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说,一开始看这篇小说的第一刚觉非常好,作者很擅长对于环境的写意式的描写,了了数笔就将一个黄昏的美,写得又传神,有饱含诗意。 原句为证:“将正是雨后黄昏,被洗去微尘的空气,带着淡淡的花草树木的芬芳。斜阳照在青春的脸上,闪着柔和的光泽。暗褐色大理石牌匾和九峰源书法广场七个鎏金大字反射着金黄的光芒,恰好成为她的背景,衬托着她的靓丽。
东边地铁高架线上,一列由北向南的地铁刚刚出站,在夕晖里披金挂银,正渐渐加速,势不可挡地奔向远方,一边发出它特有的震撼人心的旋律。
宽阔的马路上各式车辆来去穿梭,有的在轻声鸣笛,急切里不乏欢畅。
北面有一座大楼拔地而起,深绿色的防护网严密地遮挡着它的真面目,只有高高的塔吊巨大的臂膀在半空里徐徐挥动。
广场上有一群全副武装的孩子在溜旱冰,像鱼在透明的湖水里追逐嬉闹。” 我想大多数读者在看到那么好的景致描写时,都会对作品抱有信心,想接着看下去,可是很遗憾的是,作者开完这个好头,就完全抛开这种写作手法,改为干巴巴的叙述。整个小说里,作者采用了大量的对话,可是完全抛开了开篇描写的细腻优美,使所有人物都面目模糊,而且采用了大量的上海口语话叙述,让广大读者看起来十分费力也相当不讨喜。 作者还有一个显著的问题是,在对话过程中和叙事的转换上,既不使用标点符号也不断句,如:婧蕙只好表示歉意,招呼小金把东西送给陈飞霞,就接过纸片,见上面字如爬虫,大半是畸形儿,根本没法认完全,便皱眉说:我给你100块钱,回来再算账吧。掏钱让赵怀珍去了,见小金还站着,就问她怎么不送去。小金小声说:赵阿姨在这里我不好讲,都送去干嘛?随她们浪费!她把塑料袋放回桌上,从袋子里拿了一卷卷纸,又抽了两张白纸,提着广告色离去” 这段的描写,我自己的第一感觉是相当混乱,说话、动作、心里活动全部杂在一起,而且还同时给了几个任务信息。通段读下来没有任何画面感和故事性,就是一条条信息像无数根线头绞在一起。 作者在小说里强调了很多次诗、诗人,我觉得小说最大的问题也出在了这里。因为诗更注重意识形态,对故事的铺陈、细节的处理几乎是不讲究的。诗还具有节奏跳跃、语言浮夸的特点,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作品看上去情节单薄,剧情全部流于形式,节奏跳跃,人物刻画又特别夸张。
比如秋林跑去看女主和物业谈租赁平台这一段:“他悬到嗓子眼的心这才落回胸膛。正想招呼,却见男人抬起一只手,蛇头似的试探着伸向婧蕙的臀部,他急中生智,连忙大声干咳了三下,咳声愤怒而又蕴含着威严,具有凛然不可冒犯的气势。 婧蕙对刚才背后的一幕毫不知情,满脸灿烂的笑容,乐不可支地抓住秋林的胳膊介绍:我的同学杨秋林,这位是物管处黄先生。物管处韦主任同意把平台租给我们啦,让我跟黄先生先来看一下,满意了就签约。
黄先生皱起眉头,不耐烦地说:你们有话下去讲,我得锁门了” 作者只是立意把男主写成一个头顶光环,救人于水火中的英雄美男子,可是剧情太过浮夸,女主是要长的多仙,才会导致光天化日之下一个物业人员对其屁股下手?!
你们找的是黑小区和黑物业吧。这中描写太不符合常理,更像是舞台剧的虚化,不能拉近和读者的距离。 关于对工作的描写,说不上没有逻辑,没有条理,但是就是特别生硬和幼稚。女主第一天去幼儿园就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乌龙事情,其中有一个是两个小朋友玩耍时摔了,家人闹起来,而作者的描写是:“婧蕙在安装新买的打印机,原怕秀才遇见兵,此刻见事情升级,又被点名叫人,只好硬着头皮出来”这个时候安装打印机?!是在写了开玩笑么?第一天去自己的幼儿园发生这种事,为什么写得像政府工作老油条一般?遇事就是躲、闪、溜,没折了再解决问题。在其他的工作描写上也是不多赘述了,从这里就已经基本看出来作者没有什么严肃的考证,完全是想当然的yy的,后面讲了很多,也没突出一个创业者的不易、苦恼和收获,反正又一个成熟稳重有思想的幻想中的男朋友顶着、帮着,然后就顺利成章的走向正轨了。结果幻想中的男朋友走入现实,人家其实有不一般的朋友,并不喜欢女主,故事就这么突兀而又尴尬的结束了。没有看到人物在故事里的成长和完整,更没有看到作者对于工作生活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和反思。 所以一星是给开篇那一大段描写的,总之失望偏多,尤其是看了作者的简介之后,对作品抱有了更大的期望。谢谢。
载入中