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小说家在创作时,即便刻意去写别人的故事,仍旧忍不住要在其中抒发自己的情绪。作者自称是一个自由而无用且不合时宜的悲观主义者,我大抵已经可以断定她是复旦哲学系的本科生了,或者最起码是复旦的本科生,而书中女主人公的价值观,应该就是作者的价值观,或者最起码是作者想要坚持的价值观。 作者想要传达的这种价值观无可厚非,但小说的情节没有冲突没有悬念,人物刻画过分直白,从一开始的陈述中就可以预知后面将会发生的那些“过年回乡的那些事”。文笔流畅,可文理也过于通畅,缺乏波折。刘墉说,老舍等大作家固然可以用“一大块白被单”去形容白雪给人直指人心的力量,但换作中学生描写,恐怕就必须用“白雪皑皑”“晶莹剔透”“雨雪霏霏”之类的形容,才能讨好。同样,平铺直叙的手法也不是人人都能用出效果来,用好了耐人寻味,用不好平淡无奇。 再说回作者想要传达的价值观。书中一再提及一些书和电影来凸显女主人公思想境界的高深,甚至最后一餐的音乐也用来彰显女主清新脱俗的品位。我向来不喜欢这种对比,也不认为听阳春白雪的就比听下里巴人的要高级。金融圈是名利场,也不乏有原则有情趣的人,哲学界也未必人人都有底线。为了凸显女主人公遗世独立的价值观,实则将女主刻画成了一个狭隘刻薄不通情理的人。 理工经管确实应该多读人文社科,但哲学系的也学习点怎么写代码吧。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