尛伕秀才造反
“底层文人小官”造反? 感谢作者赠书,今天拜读了这部作品。 1、整体构思与布局 话说,我首先是被这部作品的名字吸引来的。北宋,自然让人想起了开国皇帝赵匡胤,一个武人造反的成功案例。在北宋,这个重文轻武的温床,自然给文人起势创造了一定的条件。然而文人怎么起势呢?是宫廷的政治斗争么?还是文人带头的文武大联合来一起颠覆历史么? 但,实际上,我发现我有点想多了。给我的感觉,周邦彦、王瑟、宋忠金……这些主要人物,都是底层的文人小官,最后也没掀起什么波澜。 所以,我认为,在整体构思上,还不够大胆,依托于历史却又太局限于历史了。只是从历史中攫取了几个人物,和一些历史片段,重塑的效果并不好。 从布局上,我总感觉,周邦彦的按排有些欠妥。他主要是出现在开篇和结尾,中间部分也有掺和。但这位“主人公”,索性加上秦观和李师师。他们三个的剧情,是给作品增加了另一些可看性么?但,李师师并没引发强烈的冲突与矛盾,将造反推向高点啊! 还有,文中的很多造反,都被语言化的。是被说出来的,甚至说出来的场景有些荒唐。文人的一些不如意,就生造反之意,然后做了一些小动作。这之间,应该展开来写更好,首先,造反之意应该是一点点积累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有意造反和真正造反之间应该是着重落笔之处。 写写想造反还不敢造反的心理矛盾,矛盾的激化等等。 2、写作手法与连贯 作者的描写还是很细腻的。一些诗词的引用很到位,许多语言应时应景,起到了比较不错的效果。一些笑点还是不错的,但有些讽刺我不是很适应。我觉得老鼠肉当羊肉这些讽刺,讽刺点落得太小了,应该借古讽今,而不是把现代的讽刺放到古代的场景中。 还有,感觉,整体的线索有些模糊。各部分间衔接比较生硬,过渡不是很自然。一些伏笔也没有后续内容,比如梁山几个前十好汉的客串。 3、形象的塑造 说实话,真颠覆了我对周邦彦的印象。一个大词人,写得一手好词,通音律竟也是好色之徒。虽说,人有七情六欲,也许历史的本来面目就是有些低俗的,只是往往我们见到的只是删减版。但,有这样人性弱点的人与赵构等人又有什么不同。即使反了,成了大业,会不会昙花一现,毁在淫乐上? 对于历史著作,我很喜欢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和张鸣的《重说中国近代史》,我对于《秀才造反》可能过于挑剔了。但之所以说这么多,还是希望作者逐步完善自己,发表更优秀的作品。当然,本人资历尚浅,评论难免偏激、稚嫩。以上谨为一家之言,请大家赐教,不喜勿喷。谢谢!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