋对象,更涵盖了图像如何作用于历史,作用于我们。尾声中,米切尔回归艺术品的范畴,将视线集中于雕塑这个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有限性和物质性的代名词,探究单一的、特定的、物质性的艺术作品如何超越自身的物质性,指示无限性和非物质性。 本书是“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丛书第四辑,为中英双语读物,由四个章节及附录部分的三讲讲座问答构成。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作者近三十年来对那些能够审思自身存在的图像之追索的高潮。这不仅是一次横向拓宽其视觉文化研究维度,发掘吸纳当代社会现象和公共事件中案例的旅程,也是一部纵向挖掘其图像及媒介理论源头,辐射统筹诸如哲学、语言学、政治学、美学所提供的解释路径的奥德赛之书。 在这个图像占据注意力中心的时代,在我们逐渐被图像焦虑所淹没的当下,这本跨越多个学科的著作既是一次探索也是一种实验,关涉从人类学到艺术史,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它如同元图像一样,在探索模糊不定的边界的同时,试图捕捉历史瞬间的某种本质。 “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项目是致力于促进当代艺术史研究的开放性项目,也是OCAT研究中心的年度核心项目。年度讲座项目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一位重要学者,邀请其面向中国观众做原创性的系列演讲,介绍其最新研究成果或学术反思,在中国产生知识。该项目旨在帮助国内思想界和艺术界直面国际前沿的学术动态,为彼此提供一个交流与对话的互动平台,也昭示了OCAT研究中心在广泛的人文学科基础上进行艺术史研究的基本理念。每年的年度讲座结束后,研究中心会将年度讲座,以及围绕年度讲座举办的启动讲座、研讨班等内容进行整合出版,形成持久的影响力。 W.J.T.米切尔(W.J.T.Mitchell,1942—),美国视觉研究领域杰出的理论家,芝加哥大学英语与艺术史系盖洛德·唐纳利杰出贡献奖教授,美国哲学会会士、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因其在艺术史教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被授予芝加哥大学杰出研究生教学奖、美国大学艺术协会终身成就奖。其著作《图像理论:语言与视觉再现文集》获得由美国大学艺术协会颁发的查尔斯·鲁弗斯·莫雷奖,《图像何求:图像的生命与爱》于2006年获得由美国现代语言协会颁发的罗威尔奖。2018年,米切尔策划了OCAT研究中心“元图像”展览,其同名图录于2021年出版。 译者:唐宏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出版著作有《透明:中国视觉现代性(1872—1911)》、《现代性的视觉政体——视觉现代性读本》(编译)、《从视觉思考中国——视觉文化与中国电影研究》、《旅行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旅行叙事研究》等。
  • 艺术与文化
    本书系美国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出版于1961年的艺术评论文集,系作者在20世纪40年代、50年代发表于《党派评论》《评论》《艺术》等期刊的艺评文章的结集。全书分文化一般、巴黎的艺术、艺术一般、美国的艺术、文学5部分,计收文37篇,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格林伯格的艺术观: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包豪斯美学的某种辩证法。在本书中,格林伯格对前卫艺术、抽象表现主义、现代主义、巴黎画派、纽约画派及其代表画家均有独特而精彩的艺术批评,从中我们也可一窥其艺评文章的现场性、当下性、流动性和丰富性。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1909-1994)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批评家之一。他通常被认为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主要发言人,由于他的主要观点代表了现代主义艺术理论的法典化,他便成了现代主义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分水岭。几乎所有同情或支持现代主义艺术的人都为他辩护,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支持者都首先将批评的矛头指向他。著有《艺术与文化》、《朴素的美学》、《格林伯格艺术批评文集》(1—4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