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in 的评论12
- 1.布赖兹赫德庄园的名字就像普鲁斯特笔下在草药水中浸过的玛德莱娜蛋糕,开启了查尔斯对往日时光的追忆,同学少年多不贱的校园生活、与塞巴斯蒂安暧昧游离的威尼斯之行,是一首情深缘浅的酸涩恋曲,也是一出盛大的夏日时光交响乐,亦是一曲繁华落尽的时代挽歌;2.三位主角不同的选择也值得探讨:塞巴斯蒂安对酒精的沉…评论《故园风雨后》0回应1赞
- 三个感受:第一,水准有点分裂,时好时坏,精致的段落总能跑进来几个格调低下的句子;第二,我个人还挺喜欢这种掉得不出戏的掉书袋的,也能看出作者的用意是比较深刻的,但是成品总给我一种眼高手低的感觉;第三,真的现在还有人用“亲爱的读者朋友”这种打破第四面墙的句子吗?就算我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没办法喜欢这种…评论《鹭岛小夜曲》0回应2赞
- 通过某个颇具象征意义的元素(打雷和爆炸)把群像式的人物和故事连接到一起,非常像阿乙的某些短篇小说。当然,成品是略显粗糙、仍需打磨的,也和很多征文一样有篇幅太短限制发挥的问题。但很惭愧,我本人一直想写一篇类似风格的小说却迟迟没能付诸笔端,看到这篇还是挺惊喜的。四星鼓励,加油。评论《第八大街》1回应0赞
- 首先对作者表示尊敬与赞赏,能直面心灵的重创并化悲痛为文字的力量。但是对于这篇文章,我觉得做得不够好。几乎看不到情绪的起伏变化,无论是灾难带来的痛苦、对死亡的恐惧还是劫后余生的喜悦等等情绪都是高亢的、宏观的、轮廓粗糙的,而人物内心活动九曲回肠的丰富也被同质化、程式化的单薄对白削减得荡然无存,一路读下…评论《废墟下的22小时》0回应1赞
- 简单的反而是真挚的,从漫漫寻子长路到俄狄浦斯式的悲剧转折,除了主人公的死亡过程交代得过于粗略(不到一页的篇幅,一不留神就会错过),在仅仅两万字的狭小格局里,作者完整地搭建了一个清晰、自洽的故事框架。评论《他们说,那里遍地黄金》0回应0赞
- 正中恋物癖、收藏癖和考据癖的下怀。意出尘外,文典而美,语言极具辨识度和个人风格,是我目前读过的征文里语言形态和写作风格最臻成熟的一篇,以至于可以完全忽略稍显孱弱的故事本身。八仙的传说本身即是仙风道骨的神游,这里则借八仙之人物,在以古今中外典籍为经纬编织的网络中试图按图索骥假托寻旧时风物之本心,无异…评论《遗嘱执行人》1回应3赞
- 高开低走,似有张爱玲笔下民国韵味的儿女情长,实则得其皮相不得骨肉。故事刚开始还是收束、克制的,玉姨这个人物为“我”与肖潜的故事埋下草灰蛇线,只是故事发展到后面有些脱缰了,各色人物悉数登场,吵吵闹闹,埋好的丝丝缕缕硬是被拉扯成了一团乱麻,本可以如张爱玲那样徐徐抖落一袭华美衣袍的情节急转直下,落脚于略…评论《金银台》1回应1赞
- 有点王朔《看上去很美》的意思。一路读下来觉得很流畅,叔叔对李老师的爱经历了由“疯”到“痴”再到“疯”的转变,投石和斗猪的场面荒诞、幽默,虽有些出格但仍契合叔叔整体的性格塑造,后面的吃粪和杀人似乎有些过于脱离全文构建起来的这种看似疯癫实则特立独行超脱世俗层次“疯”,反而转向一种生猛、粗粝、平庸的真正…评论《我叔叔不是疯子》1回应5赞
- 前半部分是朴实的校园故事,想起来换做当年的自己,也会在喜欢上梅昭这样离经叛道的人吧;后半部分渐渐变得厚重,轻巧明快的青春气息已然褪去,却另辟蹊径地通过成年人固守初恋的那种朴素原初的执着拔高了前半部分稚嫩、平庸的青春恋爱故事,原来在不相信爱情的年代也仍有爱情,即使干枯得奄奄一息却还活着。最后一章误会…评论《梅昭》1回应1赞
- 讲了三个人:被留在农村的清歌,出柜的沫歌,从事性服务行业的宁歌。结构上的确有些失措,大半篇幅都着墨于宁歌的故事上,沫歌作为叙事主人公起到串起这些零碎化片段的作用,而清歌像无足轻重的尾音可有可无,如果三人分别单独成章重点讲述反而会更好。有佳句而无佳章,能看到很多地方语言是经过悉心雕琢的,但人物的对白…评论《荒歌》0回应3赞
- 地下神秘聚会让我回想起当年在SFW上读《以太》的感觉,设定是有惊喜、奇情且又合乎情理的,在前半部的迫切加入与后半部的慢慢逃离对比中,又有点《龙虾》的味道,逃离一个集体加入另一个集体,都无法自行消解人的孤独,所谓文明开化与原始返祖是同一种异化。受限于中篇的篇幅,故事的发展有些急促了。评论《返祖俱乐部》0回应4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