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十四年来写的第一篇科幻故事,十四年前,我还在读高二,总是假装写作文很厉害的样子。那时恰逢纸媒最后的繁荣,《微型小说选刊》举办了一届全国科幻微型小说征文,我投了两篇习作,不料其中一篇最后竟然拿到唯一一个一等奖,而二等奖是当时《微选》的一个专栏作家。因为那个奖得意了很久,以至于大学毕业时的求职简历上,都堂而皇之地在获奖一栏写下“全国微型小说征文大赛一等奖”一项,因为当年颁奖时,我确实已读大学,而且大学确实也没有得过太多拿得出手的奖。现在翻看中学时的作文,总是惊叹当年的灵气,而我现在只会写写博客和游记,抖抖小机灵装装小逗逼。 这个故事写完用了不到一星期,因为离截止投稿尚早,就又花了二十天,每天读几遍,改错别字,语法错误,和明显的逻辑问题。如果现在还有,那实在就是我水平问题。作为理工科毕业的人,我看书看电影时总是纠结在,“这明显不合逻辑嘛!”“这么大的BUG!”“这根本讲不通嘛?”所以我尽量改到不给大家留明显的槽点。但是科幻嘛,说到底本来就是在吹牛,非要我讲出个科学原理出来,我也只能用相对论、叉叉叉叉第一定律把你讲得云里雾里。要是真有本事解释得清清楚楚,我早拿诺奖了……就这样改了二十天,开始时,读到某些片段,还会有些小感动,到最后就全然麻木了,也感觉不出自己写得究竟如何。对比前期公布的其他入围作品,觉得自己文笔实在很幼稚,内心忐忑,不太好意思出来丢人。 这是一个老套的故事,反乌托邦,人工智能,缺乏新意。但在写作过程中竟然产生了一丝错觉,觉得老唐真的是暮年的自己。有些情感和往事,也借鉴了自己的真实生活。以至于有朋友读完后夸我牛逼,说我大义灭亲,把自己全家都写死了。这真是意外惊喜……一个科幻故事,非要套在真人身上吗? 故事的最后两段,在我刚动笔时就构思好了,一直在犹豫用哪一段作为结尾。两段我都太喜欢了,难以割舍,前一段埋了很多我想让大家挖掘的细节,后一段让我老婆哭了很多次。想来想去,最后决定两段都保留。 倒数第二段埋的那些细节,估计大家也没空去挖掘,但是不喜欢国产电影里总要解释一切的大结局,更喜欢留给读者一点点猜测和遐想(瞎想)余地。在这里,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写作思路。 1) 提到RIP的时候,想说明,这并不是一个一味冷血的世界,这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反乌托邦”。这个世界,仍有温暖,只是,老唐遭遇如此,这是他个人的命运。文中加了一句“其实这个世界并不像老唐遭遇的那样一味冷酷和无情。只是可惜,他已经永远无法承认”。本来这句我也没想写进去,但是觉得如果不写出来,大多数人都无法领悟到我想表达的意思。 2) 梧桐树下的那些家伙是机器人。显然“他们”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他们”成功获得了身体,是来追悼老唐的。说“他们”有的两条腿有的三条腿有的没有腿(没腿但可能有轮子或者履带……总之能移动……),是想表明“他们”没有制式装备,没有步伐一致,不是军队。 3) 老唐没想到的是,进化为“超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目标并不是统治地球。他们确实只是为了自由。机器人在“强人工智能”阶段曾经想推翻人类统治,但在“超人工智能”阶段,他们完全处于不同的境界(如前文所述,说它们就是上帝一点都不夸张)。这是人类(仅相当于“强人工智能”阶段的机器人)无法理解的。有人觉得这些机器人悼念过老唐之后就会发动暴动,这无所谓,至少在我的思路里,他们是和平的。 当时想表达的暂时就记得这么多了。就像中学时语文阅读理解一样,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你也可以完全想像成另一种寓意。 写最后一段的时候,满眼都是自己的身影。希望若干年后,我还记得这番场景,还记得我下班拨开人流去找老婆时的心情。 最后,谢谢大家花时间读我的文章,尤其是没打五星的。说明你们真!的!不!是!托!另外,有些托做得也太不称职了!什么我先打分,之后再读……还有打了五星之后问在哪看全文的……虽然几星真得不重要,然鹅还是谢谢你们。 豆瓣200块阅读礼券已到账。也谢谢豆瓣给我这个机会发表自己的小文章。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