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东🤪👻的评论12
- 和以往讲述登山经历的作品相比,这部多了一些对历史的记述。虽然会选择登雪山的人,应该没有谁会为了曾发生的历史事件选择去那里,但亲身经历过相同的艰辛与危险,也能让遥远的历史变得更真切可触,而这是在自然之美之外仍然有待发现的意义。 我在登山这件事上的终极理想,不过就是有一天也能抵达作者曾到过的这些地方。评论《厄峰之旅》1回应2赞
- 黑塞对环境和他人情绪的敏感常常让人惊讶,换一个人或许会让人觉得他与自己的较劲几乎有些神经质,但他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可以把吐槽升华成为诗意,或许是因为从未停止过思索和真诚的倾诉吧。感觉像是读完了一封长长的信。另外,翻译非常流畅,感谢译者。评论《纽伦堡之旅》0回应0赞
- 在豆瓣阅读虽然会看一些自出版的作品,但很少有读完的,川二是唯一的例外,我几乎看完了她所有的小说集和专栏。或许是因为也喜欢户外登山,因此有偏心,可还是觉得她的文字比好多被首页推荐的作品更耐回味。有些细微的感受,“太像书”的作品反而表现不出来,川二的故事刚好补上了这个空缺。它们更像是写给自己的抽屉,或…评论《岛上七个未解之谜》2回应1赞
- 虽然没参加过马拉松,更不用说越野跑,但读到其中一些描述仍然会感同身受。后半部分的故事都很精彩,也许的确会有更多读者喜欢,不过前半部分那些关于运动甚至关于生活的感慨,对我触动更深。很少看到与运动相关又有强烈内省意识的文字,真希望作者能出书啊~评论《一枚文青的越野之路》1回应0赞
- 记得当初发现川二,是因为那本《雪线之上》。在豆瓣这个过度文艺的圈子里,难得看到有人写写户外题材的小说,作为一个同样热爱登山的人,发现这样的小说格外开心。但当时整本书读完,我也没想到原来作者是一个女生,直到看到她豆瓣日志中的照片,才意识到豆瓣也有这么执着于运动的姑娘,文笔又这么好 —— 当然,那一刻…评论《岛峰手记》2回应1赞
- 虽然之前也在舒行的日记中读到过部分内容,但还是整理成书一口气的读下去,感觉更好。下雨的夜席地而坐,在暖黄色的落地灯下读完,整个人都安静下来。身处北方的南方人笔下的草木故乡,让久居南方的北方人都快误认他乡是故乡了。文中提到的电影也都好棒,其实这也是一本美好山水与有味生活的导读。评论《山水与日常》1回应1赞
- 不是很喜欢前三分之二对主角工作内容的描写,现实的乏味几句带过就可以了,反正这些事情大家都很熟,与主题也没有太大关系…… 最精彩的仍然是关于对跑步和登山的段落,足够热爱的事写出来才会触动人心,这部分要是更多些就好了。 另外,每次去户外跑了一圈回来,总会有重获新生的感觉,虽然许多问题仍然存在,但…评论《夏日的奔跑》1回应0赞
- 因为《雪线之上》开始留心作者的其它作品,但读之前没想到这本短篇集比中篇给我更深震撼。 最重要的是真实,没有哪个故事是戏剧化的,甚至都没有结果,或者说,作者想讲的就是没有结果的故事吧,但它们发生的过程中又有些东西变清楚了。 每个故事都与对某件事的执着有关,但内里是寻常人生。所以即使细节不同,还是…评论《寻树之旅》0回应0赞
- 虽然故事很简单,但读到那些描述登山过程的句子,还是会非常激动,去年登四姑娘山的记忆又被唤醒了,迷路的惶恐,高海拔攀登时几步一歇的艰难,寒冷和疲惫,太多相似的感受。很难解释为什么这一切并不会成为不再登山的理由,反而让渴望更强烈。要是能再选择一种人生,真想去做一个职业登山客啊。评论《雪线之上》2回应0赞
- 文笔比预期好,作者组织内容的能力超强,所以即使写现实,仍然足够好玩儿又戏剧化。但比努力练习武术更让我钦佩的,是他竟然沉得下心去这么深的融入一个如此不同的社会,而且做得到适应它、被它接纳。不过还是太个人化了些,为适应读者的期望修饰得有点儿多,说不上是少林版的《寻路中国》。三星半。评论《少林很忙》0回应0赞
- 标题这句话来自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他说在土耳其语中有一个词形容一种微妙的忧伤——“呼愁”。这种忧伤往往来自于美妙事物的脆弱易逝,以及对往昔回忆无能为力的怀念。我想用“呼愁”来描述属于热带的忧郁,也是合适的。 除了缅甸,我曾在老挝和泰国旅行几个月,作者说到的地方基本都去过。这使我如此想读这本书,…评论《我的忧郁热带》1回应17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