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anya白驹过隙
偶然在豆瓣上看到了这本书,被书的简介所吸引。我想着1.99也只能从公司坐个公交车回家,还得有公交卡才行,就买来看了。没有失望。我不知道是不是山东很多地方的方言都是一样的,所以虽然与作者的家乡距离并不算近,但是书里的语言就是我从小听到大的语言,因而读起来非常有画面感,能勾起对故土的强烈的怀念之感。书里面用了蛮多的俚语,如果不是熟悉这些方言,读起来可能就没有办法很好的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这是方言的魅力,也是方言的局限性。 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还是非常流畅的。我记得梁冬说过一句话:读书的好处在于你总能发现你的感受早已被世上某个人明白地说清楚了。你终于明白,你并不是一个独特的你,你只是他们中模糊的某个。是的,就是这种感觉。在农村或者小镇上生活过的,最终又走出乡村的这部分群体读起来大概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同身受。我小时候的邻居,小时候的村落,我见过听过的故事,我的亲人,我的发小,我的烟火小巷,也就是书里面候二的生活。 这是一本短篇集,我喜欢第二个叫《孔二》的故事里最后说的那一段话:几年后的今天,当我写到那张挂历时,我突然想到了《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的那张海报。我不知道“人样”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张海报,我更不知道,那些海报的后面有没有一个洞。我总觉得,我和孙二其实是一样的。读到这一句的时候真的非常触动,因为我也有像孔二一样的曾经一起长大的“朋友”,我也曾很多次说起过,我觉得我们其实是一样的。 某种程度上,能多多少少读出一点点汪曾祺的感觉。大概只有对自己的故土有着浓烈的感情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字。我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看到他的美好,也看到他的丑陋,但我依然不遗余力地爱这片土地。 家乡就是这样一个词,也许你离开他很远,也许你离开他很久,但你知道你对他的感情全部流淌在你的血液里。 是的,有些人没见过农村,有些人走出了农村,也有些人还生活在农村。我读过纪伯伦的一首诗:死亡所改变的只是覆盖在我们脸上的面具,林居者依然是林居者,农夫依然是农夫。而将歌声融入微风的人,他也依然会对着运转的星球歌唱。我不止一次地觉得,我总归是属于土地的,我也总有一天会回归土地。也许只有做回一个农人,才是最终的归宿。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