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设哑炮
不羁诗人的一路狂奔 不得不承认,我是从接触黄运丰的诗而走向对其思想和生存困境的深切关注。我和运丰不一样,运丰始终是怀疑的,他有一种极大的毁灭性的力量。他的迷狂和过度清醒必然使得他是一个青春核能式写作的天才,像宙斯一样具有无限伸张而又风情万种,能在一次次多情的迷乱中、沉醉自我、对其他事物不屑一顾、否定以及怀疑中寻得水仙花般自恋和稳定感的人。而我同样处于这种精神的重重折磨之中,只是我努力抓住生命中稳定的东西,它既不是美,也不是丑,只是观察和思考,肯定和否定。 黄运丰对于虚拟的想象不厌其烦,他虚拟了“情人”(《虚拟情人》),虚拟了“西施和范蠡”(《西施(二)——范蠡》)、“法场”(《劫法场》)、“灾难”(《灾难记》、死亡与复活、得到与失去……可以说他在诗中演绎了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并把所有疑问推向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他仿佛刚喝过酒,精力充沛,兴致盎然,试图井然有序地表达他的纷繁复杂与种种烦恼,体现他滔滔不绝的如虹才情。因此黄运丰的诗有着李太白似的瑰奇秀丽和飘洒俊逸,让人在品读诗歌里仿佛带着一股浓郁的酒香。同时他又深得语言上的声势夺人,他非常精于句式内词语的组合铺阵,给人以强大的语速感,以致每一句都是一个急流,充满着陌生感和强迫感,雄辩和应接不暇的转换。汉语言的铺阵排比所造成的繁复之美,给人一种气压山顶排山倒海的感觉。在词序的颠倒与重复以及顺延而下的假设和逻辑情景中,黄运丰能够驾熟就轻,深得语言上的“造势”。这些都形成了黄运丰诗歌浓郁的抒情性,巨大的才情使得他的句子一般都是以非常抒情的长句出现,他种种的置疑、种种的假设、种种细致情思的罗列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说话和情绪的亢奋状态下的抒情形成的巨大气流让人不得半刻喘息。如《“的”字用法及其延伸》里的“虽然”句式、《生活,给我一刀吧》里的“让”句式的反复排比。另外对于事物过程精细的把握和富于时间感和层次感的推理,使得运丰的诗歌具有悬疑侦探的色彩,如“或许”、“假设”、“如果”、“当”、“三十年后”等词语的多次运用,我们可以看见黄运丰情感的反复变化和挣扎。 不得不说,黄运丰是善于煽情的高手,他种种的假设和虚拟都在让你逐步进入他的圈套之中。一种青春豪言与爱情赌博、玩命的气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心能回应他诗里的心跳。当然有点为爱情而爱情,为诗人而诗人,为理想而理想的前提假设,然而,试问世人,又有几个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有种被设定的感觉,他写出了每个人的幻想之真,才有后来他“现实之假”的嘲讽与怀疑。 他的想象,是以假设为基础的,总是自己为难自己,自己逼自己说出真相。这和我是不同的,我尽力使自己从失败之中走出来,把眼光重新面对当下,放眼未来,甚至抛弃了现在,我在于的是一种更远的假设,更远的未来,或者可以说,我从来不想让自己失败。我关注的不是眼前的未来,这就是我和黄运丰根本的区别。所以眼前的失败和即将的劫难并不成为我的主要关注对象,也不成为我的绊脚石。 不可否认,黄运丰始终立足于他把美好愿望、社会价值与当前的不可能与丑陋形成的对立之中,因此我们始终能感觉到黄运丰在疯狂挣扎之中的一愁莫展、嗤之以鼻和不屑一顾,他的智慧显然能够揭穿当下的一切虚伪,从而形成一种卑微的诗人对抗中的英雄失败之美,仿佛美丽夕阳下刎剑自杀的项羽。他的涅磐之悲美、温情缠绵如夜曲和慨以当歌的浪漫精神、与卑微者的真诚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他的真诚如《我不太幸福》、《要知道我也想做英雄》、《我们是种子,也许孤独》、《承认》、《慢慢绝望》都在自我的盘点中把生存状态和希望的假象真实地揭露了出来;他的慨以当歌如《黄运丰是谁》、《那时候,我是诗人黄运丰》。 在毕业后南下的几个月里,他面对色彩斑斓的社会,摈弃了之前恣意的想象,选取安静的景物,写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作品。《在松岳里》、《在这个色彩斑斓的社会》、《废水河》、《松柏公园》、《白城沙滩》、《沉默的火车》、《是的,它是一个杯子》等都是一系列具有反抗现实之虚伪、爱情之伪、物质之伪的暴露与惊醒的作品。在这里他明显比在校内的抒情降了温,有点冷了,句子也有些短了,却更呈现出一种难得的安静气质。我知道这里的闭口是安静的,也是痛彻心扉的,虽然它们站着,闭口不谈伤心事,闭口不谈现实、理想与爱情。我觉得那一刻真是安静,出乎意外的安静,安静仿佛带着某种疯狂和可怕。我在这里只有安静的倾听的份了。他酒醉之后的《南方的酒贵》、《偷着乐》、《我梦见数以亿万计的大雁北飞》、《我们在夜里还是好好休息吧》,可以看出诗人对社会的重新打量和思考,更具有颠覆当下、重建未来的可能。对现实的短暂漠视,而转向精神,是运丰的一个巨大转折。这种徘徊状态是最贴近于当下,也最具启示意义的。这就是《我们、世界和花》这个集子所呈现的这个黄运丰。其中《白城沙滩》是非常值得难读的一首精品,在安静的慢写作中他的诗歌才华得到充分施展,对于事物细致入微的描述,对于叙述的安排和铺垫,对情感向事物的转移以及缓慢、反讽、对比的处理都恰到好处。 黄运丰在大学时代因为钟情摇滚曾拜师学艺吉他,却半途而废,没有完成他寄情于唱的想法。但是黄运丰诗歌的摇滚气质有时真让我想起某个值得怀念的时代,他像个吉他手在拨弄着琴弦,唱着《退场吧爱情,疯狂吧青春》、《最后一首情诗》、《奔跑与停留》等篇章,那种企图终结的宣言和告白听起来真是舒畅,那种反复审视和反复雕刻真是一次又一次重新死过和开始,都是迷醉和清醒,都是直指人心和大快人意。 我的诗歌写作是偏向于义理建构的,运丰是偏于生活向度的,都是在巨大的精神立面上反复斟酌和痛苦寻觅。运丰把我们带入到一个空幻的身临其境,而我做的似乎有点偏于一种虚拟的精神建构,有点类似于柏拉图、理想国、乌托邦,在一片废墟上更注重的是建构,仿佛在用具体物在构筑心灵,不是瓦解,不是困惑,也不是讲述。而运丰的诗是讲述性的,他仿佛是在说故事,说得津津有味,条条有理,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结尾处总给人一些回味。 有时候,我觉得黄运丰更像是一个巫师,站在自我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后受蝗虫攻击的危危可岌的处境中,而我却是一个看到魔盒危害后企图关闭潘多拉魔盒的教士。 黄运丰不停地颠覆自己,首先是生活的变动,作为个体的他,并没有固守成见,他一次又一次认识到自己卑微的处境,有时候认为自己非常的失败(《无限失败感》);有时候他认为“我们都是被眼睛迷惑的尸体”(《我们都是被眼睛迷惑的尸体》);有时候他肯定着自己在平凡的生活中已经是一个英雄感受着生命的充实,“至于这世上有没有人/正在寻找我,如同寻找迷失的自己/或者未老的青春/我并不在乎/我确信我已成定局的存在/正染指一缕缕阳光,它们有如辉煌的果实”(《染指》),无疑他在参与着生活;在原本的生活意义被诗人推倒之后,他获得了自由,同时却也为自由所累,因为他在辨认着生活新的方向和意义,在新的事实面前他对现实进行溶解和重新辨认打量。在《实验性》一诗中他认为自己毕生只是在做实验,无所谓成功与失败;写完《理想生活》,他认为要按自己的道路生活,“己所欲,欲人之不欲/己所不欲,任人人欲之”,他都给生活安插了无数种可能性注解和非常复杂的局面。《致歉信》里甚至出现了多个男人同时抚摩“美人鱼”的形象想象,表明了诗人的眼光不停在容纳新的事实和生活的厚度。 如果说前几部诗集当中运丰还迷恋于一种冗长陌生的西式语言的话,那么在2009年写成的集子《不适之途》里,他已习惯于用一种绝句式的谈话来表明自己的节制和对于世界保持一定距离地进行把握,这种写作无疑产生了更大的张力,体现出精工和收敛、节省的思维模式。在这些诗里,生活性和故事性更强,始终让我们身临其境,更可观,更有心贴心倾诉的感觉。当然以前的集子里也有少量这样的作品,《猴子观海》、《复述童年》、《校园生活·多风的日子》,这类作品沉静而把自己的情感附之于具体物。《不适之途》一集中的《痰》,把“痰”这种极不雅观之物作为描述的对象可谓匠心独具,以“痰”这一事物喻生活,充分体现了人在参与之后,事物被产生单独脱离出来后的不可控制性,极为形象。这和精神狂想一同构成黄运丰的丰富的精神世界,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成为诗人思考世界两双强有力的翅膀。精神狂想如《当这一切失去意义》、《假如世上只有三个人》、《我明天早起的话》、《论证》、《人生如刑期》都显示了这类作品是对生活的更深层次的研究。精神写作强烈的主体性使得他前期的作品大多是以我为中心的讲述模式,过多地强调了“我”,显得有些局限性,不过瑕不掩瑜。这两类思考的模式,都是讲诉性的,而很少抒情性的,诗人更关注于人、生活、精神出口本身的研究,他总喜欢用如果、那么、假设,还有对设想情景细致入微动人的描述,都偏向于讲述生活故事和讲述道理,这和抒情性写作是截然不同的,抒情性的句子里有一种抒情为先的气质和情调,由于质问的存在,诗人更多的时候是处于困境的出口和入口处。正是因为思维的假设性,他讲话的语序也和常人不同,经常出现颠倒、补充、添加的结构。 研读运丰的作品,总让我忐忑不安,因为我的心灵备受折磨,非常纠葛,他带我在人世的欲望、人的美好、卑微、遗忘和重复平凡、不可能和种种美好的冥想中走了一遭。他是那么的真诚,那么的爱思考,爱辩论,有时候又企图让自己闭口。如果光从对一次次的巨无细遗的琐事审察中,你突然发现了什么,那么你就是有所得。诗人黄运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雄辩家,观察家,我相信诗人黄运丰身上潜藏着数不尽的宝藏。他在语言的世界中沉浮,他在人的处境中沉浮,也许他是自得其乐,他笑着,向你说他的种种烦恼,他不过你希望得到你的眼泪,接着他又点起一根烟,若无其实假装深沉地抽了起来。哈哈,让我拥抱一下我的老朋友,如果下次再见面的话。我真爱你,因为你不是个女人,朋友啊朋友,一路上陪伴,一路上喝酒。我的最有才华的兄弟,我们如蚂蚁一般的生活着! 2009.1.8 一直怀念@黄运丰 08年7月毕业后流涉东莞、深圳、厦门时期的诗歌状态,那是内心的迷幻、痛苦、敏感、柔静、决绝、剖析、破碎,折射着人世的美好与绝望。这些作品虽谈不上名冠千古,却是精神恍忽迷离状态下反观世界的上佳之作。如《松岳里》、《废水河》《松柏公园》《白城沙滩》《在盛大的海面上》等等,收录这些作品的集子命名也朴素得使人惊讶《我们、世界和花》。 2013..2.1 微博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