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十四反西游记
九浅一深,欲罢不能 我这评论标题作“九浅一深”,绝非有意卖弄俚俗趣味。实是这部作品适以此四字形容。 所谓九浅一深,首先体现在故事两条主线的安排上。以往但凡说起某故事“有两条线”,这两条线无不交织纠葛,难分难舍。而这部《反西游记》则不同:一条线是地狱、取经路上的各种奇人异事;一条线是悟空“造反-失忆-求索-开悟”的个人经历。这两条线几乎毫无关系,即便分成两部作品,也基本能保持各自完整。然而作者将二者间杂写来,别有趣味。作品大部分笔墨用于第一条线上,重在奇观迭现,令人咂舌,矛盾冲突倒是并不剧烈,亦无有推动情节,此之谓“九浅”。然而每隔数章,便间杂几笔悟空个人经历,面对“我是谁”这样的大问题,如疯如痴有焉,慷慨悲歌有焉,禅机宿命有焉,笔墨不多,却颇具宏阔气象,撑起整部作品的筋骨,此之谓“一深”。 九浅一深还体现为欣赏层次的丰富。这部作品的诙谐有趣、想象丰富,即便蒙童也能欣赏。稍加深究,其中讽喻针砭,亦比比皆是。如果再往深处揣摩,则作品中各种怪力乱神,无不有出处,可见自《山海经》以降,作者于中国传统神话涉猎极广,腹笥之深,令人叹服。又:作品章节标题均为古人诗句,然而字面意思与每章内容并无直接联系,究竟匠心何在,亦颇足玩味。作品的结局本来是对孙悟空宿命故事的大解密,可是如来佛祖与悟空一番机锋之后,似乎并没有给出一个明明白白的回答,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解读的空间。……这样丰富的欣赏层次,便如一家供应全面的饭店,既提供快餐,又提供宴席,丰俭由人,消遣娱乐亦可,反复重读玩味亦可。 《反西游记》显然吸收了很多前人的营养,字里行间能看到无数经典的影子。《反西游记》又显然是独一无二的作品,至少就中国当代而言,我再没见过第二部和它相似的作品了。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